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环境下传媒教育的功能解读与理论建构

2019-03-27

新闻爱好者 2019年2期
关键词:媒介建构理论

21世纪互联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纪元,电子通信技术与移动智能的联合衍生出“次流媒体”——新媒介。信息传播媒介是人类社会沟通、交互、学习等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新媒介的出现对于教育传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媒介作为高校教学平台的使用与传播(如优课联盟、edx、网易公开课等网课支持平台)、新媒介对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养等方面,以往的传媒教育研究主要对象集中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与未成年儿童身上。

因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业压力增大,与外界的联系开始逐步减少,相当数量的高中生与他们的家长把学生的学业成绩视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故传媒素养教育在高中阶段处于“初始”阶段,与高校和未成年儿童相比,利用新媒介平台进行传媒素养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学者对于传媒教育的中学阶段学生群体的研究也是不多见的,但中国传媒大学的秦学智教授撰写出版的《传媒教育学·普通素养篇》(2016年6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一书将研究对象聚焦在高中学生这一群体,极大程度地填补了传媒教育在高中阶段的空缺。本文拟对该书主要内容作一评介,希冀完善我国传媒教育中高中领域的研究。

该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传媒素养教育基础理论篇,第二部分为传媒素养课程与教学篇。通过研读该著作,发现该书第一部分的第四章,第二部分的第五、六章的撰写极具创新性、推广性与实际价值。第四章对传媒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与建构,主要介绍了传媒素养教育的定义、必要性、必然性、历史发展概况、目的、对象、内容、分类、功能、特征、实质、实施途径、评价、教师要求、学科建设等方面。例如,作者在书中指出应根据传媒形式、传媒内容两个维度,清晰地划分出现代传媒素养教育与传统传媒素养教育的区别。第五章主要闡释了传媒素养课程与教学理论建构的相关概念、理论、原则、途径、方式方法、范式、内容等问题。课程与理论建构的探讨是无止境的,对于传媒素养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建构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大胆地尝试与创新是一种开拓性的精神。第五章第四节中,作者提出“传媒素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传统传媒素养课程中深入现代传媒文化内容”“利用传媒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非传媒类课程中融入传媒素养教育内容”等思想。这些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传媒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实施与发展。第六章以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中)的传媒素养课程教学实践为案例,对广渠门中学(高中)传媒素养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是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更好地对前面所提出来的传媒素养教育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解读与诠释。

该书作者借鉴传媒教育理论,探讨新时代传媒素养教育在高中生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构建传媒素养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中)的实证研究,弥补了目前传媒素养教育在高中阶段存在的不足,为传媒素养教育在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理论建构、途径与方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际推广价值。

本书整合了传媒素养教育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具体来看,该著作具有以下独特之处:首先,完善传媒素养教育相关概念与理论,重塑新媒介环境下传媒素养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其次,指导性实践性较强,根据时代特性创新传媒素养课程与教学理论,促使提高传媒素养教育与高中生学习生活的适配性。再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将建构出的传媒素养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与提升完善理论。

《传媒教育学·普通素养篇》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式,作者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传媒素养教育理论与课程框架,为我国传媒素养理论的科学化、课程建构的合理化及传媒教育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本文为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化背景下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2017SJGLX212)的阶段性成果]

(强海峰/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读博士生)

猜你喜欢

媒介建构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建构游戏玩不够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