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工程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考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双重排查隐患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潜江 433124)

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背景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双重预防机制由此提出。

(二)必要性

从国家层面来说,近年来重特大事故频发。2015年天津“8.12”爆炸事故后,中央办公厅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混乱、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缺少根本性的事故预防措施。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12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从企业层面来说,石油工程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点多面广、战线长、野外施工等特点,同时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用火作业等特殊作业频繁,缺乏事故预防机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因此,无论是外在要求,还是内在需求,双重预防机制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答题”。

二、石油工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状

2018年,中石化下发了《中国石化安全风险评估指导意见》、《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相关石油工程企业按照要求制定了文件,正式推出本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

(一)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原则

1.推进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持续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防止事故发生,确保风险可接受。

2.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建立隐患排查、分类分级、整改治理、效果评估、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隐患及时排查治理。不能如期治理的隐患应当按风险管控的程序落实防范措施。

3.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企业监管、二级单位主责、全面覆盖和全员参与,实现全过程、常态化的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各级负责人应当承包本单位风险和隐患。

4.坚持逐级建立清单原则。风险和隐患排查管理实行清单管理,逐级建立基层队、项目部(分公司)、二级单位、企业层级的风险和隐患管理清单。

5.坚持挂牌运行的原则。风险和隐患排查管理逐级制定管控和治理措施,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并挂牌公示,管控和治理措施纳入日常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关键节点管控领导和责任人员应现场检查管控和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二)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机构及职责

明确安全环保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综合监管部门,负责组织评估确定企业重大安全风险,提出年度隐患治理重点,负责重大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的监管工作。生产、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等专业部门分别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明确二级单位是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基层员工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岗位员工负责岗位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

(三)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监控、降级或销项的全流程管理要求

1.风险识别工作机制。企业实现每年至少一次的全面风险识别工作。基层岗位在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对本岗位的作业活动和涉及的设备、设施等开展风险识别,建立岗位危险事件清单;基层单位按照属地化原则对管理的对象和业务逐区域、逐装置、逐专业、逐岗位进行风险识别,做到所有危险源、作业活动和相关的设备、设施全覆盖,形成基层单位风险清单;二级单位负责指导基层单位开展风险识别,二级单位的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上报的风险分专业进行审核,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安全部门负责汇总、组织审核,形成二级单位的风险清单;企业各管理部门对二级单位上报的风险分专业进行审核,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开展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形成各部门的风险清单。

2.风险识别重点内容。结合项目施工阶段和检维修作业,运用作业安全分析表(JSA)、安全检查表(SCL)等方法,重点从井控、井场和营地建设、井下复杂与故障处理等8个施工作业内容进行识别。同时强化变更管理,对业主工程设计或工艺重大变更、环境风险源发生变化等9个方面发生变化后及时开展风险识别工作。

3.风险评价程序及风险等级。企业各级单位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织对已识别出的风险开展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并按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响应的顺序确定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为重大(风险值(RS)≥40)、较大(风险值20≤(RS)<40)、一般(风险值10≤(RS)<20)和低(风险值(RS)<10)风险四级。同时,将现场施工作业项目与风险等级挂钩。按照风险大小分为大型特殊施工作业(较大风险,风险值(RS)≥20)、非常规作业(一般风险,风险值(RS)≥10)、常规作业(低风险,风险值(RS)<10)三个等级。

4.风险分级挂牌管控。基层队结合班前或施工项目作业前作业安全分析(JSA)和安全检查表(SCL)检查,对当班安全风险(常规作业及以上)制定控制措施、落实责任人、挂牌公示,并实行岗位告知。二级单位项目部每周、二级单位和项目管理部每月分别对一般及以上风险(非常规作业及以上)、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大型特殊作业)制定控制措施、落实责任人、挂牌公示,并纳入日常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企业每季度制定风险清单,制定控制措施、落实管控领导和责任人员、挂牌公示,并纳入日常安全生产运行管理。

5.风险监控措施。企业和二级单位根据每季度风险清单中等级最高的风险确定单位或装置的风险色,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区域风险分布电子地图,对纳入企业管控的安全风险基本信息、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等进行公示。

6.风险降级或销项管理。对达到降级或销项条件的风险,纳入企业管控的安全风险,由企业组织专家评估审核,形成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基本情况、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评估结论等;工程施工和作业活动类风险的,在施工和作业活动完成后销项。

(四)隐患分级、排查及治理管理要求

1.隐患分级。隐患级别分为一般、较大、重大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较大隐患指危害较大,整改有一定难度,不能即查即改,但又急需整治的隐患。重大隐患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或经评估可能导致较大及以上事故、必须及时整治的隐患。

