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2019-03-27牟金春

关键词:衔接学科核心素养差异

牟金春

【摘要】 研究教材、学生思维方法的差异,从教法,知识形成过程,方法引领和习惯培养上做好初高中知识的平稳衔接,使学生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 差异 学科核心素养 分析 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213-01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学习瓶颈所在,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中,都觉得物理难学,选考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但物理选考要求的专业一般都是高校实力最强的理工类专业,只有选考了物理,入校后才能顺利完成这些专业的学习,并为自己未来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教育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好物理,结合本人的教学,来谈一谈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来达到平稳过渡。

一、高一阶段学情分析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平稳衔接。

初高中存在的差异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初中教材多是以观察、简单实验为基础,呈现物理现象和结论,问题也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觀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往往是涉及多个对象,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二,初、高中思维、学法上的差异。初中以直观教学为主,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探究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一背,考试就没问题。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学习的恐惧。第三,初、高中对数学知识要求的差异? 初中教材涉及的问题多是定性分析,很少定量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低。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多个公式,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除时间外其他三个为矢量,还要考虑方向,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还有在学习运动学图象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以上是对高一学情的几点分析。

二、衔接对策

1.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科学素养理论的学习, 教学前利用两周时间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包括数学),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力的合成与分解和牛顿第二定律时三次呈现和应用,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方法。

3.立足基础知识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要通过高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彻底弄清,不留“夹生饭”。如:运动学中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概念,通过深入对比,真正弄清他们的区别。

4.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引领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而且物理科学素养中“科学思维”也提到了要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教学就是如此。

5.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高一阶段,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如:课前阅读教材、自主预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严谨审题的习惯;规范答题的习惯;阶段性归纳总结的习惯。

以上是自己的几点薄见,望能给同仁以借鉴,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九年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猜你喜欢

衔接学科核心素养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