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对失实新闻的核查机制初探

2019-03-27王军王鑫

新闻爱好者 2019年2期

王军 王鑫

【摘要】社会化媒体盛行的今天,真相从“神坛”跌落,社会进入后真相时代,即立场、情绪取代了真相和事实。通过描绘国内外对失实新闻的核查机制,并尝试提出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众包型”事实核查流程,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上的盈余资源对失实新闻进行核查。

【关键词】失实新闻;事实核查;众包;认知盈余

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今天,真相、事实被立场、情绪所取代。“后真相”(Post-Truth)一词在英国脱欧与美国大选中使用频率急剧上升,一跃成为《牛津词典》2016年度词语。社会步入“后真相”时代,传统现代主义支配下的客观新闻学逐渐演变为后现代主义支配下的对话新闻学,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逐渐让位于情感、观点与立场。[1]社会化媒体中的海量信息裹挟着层出不穷的假新闻,极大地破坏了健康的新闻传播生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优质的新闻必须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真实景象,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是新闻失实,缺少新闻要素是新闻失实,反映事物假象同样是新闻失实。[2]失实新闻的泛滥严重破坏了信息舆论环境。本研究旨在描绘国内外应对失实新闻的事实核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社交媒体中盈余资源与社交关系的“众包”型事实核查流程。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对国内外事实核查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国外应对失实新闻的事實核查机制

失实新闻对于信息生态的危害不言而喻,有效应对失实新闻的泛滥迫在眉睫。人类面对的问题往往具有同构性和相似性,中国的新闻传播革新需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积极借鉴国外经验。

(一)制度框架:西方“事实核查”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掀起了大刀阔斧、浩浩荡荡的“进步运动”,运动倡导公平、正义、民主、专业,并鼓励知识分子发挥先锋作用。出于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对技术进步的回应,“事实核查”制度在美国兴起。20世纪20年代,《时代周刊》和《纽约客》等杂志最先在工作流程中引入该制度。到了30年代,美国全国性杂志已有了成型的核查机构。[3]如今在“后真相”时代的冲击下,西方传统媒体重新举起新闻真实的大旗,事实核查也成为其捍卫荣誉的最后一道关卡。

“事实核查”流程包括事前核查和事后核查。其中事前核查包括记者对至少两个信源的检验——“双重检验”和成稿之后编辑进行的事实核查。这属于新闻机构的内部核查,其中蕴含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而事后核查则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液态”新闻业的特点,主要是在报道发表之后进行的事实层面的核查和订正。目前,事实核查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专业媒体的报道,也包括公民新闻以及公众人物的言论等。

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事实核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早期的文献核查、回访到现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核查,“事实核查”效率进一步提高,其精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

西方“事实核查”制度贯穿着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对于专业主义理念的坚守,有益于营造健康、真实、正义的新闻舆论环境,然而对于我国而言,学习西方“事实核查”制度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人工进行事实核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对核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美国大部分的事实核查从业者都是具有丰富报道经验和极高新闻敏感的职业记者。英国独立事实核查组织“全部事实”(Full Fact)有11名工作人员,他们每周都要发布大约40篇核查报道,工作量可想而知。其次,人工智能事实核查技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业界人士担忧人工智能无法处理复杂的价值判断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给予算法正确的价值引导,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目前,美国杜克大学记者实验室正在研究自动化事实核查项目,目的是使受众能够直接在观看新闻的同时从屏幕上看到事实核查情况,其负责人也表明人工智能核查技术在短时间内已取得极大的进展。

(二)案例分析:社交媒体通讯社Storyful

社交媒体通讯社Storyful网站的事实核查以公民新闻为主要对象,以下将以Storyful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可供我国学习的相关经验。Storyful诞生于社交媒体时代,是一个致力于搜集社交媒体上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核实的新闻机构。它利用独特的数据访问技术对世界各地社交平台上的实时内容进行分析,并配备有包括专业记者、分析员、内容战略家在内的全球性团队。该网站基本的工作流程为利用自行研发的信息检测工具Newswire对各大社交平台进行实时监控,记者与编辑团队对信息内容中的一些要素进行甄别与判断,如网民的地理位置、内容话题与标签以及关键词搜索,同时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共享信息来核实新闻内容。[4]

