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产业国际化对中国电影产业走出去的借鉴
2019-03-27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00)
一、中国电影产业“走出去”
“走出去”最早起源并适用于经济领域,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拓展以及全球化潮流的进一步扩张,我国走出去的领域也逐渐拓展到文化领域中。基于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文化走出去也有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含义、目的与手段。对此,骆玉安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通过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对外文化贸易等途径,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塑造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电影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最初电影的跨区域传播往往更加偏重于其艺术属性、文化属性。但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兴起与蔓延,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电影开始风靡全球。这时电影的商业属性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意识形态属性就此消弭,潜在商业背后思想、价值观更因为其商业属性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由此可以明确的是,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已经不再是狭义上的电影艺术,而成为广义上能够为人们所消费的电影产品,电影也就相应的蕴涵着强烈的文化属性与丰富的经济价值。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不仅在于要扭转电影贸易逆差,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所能实现的经济效益,更在于通过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等活动构建中国电影品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感召力,文化影响力与文化竞争力,并最终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头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红高粱》《黄土地》为代表的一批影片引发了众多的关注,这一批影片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展现出了中国独特的社会风貌;在2000年后,中国功夫则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敲门砖,以《英雄》《卧虎藏龙》为首的一批影片的出现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而且也使得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产生了改观。而这些影片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江湖、武林、家国、天下等主题的融合与碰撞彰显出了中国传统的仁义理念。2002年,我国实行院线制改革,电影领域内引入了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中国电影创作日益活跃,但此后中国电影的海外表现却逐渐平淡。尤其是2010年后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电影市场格外繁荣,电影单片票房从破亿,到十亿,一路飙升至50亿,国内总票房也已经突破了500亿。但在国内电影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中国影片在海外市场中的表现却频频遇冷。据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电影对外发行总收入为20.24亿元,这一数据在2017年则增长至42.53亿元。但在同一时期,我国电影总票房则从131.15亿飙升至559亿。通过两组数据见的对比,可以肯定的是个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能力亟需提升,其方式方法、策略手段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提升。
二、印度电影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其策略
(一)印度电影发展历程
相对中国来说,印度电影的起步时间更晚。2000年印度政府承认电影制作是一项“合法的大型产业活动”,将电影业纳入官方认可的产业范围内,在此之前,印度政府一直将商业电影制作视为一种与赌博和赛马同质的恶习,而不是作为可行的、合法的经济活动加以鼓励和支持。在这之后印度先后破除了“电影的价值仅仅在于其拥有的教学和商业潜能”这种旧思想,并确立了“电影制作传统看作是本土独创性的范例和经济增长的源泉”的理念,最终正确认识到了电影这一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对于电影而言,政府不再是一种束缚性的力量,反而为未来电影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这种状况下,印度电影逐渐从作坊式生产或自由竞争的状态开始进入大制片公司运作的时代(如出现UTV公司等好莱坞式的印度电影公司)。印度电影工业也开始逐渐逼近好莱坞,成为世界电影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土化审美与集群化生产,在这两个特征的影响下,印度电影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首先体现在本国电影生产量上,自2005年开始,印度年产电影量就保持在千部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这些海量的影片通常采取低价策略,辐射了全国各个阶层并服务于全国人民。在2016年,印度电影平均票价为47卢比(约4.7元人民币),而观影人次达到了22亿。在这一策略的影响下,印度本土电影占据了本土票房的95%,本土电影的力量十分强势。而影片“三段舞蹈、六个插曲”式的叙述模式则为印度本土文化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风情。
(二)印度电影国际化发展现状
在完善的电影工业的基础上,印度电影走向海外的步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稳健。2009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鸣惊人,并一举夺取了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等多个国际电影奖项,打破了所有人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获得了7.1亿卢比的全球票房收入,其中海外票房占总票房的一半,成为印度影片海外发行的最高记录。2016年印度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中的有着更加精彩的表现,根据数据显示:北美外语片TOP10中有6部都是印度电影,此外2016年北美有46部外语片电影过100万美元,其中印度电影有29部,而中国电影只有3部。从以上数据来看,印度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中的表现十分亮眼,尤其是印度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不仅取得了超高的票房,也获取了超高的口碑。