2.隐患排查。企业采取安全观察、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安全督查、专业排查、专项排查和事故类比排查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企业每半年、二级单位每季度、项目部每月、基层队每周结合定期安全检查开展一次隐患综合排查,并建立各级隐患清单。当标准制度修改、同类企业发生事故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及时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排查重点包括井控装备与措施、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技术方案措施本质安全等17个方面。

3.隐患治理责任和项目管理。一般隐患由二级单位或隐患所在的基层单位负责人、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改;较大隐患由二级单位负责组织整改;重大隐患由企业负责,并专题研究,落实“五定”要求(定方案、定资金、定期限、定责任人、定预案),公示和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竣工投用半年后,企业成立由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的后评估小组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治理效果后评估,并出具后评估报告。

三、当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国家、地方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

1.HSSE管理体系仍需完善。按照《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要求,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流程分为成立工作机构、人员培训、策划与准备、危险源辨识等11步骤。其中策划与准备阶段除了企业方案的制定外,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工艺流程、设备检测报告等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后续的风险识别提供依据。部分企业的HSSE管理体系仍在建设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还需进一步梳理和完善。

2.人员培训管理仍存在不足。企业的培训机制仍需完善。虽然开展了项目经理、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班组长等关键岗位的轮训工作,但对转岗、换岗员工的培训考核工作仍有缺陷,导致员工对新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等技能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3.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建设仍有待跟进。按照《湖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企业要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构建完整的安全风险数据库,开发与安全风险管控相适应的处理模块和表单,并逐步将信息平台与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当前,部分企业已应用了中石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了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模块,但在信息录入、信息更新等方面仍存在滞后现象,未有效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

(二)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现场执行力仍有待提高

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宣贯不到位。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片面认为双重预防机制只是一个制度,未系统地认识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现象,工作部署迟缓,影响企业整体推进进度。

2.部分基层干部员工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辨识、管控能力尚有待提高。如个别基层单位试压期间对高压泵(105Mpa)未采取人机隔离和硬防护措施,井场未设置高压警戒区域;JSA工作开展不扎实,封井器试压开井与处理井下复杂开井作业JSA分析内容相同;下套管JSA没有对关键步骤进行分解并识别风险,无气动绞车操作、无旋绳引扣等步骤,且下表套、技套JSA雷同;下套管作业前安全防护措施勾选确认随意性强,同样工况同一申请人勾选项不同,风险辨识、管控能力尚有待提高。

3.未树立标杆单位,干部员工对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标准不清晰。由于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仍在试点阶段,未树立标杆单位,干部员工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标准理解不一。如部分基层队针对现场设备设施的井场布置图绘制了四色分布图,但其它基层队只在风险清单上用四色进行区分,设置标准不统一。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双重预防机制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让员工明白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融入各层次员工的日常培训教育中,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把双重预防机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二)进一步完善HSSE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标准委员会作用,加快收集梳理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的收集梳理工作,为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三)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

建立常态化的员工培训机制,分类分层次组织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建立项目经理、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等关键岗位以及新员工、转岗员工、换岗员工的培训考核机制,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上岗,使员工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加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加强对关键要害部位的监控,定期进行视频回放,进一步发挥好视频监控的威慑作用。加快推进远程视频传输系统的建设,加强远程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违章行为,进一步规范现场作业行为。充分用好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现场识别出的风险、排查出的隐患以及发生过的事故事件录入数据库,加强大数据应用,构建完整的安全风险数据库,实现事故后治理向事故前风险管控的转变。

(五)推行安全双归零管理

“现场归零”,针对现场发生的安全问题,按“找准问题、分析原因、问题模拟、措施验证、举一反三”的5条要求逐项落实。“管理归零”,针对安全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5条要求逐项落实,重点是从问题中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再根据职责分清造成安全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然后在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同时,对因重复和人为原因发生的安全问题责任者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最后把归零工作的措施固化到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业指导文件、标准或规范中,避免类似的安全问题再次发生。

(六)进一步强化现场执行力

抓好管理机制的融合。将双重预防机制与企业现有安全管理措施有机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强化检查督促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层层带头示范,级级传导压力,落实HSSE管理责任,并定期对挂包风险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加大过程管理指标在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引导干部员工强化风险识别、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等过程管理工作。基层单位要抓好岗位HSSE积分制考核,将员工日常行为与绩效考核挂钩。要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全员安全诊断工作,加大对优秀诊断建议的奖励力度,鼓励员工查找身边的风险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七)试点推进,适时总结推广

在各工区选取1-2支试点队伍,集中力量对试点单位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在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梳理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举措及其成效。要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猜你喜欢

双重排查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