2017年11月,腾讯网媒体峰会邀请到Storyful CEO Sharb Farjami,他表示目前Storyful网站正在实行“技术人工”的双重审核,虽然人工编辑审核仍是事实核查的核心,但技术团队也在陆续壮大。技术将作为辅助力量贯穿监控、审核等各个环节,提高“事实核查”的效率和精确度。[5]

将Storyful对公民新闻的“事实核查”经验迁移到我国当前的新闻传播环境下,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技术人工”已成为事实核查的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的“事实核查”技术仍停留在对新闻内容中一些硬性信息的核实上,如地点、时间等。技术核查仍难以达到人工编辑的核查深度。再者,人工核查在我国还难以普及,一方面是由于社交网站产生的巨量信息每日都“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事实核查在我国并未完全形成一个专门的岗位,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和编辑承担了事实核查的工作,且不同的新闻媒体机构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核查方法,无法进行跨平台的高效合作,故新闻编辑部有限的人力难以完成先搜集有效信息再进行事实核查的繁重任务。

二、国内事实核查的相关经验

(一)腾讯新闻全民新闻查证平台“较真”

腾讯新闻2015年推出的《较真》栏目是一个致力于新闻查证和事实核查的全民平台,目标是对各种虚假新闻、缺陷新闻、谣言、钓鱼帖、营销帖进行查证和快速打击,对人们感兴趣的、但缺乏必要新闻要素的消息进行溯源和核查。这是我国出现的较为明确的针对社会化媒体中失实新闻的事实核查平台。2017年1月份“较真”升级为事实查证平台,与政府部门、权威媒体、专家学者合作,对不实信息主动出击,形成立体化的辟谣传播出口。

《较真》栏目有三类“查证者”:一是栏目的记者编辑,二是外围公民记者,三是与栏目合作的专业机构、政府部门等。栏目鼓励用户自行对可疑新闻进行查证,撰文发表。文章一般遵循“流传报道基本判断查证过程结论参考资料”的格式,其行文已有相对固定的框架。“较真”中每篇“打假”文章旁都附有标签,其中涉及“健康”“食品”“社会”的文章最多。

互联网的去中心性、平等性、无界性无限地延伸了信息传播的广度,真实新闻并不都会比虚假新闻传播得更快。失实新闻的传播速度与范围已完全超出新闻传播者的控制能力,只有快速打击、真实信息全面覆盖,才能保证繁重的事实核查流程得到有效的结果。然而,目前“较真”平台上的文章类型仍局限于少数几个方面,且其传播范围依旧有限。

(二)微信小程序“西方媒体查一查”

微信小程序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用户可以在微信上体验各种各样不用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西方媒体查一查”操作原理较为简单,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包含众多西方媒体基本资料的数据库,其中包括200多家媒体的数据以及近千个假新闻网站的URL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新闻的网址来获知该条新闻的倾向性和所属媒体的可信度,其数据库容量也在不断增加中。

“西方媒体查一查”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新闻事实核查途径,即通过无须下载安装应用,只需要输入新闻网址就能判断可信度高低的方式。该小程序背靠微信巨量的用户群,将微信平台作为用户入口,简便迅速,降低了用户使用的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用户畏难的心理负担,对于我们应对失实新闻的相关尝试具有一定的启发。

三、“众包型”事实核查流程

2017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网络虚假新闻泛滥成灾,流量巨头Facebook和谷歌成为众矢之的,两家公司被指控它们所采用的自动聚合算法给用户推荐了大量存在重大偏差的假新闻,间接影响了总统大选的结果。在国内,由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调查显示,中国自媒体用户中,有大约56.1%的用户对自媒体内容的质量表达了明确的担忧心态,并认为需要改进。不论国内国外,社会化媒体都成为虚假新闻与谣言泛滥的重灾区。

