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及其教学追求
2019-03-28李如密
李如密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具有“核心”价值的素养。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按照恩尼斯(R.Ennis,1989)的观点,是指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也就是对所看到的东西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作出个人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居于“核心素养”的核心地位,综合地体现着核心素养的本质意蕴。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未来的人才不应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应是美好生活与和諧社会的创造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维、长于创新,成为具有独立自主品格的人才。
批判性思维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课程教学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贯穿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中去,密切结合具体学科内容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培育。特别是跨学科的教学,尤其适宜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教师应该巧妙选择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结合点,以问题式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精神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形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素养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思维成为学习的主旋律,批判性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培育。
批判性思维教学要把握住重点及其关系。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教学一般包含三个方面重点内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批判意识,这是产生主体创见的根本和灵魂所在;二是引导学生优化批判性人格,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追求客观的精神品质;三是训练学生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技巧。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三位一体”的关系。那种单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技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开放且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一个能够让学生保持开放性思考同时掌握正确思考方式的课堂。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反思、决定和发表创见的机会,甚至鼓励学生在讨论或辩论中坚持各自的立场、消除对方误解,引导学生反思伙伴之间为什么会有不同见解,学会从自己不同意的观点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如果教师能够多方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更加富有深度和活力。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