徐州市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
2019-03-29胡斌钱香玲朱蓓张冰蟾
胡斌 钱香玲 朱蓓 张冰蟾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目前家庭养老占据我国养老方式的主体地位,但随着老年人生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退行性变化,客观对外界服务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养老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徐州市推行和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近十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了解徐州市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徐州市主城区(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15个小区,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1 188人,排除因身体健康状况差,具有严重认知障碍而不能回答问卷的老年人。
1.2调查内容 ①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近2 w患病率,慢性病患病、自觉健康状况;②家庭特征:居住情况、子女个数、子女探望频率、家人关怀满意度;③社会特征:身边是否有可及性的居家养老中心、是否接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社区养老环境满意度等。
1.3研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与老年人面对面询问调查,共发放问卷1 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88份(95.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单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对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社会特征变量进行设定及赋值,具体情况见表1。由于X7、X9、X10、X12为顺序等级变量,故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他变量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近2 w是否患病、自觉健康状况、子女探望频率、家人关怀满意度、居住情况、社区环境满意度、身边是否有可及性的居家养老中心,是否接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不同因素老年人变量赋值及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单因素分析(n)
续表1 不同因素老年人变量赋值及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单因素分析(n)
2.2社区居家养老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初中文化、独居或其他、自觉健康状况差、对社区环境满意,身边有可及性的居家养老中心、接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意愿较强。见表2。
表2 社区居家养老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这与李敏〔1〕、章晓懿等〔2〕、谢小萍等〔3〕研究结果一致。一般而言,相比于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更加注重情感需求和生理照顾需求〔4〕,依赖性较强,因此女性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拥有更高的需求,意愿更强烈。
文化程度是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社区居家养老意愿越强烈〔5,6〕。本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区初中学历老年人的意愿最强,而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老年人的意愿并不强烈,与已有研究〔5,6〕稍有差异。这可能与目前徐州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与高等文化水平老年人的需求期望不匹配有关,徐州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更多考虑高等文化水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从健康状况差异来看,自觉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的意愿较为强烈。与自觉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相比,自觉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拥有较高的基本生活照料需求和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因此其意愿也更强烈。
在家庭特征方面,子女个数以及家人关怀情况对老年人意愿无明显影响,这很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对家人依赖性不强,生活观念较为独立的缘故〔7〕。然而,居住情况对老年人意愿有影响,独居老年人的意愿最强。独居的老年人由于无配偶或子女陪伴,缺乏生活保障,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就较为强烈。
有研究表明,适于老年人居住的社区环境有助于居家养老的正面评价〔8〕。结果显示,徐州市区老年人对社区环境越满意,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就越强烈,可见徐州市区社区环境的舒适程度与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意愿有正相关关系,与已有研究〔8〕结果一致。
身边有可及性的居家养老中心的老年人的意愿明显高于不清楚的老年人,这与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认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对老年人具有认知及行为向导作用,可及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容易被老年人所了解和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意愿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的老年人,可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服务对象的普遍肯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总体而言,徐州市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依次为老年人的社会特征、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目前,徐州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与推广应重点关注高等文化水平、对社区养老环境不满意、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不了解、未感知到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及未参与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不断提高徐州市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认知度、参与度,增强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可及性及老年人的获得感。
建议:①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度。首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居委会为载体,以面对面交流或张贴宣传单的方式,在各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老年人聚集地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宣传与普及;其次,发挥网络、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体的广泛作用,以言简意赅的形式传递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政策与内涵;最后,重视家庭的养老扶持和信息传递功能,争取老年人子女的理解与支持。②扩大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覆盖面,增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徐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95%以上的发展目标〔9〕。这一政策是引导各区、县扩大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覆盖面、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本研究认为有两方面重点,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地理位置规划需要被老年人所感知,使老年人有获得感;另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设置需要在有限资源下统筹规划,着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问题,竭力切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③拓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渠道,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参与度。拓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渠道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政府应当鼓励和提倡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与社会组织如高校,企业等通力合作,定期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居家养老服务进家庭”的免费体验活动等,在服务中强化老年人自主意识,提高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参与度。④保基本,强基层,积极开发多样性、高质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17年底,徐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以基本生活服务如60+助餐服务为主。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及个体差异,徐州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性和高质性仍需提高。一方面要保障基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开展多层次多种类的居家养老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慰藉、法律援助等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借鉴苏州市沧浪区的“虚拟养老院”模式,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虚拟养老院模式,并逐步推广〔10〕,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推进加强互联网+智慧养老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