(一)集体的智慧,“众包”的力量

学者喻国明认为,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构造和激活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全新格局。[6]凯斯·R.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认为个体间的互补而进行的协商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7]美国学者克莱·舍基被称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他在《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书中指出,“我们的能力在大幅增强,这种能力包括分享的能力、与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来自传统机构和组织的框架之外”,用户的“认知盈余”累积起来能产生巨大的作用。[8]数字化时代,网络的分布式系统成为个人力量的集合器和放大镜,集体智慧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众包”就是集体智慧的再现,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美国《连线》记者Jeff Howe的文章中,指的是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發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商业模式。“众包”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越发显现。

维基是一种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它以开放、平等的特点使人们可以同时呈现不同的观点,促进了知识生产的协作。维基百科是维基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是全球网络上最大且最受欢迎的“参考工具书”。截至2018年3月,维基百科已收录超过557万个英文条目,中文条目也即将突破100万。维基百科的“众包”写作模式打破甚至超越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式的精英文化生产模式。

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致力于对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内容进行聚合、优化,并为用户提供一种再加工式的信息服务。BuzzFeed网站的信息分为内容划分和标签划分,其中标签分类方法利用网站用户的力量使原本纷乱复杂的新闻内容变得条理有序。用户可以通过给新闻贴“标签”,对新闻内容进行自己认可的分类。这种“众包”式的新闻分类方式,一方面减轻了网站编辑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网站运营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普通用户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的成本。

美国互联网第一大报——《赫芬顿邮报》在2005年创建之初就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模式,即一种开放、协作的“众包”模式。《赫芬顿邮报》称自己的工作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共同的事业,网站依靠博客作者、公民记者共同进行新闻内容的生产。

国内最为典型的采取“众包型”内容生产方式的媒体平台是梨视频。梨视频是澎湃新闻原CEO邱兵的短视频创业项目,主打资讯阅读,其短视频生产者由专业编辑团队与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超过2万名的核心拍客共同构成。全球用户都可以通过“报料”成为拍客,拍摄的视频素材通过编辑团队审核、剪辑和再加工后,通过24小时内的播放量领取奖励。2017年10月28日,梨视频获得“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以上案例充分展现了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数字时代中集体智慧的力量,网络成为连接个体的社会纽带,不仅是个体吸纳和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化器。

(二)构建一种“众包型”的事实核查流程

本研究尝试提出一种“众包型”的事实核查流程,以碎片化信息时代用户的认知盈余为基础,利用用户承担责任、自我塑造、交流互动等心理鼓励其进行事实核查、结果分享,并辅之以专业编辑团队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传播技术进行的事实核查。

1.用户心理分析

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书中提到美国人每年大约花费2000亿个小时看电视,而维基百科总花费时间只有大约1亿小时。[9]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有知识和空闲时间的人们愿意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的分享和再创造。心理学的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其中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在外界的要求或压力下所产生的动机。我们可以利用用户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鼓励其参与失实新闻的事实核查。

(1)个人心理动机。

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评论文章比单纯的消息更容易促使用户主动点击阅读,且有70%以上的用户会有意浏览新闻下方的评论区。对于用户喜欢看评论的原因,《报告》显示“判断新闻对错和价值”的用户占比78.6%。用户具有辨别新闻对错的意识,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被意见性信息牵着鼻子走。胜任感理论认为,人对于某一项工作的胜任感产生于个人能力处于工作难度边缘的时候,当工作顺利完成,个人能够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对社会化媒体中失实新闻的“全民打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受众的“胜任感”。除此以外,大部分受众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如果能引导受众将其责任感倾注于打击失实新闻、维护健康有序的新闻传播环境,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2)社会心理动机。

