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虚实并举”之路 收“读写共生”之效
——以《红楼梦》整书阅读指导为例

2019-03-28戴小彬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整本书红楼梦笔者

戴小彬

(泉州市第九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列为高中生语文学习必修内容,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呢?笔者以《红楼梦》作为阅读范本,探索“整本书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总结出“读写共生,化虚为实”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

整本书阅读,重点和基础都在于阅读,而阅读又是“虚”的,“虚”的如何转化为“实”的?对于“虚”与“实”的辩证处理,《老子》一书第5章和第11章分别提到了风箱和房间,风箱的外壳是“实”的,真正能够持续不断鼓风的是“虚”的部分;房间的框架和四围是“实”的,而真正供人使用的却是房间里“虚”的部分。[1]正因为“虚”的空间巨大,人才有地方发展。同理,只有真实阅读、有效阅读、深入阅读,才会有新思考、新发现。而虚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有心作为,很多“虚”是可以向“实”转化的。由“虚”而入“实”,“虚”功要“实”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2]“化”有“内化”与“外化”之分,“内化”于心,“外化”于文。

从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写作,教师要重视的是“怎么想”和“怎么写”,而非写出来的作品,即作者如何提取大脑数据,如何选择素材等方法。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教师都应先使学生产生兴趣,重视过程,由浅入深,渐入佳境。整个实践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分为“略读、精读、研读”三个阶段,写作训练分别对应为“写清、写活、写深”三个层次。过程如下:

一、略读《红楼梦》,培养学生“写清”的能力

略读即快读和粗读,可以是一目十行的浏览,还可以是一翻而过的跳读。“写清”就是把事情叙述得条理清晰,相对完整。

1.略读《红楼梦》,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为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首先作了一个知识讲座,大致介绍了《红楼梦》内容、主要人物及关系和文学价值等。其次将学生分成10个阅读小组。每周抽出两节课(一节阅读课、一节第二课堂)专门用来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周末读。三是指导学生“略读法”,以把握情节为主,书中诗词、酒令、对联,甚至难以理解的词句都可以先忽略,每周完成10回的阅读量。

2.概述每章回的主要内容,“写清”故事情节

在略读基础上,学生每周完成3个章回的内容概述。比如第1周,第1组写1-3回、第2组写4-6回……第10组写28-30回;第2周,第1组写31-33回、……第10组写58-60回,以后每周依次类推。如此安排,学生一个月即可读完整本书并写出章回梗概。写之前,要求学生在班级QQ群上充分交流。写之后,教师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篇作为范文供学生交流参考。这样既激励了用心阅读、写作的同学,也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这一阶段的作文课,笔者又专门进行“如何将记叙文写清楚”的专题训练,给予学生一些叙述、概括等写作方法指导。

3.开展知识竞赛、范文连展

为检验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效果,在学生略读后,笔者组织了一次《红楼梦》知识分组抢答赛。从比赛情况看,学生已基本了解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显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明显增强了。另外,笔者发现,学生所写的范文,越到后面越是“优秀”——情节概括详略得当、人物处理主次分明、内容删减准确、语言简练、叙述清晰,真正做到了“写清”。

二、精读《红楼梦》,培养学生“写活”的能力

精读就是慢读和细读,它不仅要求咀嚼品味、透彻理解,而且要带有评价性和应用性。“写活”就是学生能将阅读中所学到的写作技巧、积累的素材,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精读《红楼梦》,培养学生学会赏析

笔者首先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具体指导学生细读文本赏析其中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而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精彩章回、片段进行“局部精读”,或侧重于作品内容如:故事情节、人物、诗词对联等;或侧重于写作手法如: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引导学生做圈点、批注、摘录,记录点滴感悟;在早读时,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诗词,读出语感,形成记忆,积累素材。这一阶段用了6周时间,学生每周完成20回的精读。

