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2019-03-2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内部化发送者接受者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一、知识转移的概念

美国学者Teece(1977)首次提出了知识转移这一概念,他研究发现,一旦企业的技术进行国际转移,企业就能积累大量跨国界应用的有价值的知识,还能有效进行技术扩散,缩小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随后,管理界就掀起一股对知识转移追捧的潮流。

谭大鹏(2005)指出,知识转移的基本要素为受控的知识环境、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知识转移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在知识发送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成功进行知识转移,需要建立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和吸收知识的能力。由此可知,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系统,转移过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二、知识转移的层次与过程

知识需要依赖一些载体,根据Takeuchi的观点,知识主体的划分,分四个层次:即个体、团体、组织和组织之间。知识主体的这四个维度,可以明确展示组织知识的形成与基础。因此,知识转移是在个体与团队、个体与组织、团队与组织、组织和组织之间进行的。其中前三个层次属于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

Nonaka & Takeuchi(1995)根据知识创新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SECI)模型,将知识创新活动分为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内部化四个环节。这个模型指出知识转移实现主体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吸收转化,同时四个环节之间的转化是没有边界的,每个环节可以重复转化,实现知识从个人、群体、组织、组织之间的转移。具体来说,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成为存在自己身上的隐性知识。外部化是说将个人存有的隐性知识利用各种方式转化为群体新的知识,也就是成为了群体的显性知识。然后在整合群体的显性知识,把其变成组织的显性知识。这个过程主要是对显性知识进行更一步明显化,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任何一个人都能快速学习到。组织的显性知识随时间会沉积,个体需慢慢地学习这些显性知识且自身消化,形成自己新的隐性知识,这就是内部化的过程。虽然知识创新与这四个阶段紧密相连,在这四个阶段中,对知识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内部化的阶段。

三、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过往的学者发现,知识转移这个过程的复杂度很高。国内外学者根据知识转移的过程特点,主要研究知识在转移过程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发现大部分因素有知识发送者、转移的知识、知识接受者和知识情境。

(一)知识发送者

知识发送者的知识转移意愿和转移动机会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如果接受者缺乏吸引能力,或者发送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不和谐,都会阻碍知识转移,而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只有当转移的知识被保留和应用,才算是有效的知识转移。如果知识发送者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对模糊性的专业技术知识做出恰当的诠释和表达,能大大提高知识转移效果。同时,知识发送者能否被信任也会影响知识转移。国内学者黄微等人(2011)发现知识发送者转移意愿的强度直接影响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转移意愿越强,知识转移越容易进行。

(二)转移的知识

知识的隐含性、模糊性、复杂性及嵌入度会影响知识转移。知识的隐含性会增加组织之间知识转移的成本并降低转移速度,因此隐性知识很难高效转移。知识的模糊性会影响知识转移,因为知识的模糊性会让人无法完全理解知识的含义。国内学者王向楠等人(2012)指出,知识的模糊性阻碍了我国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知识的模糊程度越强,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效果越差

(三)知识接受者

知识接受者接受知识的动机和意愿会影响知识转移。知识接受者由于缺乏接受知识的动机,会导致在使用新知识时出现故意延迟、被动应付、假意接受、公然反抗等问题。接受者的知识吸收能力和保持能力也会影响知识转移。当知识接受者缺乏知识吸收能力时,将无法有效利用外部知识。当知识接受者缺乏这种保持能力时,知识转移最初的整合就会出现困难,导致知识转移中断,组织返回到原先的状态中去。

(四)转移情境

知识发送者与知识接受者间的地理距离、制度距离和知识距离影响知识转移。两者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其知识转移所耗费的时间与费用越多,知识转移效率越低。正式的组织结构、专业化的知识和组织结构中隐含的行为特征等都会影响知识转移,这表明制度距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知识发送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的知识距离需恰当好处,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知识距离过小,知识接受者对转移来的知识的满意度会降低;知识距离过大,知识发送者很难了解知识接受者真正的知识需求,结果是知识发送者即使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分享意愿也会使知识转移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知识转移研究简要评论

处在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时代,全球知识化的进程永不止步,国内外对知识转移的研究进展不断的深入。首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知识转移的具体过程和实效还在探索阶段;其次没有一个完整的关于评价知识转移途径和效果的体系;再次,对于知识转移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对特定的领域没能系统性研究;最后缺乏知识转移的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内部化发送者接受者
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预防性动机视角
网络表情符号的作用
表情符号的使用角度对亲密度感知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
Flu Study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阻力及对策分析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
基于有限承诺审核的信息传递均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