交流与沟通是人的天然本能。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靠人的社会关系来解释和说明。传播学中的符号互动论融会了社会心理学的理念,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产生。用户在网络世界中建立的社会关系需要得到长久的维持和经营,这就要求他们与人互动,而不是偏安一隅。

2.特殊的用户群体:充分发挥KOL的作用

KOL即Key Opinion Leader,指的是在某行业或领域具有关键性话语权的意见领袖。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给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环节。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网状化,传播通路四通八达,意见领袖群体越发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垂直细分领域中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成为新的意见领袖。

在对失实新闻的事实核查流程中,可以邀请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具有关键性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参与进来,通过构筑KOL与粉丝间的“强社会关系”凝聚共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普通公众加入到公民编辑队伍中,也可以促进整个事实核查流程中的良性互动。

3.利用用户社交关系扩大传播渠道

学者彭兰认为,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传播渠道重新建立在了人际传播网络之上。社会化媒体作为失实新闻的高发区,它的人际传播渠道也可以为打击失实新闻提供相应的回路。前文提到的“西方媒体查一查”小程序优势就在于背靠微信海量用户群。故事实核查流程也可依靠社会化媒体中的巨量流量,加速真实信息的传播。

(三)专业事实核查员可借助新技术降低工作强度

包括大数据、定位技术、肖像识别技术等在内的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为传统的事实核查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首先,专业团队可以利用定位技术、肖像验证技术以及数据取证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来对新闻的硬性要素进行快速核查。其次,事实核查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前失实新闻的传播热度,并以此来确定打击失实新闻的先后顺序,先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功能是基于相关关系的预测,大数据时代新闻将更加精确并具有预测性。

此外,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事实核查之中。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技术。基于信任机制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更改这两个核心特征,它可运用于媒体信源认证以及公民新闻审核等方面。事实核查流程可采用区塊链技术对信息来源进行追溯,从而确认信息真伪。

新传播技术作为“众包型”事实核查流程的必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工核查的弊端。智能平台中“人机结合”的事实核查可以兼顾效率和质量,加强对信息内容的把关和审核,既发挥了新技术的优势,又彰显了人的智慧,实现了人与机器的优势互补。

四、结语

大众传媒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性加工与报道,向大众提示外部世界的拟态环境。尽管拟态环境并非对外部世界全景式的刻画,但它的健康与否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媒体中泛滥的失实新闻严重破坏了新闻生态,造成拟态环境的失衡。拟态环境的失衡易导致大众对现实环境的判断错误,产生信息恐慌和错误的价值判断。

本研究首先借鉴国内外针对失实新闻的相关经验,在西方“事实核查”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汇聚公众认知盈余的“众包型”事实核查流程。由于已有的事实核查网站和应用的使用度以及公众知晓度仍比较有限,故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信息的核查与传播。其次在重视群体智慧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蓬勃发展的新传播技术使事实核查更加精确与高效。人机结合,守住新闻真实的底线,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史安斌,钱晶晶.从“客观新闻学”到“对话新闻学”:试论西方新闻理论演进的哲学与实践基础[J].国际新闻界,2011(12).

[2]刘林晶,陈阳洋.以“新闻本质失实”的视角观照虚假新闻[J].新闻爱好者,2015(7).

[3]周炜乐,方师师.从新闻核查到核查新闻:事实核查的美国传统及在欧洲的嬗变[J].新闻记者,2017(4).

[4]李轶凡,孙雪.“Storyful”们:社交媒体时代的把关人[J].科技传播,2014(15).

[5]周睿鸣,刘于思.客观事实已经无效了吗?——“后真相”语境下事实查验的发展、效果与未来.[J].新闻记者,2017(1).

[6]喻国明,张超,李珊,包路冶,张诗诺.“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关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观点的延伸探讨[J].现代传播,2015(5).

[7]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6.

[8]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56-157.

[9]克莱·舍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