(三)印度电影国际化发展的经验
中国电影与印度电影起步时间都相对较晚,基础薄弱,但发展发展速度、发展势头都十分迅猛,而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文化、经济都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属性。但两国的电影在海外的表现却产生了很大的差距,由此来看,印度电影的海外发行尤其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印度电影国际化的先天优势:印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电影工业,这是印度电影得以发展的基础,这一工业体系绝非是印度一家闭门造车的结果。劳动力成本低、熟练使用英语语言和相对成熟的技术等原因促使印度成为欧美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的后期制作外包生产基地,印度电影也由此获得了先进的硬件技术条件的加持。抛去技术的因素来看,电影就成为艺术的、文化的象征。从这一层面上讲,印度在历史、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鲜明的、多样的、宗教的、包容的印度文化体系,这样丰富多元的文化因子是催生优秀电影的天然因素,也是必然因素。(2)印度出口影片的风格特色:贫富分化、城乡差异、宗教冲突、性别歧视等问题是当下印度社会发展的痼疾。印度出口电影也正扎根于此,着眼于人与社会的问题,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关照人生,内向生长的印度电影也由此具备了感染人、启发人的共通属性。(3)印度电影拍摄的国际化手法:印度国际化发展的进程首先是从学习、翻拍好莱坞经典电影开始,印度版《超人》、《教父》、《钢铁侠》等影片层出不穷,这一翻拍的过程也促使印度电影的叙事风格、类型元素和剪辑方式等逐渐向好莱坞、国际化的轨道上靠拢。(4)印度电影文化折扣的消解:文化折扣是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中固有的、客观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印度一方面采取合拍片的形式,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则对目标市场进行了细分,尤其是中国这一具有文化亲缘性、共通性的国家则成为了其主要的海外市场。而选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演员、调整影片所使用的语言、调整影片的时长也是其中的重要途径。
三、印度电影国家化的经验借鉴
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相关讨论中,我们习惯于将焦点放在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电影工业发展体系不成熟等方面。但自2010以来,中国电影发展一片向好,一方面国家相继发布了众多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采取补贴、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各方主体投入到影片创作中去;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国民观影意识逐渐苏醒,观影欲望日益强烈;而与此同时电影产业内也集聚起了丰厚的资本,可以说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电影生产力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张艺谋导演与好莱坞碰撞出的影片《长城》也证明了我国有能力,有资本创作出高水平、精制作的电影作品。然而究竟该走出什么样的道路,印度电影恰好给予了我们新的借鉴。
(一)回归电影本质,寻求事与情的中国化表达方式
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同时也是市场的产物,在这三个因素之间唯有艺术才是电影真正的核心。电影之所以能够作为历史、文化与情感的载体,不仅在于借由技术手段所展现出的视觉奇观,更在于它所讲述的故事、刻画的人物中蕴涵着事与情、情与理。无论是印度电影中大量的歌舞情节,还是中国影片中的格斗功夫都只是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真正的核心在于借此表达出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情感。
印度每年生产上千部影片,而印度的电影受众更具有全民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其影片要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与需求,直击印度社会中的痛点。在冷静的客观主义中又包含浪漫主义情怀,电影也就成为了弥合社会矛盾的利器。这是印度海外发行影片的典型特征,这类影片更加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落脚点,来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真理等具有普适性的问题。而就中国的观影群体而言,其范围就相对较小,尤其是占人口数量比重较大的基层人民往往不是电影的主要消费者。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商业电影对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认识也相对局限,因此电影往往就缺少了令人共通、共鸣、共情的因子,而这恰恰是电影能够吸引人、打动人并走向世界的关键因子。
(二)细分国际市场,提升同文化圈层内电影竞争力
《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狂揽十几亿票房,这种现象并非是偶然的。印度电影《乍喜乍悲》在南非仅上映6周,便超越了当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2005年,印度在英国发行电影74部,而当年英国发行的本土电影不过61部。这种现象的产生在于印度对于发行市场的细分。如上文中提到的文化折扣,我们一般认为有文化亲缘性的国家在文化贸易输出过程中文化折扣较小,有利于文化产品的传播与接受。就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文化亲缘性市场而言,国产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更应从文化的角度作出考量,根据文化亲缘性的远近,来建立海外电影层级市场,如同为儒家文化圈的韩国、日本,具有文化亲缘性的东南亚各国等等。
(三)培育知名导演,打造世界电影中的中国面孔
在电影、电视剧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明星效应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从电影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导演一般是电影质量的保证,而演员则是构成电影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印度电影行业中有四大国宝级男星,在印度电影票房收入排行前十的影片全部由这四位担任主演。其中阿米尔·汗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的票房号召力都十分强劲。但国际电影市场中的第五代导演曾经代表了中国力量,而目前这一格局还未发生改变。国家化大导演的后生力量不足,国家化电影巨星还虚席以待,因此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或将有利于打造世界电影中的中国势力,从而提升中国电影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