2.每周一练笔,培养学生“写活”文章

精读阶段,学生每周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作文。或是内容方面的仿写,比如:以“宝玉挨打”为例,模仿其情节设计,也写自己小时候一次挨打的经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模仿“王熙凤出场”,写自己第一次与某人见面,刻画其形象特征。或是评论赏析性的,即学生对其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内容、写法、思想、历史、文化、制度、宗教等)进行评论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为此,笔者开展了“表达交流活动——‘赞·弹·改’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感受交流并试写一些较深刻的书评。这一阶段作文课,笔者还专门进行“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作文训练,以《红楼梦》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片段为例,分析薛宝钗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3.流动笔记本的传递,汇成阅读写作“撷英集”

精读期间,笔者拿来了一本笔记本,美其名曰“撷英集”,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且认为是最好的一篇誊写在笔记本上,供大家阅读交流。目前,“传递写作”进展顺利,“撷英集”已具雏形。从写作内容和角度来看,写什么的都有,比如:《以葬花论黛玉》《〈红楼梦〉中的“苦命鸳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叹晴雯》《〈红楼梦〉中的经济学》、《〈红楼梦〉的阅读技巧》......从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感受不一样,发现也不一样,但相同的是,积累的素材丰富了,思维更活跃了,写作技巧运用更娴熟了,写出来的文章也精彩了不少。

三、研读《红楼梦》,培养学生“写深”的能力

研读指深入、全面地进行阅读,以出研究成果为主要目的。在阅读中探讨、研究,有助于对创作、批评理论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新认识、新见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3]研读阶段是要让《红楼梦》在学生心灵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写深”即学生在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之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具有一定思想性、人文性和较深刻的文章。

1.研读《红楼梦》,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刻其思想

笔者准备用两个月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红楼梦》“研究性阅读”。仍然以阅读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贾宝玉或“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个女性作为“研读”对象,学生可以通过细读作品、查找文献、上网等形式,搜集、筛选、整理相关资料,走进这个人物的生活及内心,走进那个社会,深入了解这个人,了解那个社会,进而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根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读中,与书中人物、作者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旨在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的观察更深入、感受更深刻、思维更活跃、分析更清晰、情感更丰富、思想更深邃,逐渐成长为一个情感饱满、思想深刻、有人文情怀的人。

2.给主要人物作传,写出更深刻立体的作品

这个阶段,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给贾宝玉或“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个人物作传。各组所写人物不重合,哪个组给哪个人物作传,先协商,协商不成的通过抽签来决定。给人物作传由阅读小组共同完成,字数不能少于3000字。传记除了写出传主的主要经历和重要事件外,还应对其品评,情节要完整,设计要合理,详略要得当,人物性格要鲜明。研读期间,笔者相应进行“将人物写深刻”作文训练,以《名人传》中优秀作品为例,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写作训练。

另外,笔者还将鼓励有兴趣和能力的小组及个人,尝试将人物传记改编成剧本排练演出,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写作更具人文性和深刻性。

3.开展大型读书交流会,编辑校本教材

研读阶段结束时,举办一场《红楼梦》阅读大型交流会,并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或红学研究者进行现场观摩、指导。首先是展示阶段,由学生用投影或课件等形式展示作品,通过前后对比,展现所取得的进步;其次是交流阶段,由学生充分展示对《红楼梦》的个性解读及其身上所积淀的人文素养;再由校文学社成员就《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向“实验班”的学生现场提问;最后由专家点评、指导和鼓励,以进一步增加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将经典阅读进行到底。之后,笔者拟把学生所写各类作品择优编辑成校本教材,进行展示,作为语文学习读本。

整本书阅读辅以写作训练,其实是“读写共生”理念的实践。学生一次次走进《红楼梦》,结合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模仿、整合、转化、展示等作文形式,实现了由读导写的迁移,同时又以写促读,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认知。较之于放羊式的自由阅读,较之于缺失教师指导的阅读,辅以写作训练的整本书阅读,既保证了阅读质量,又提升了写作水平,达成读写共生、虚(读为虚)功实(写为实)做的效果,可谓是一石二鸟。

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整本书阅读这个任务群的课程意义和教学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在读书中思考,读而后困,而后生疑,而后表达,阅读才有质量和效果。还有,学生果真能读思写达成一体,有积累、有模仿、有整合、有转化,必将慢慢成长为沉浸于书香且有新思考、新发现的、真正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整本书红楼梦笔者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老师,别走……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