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效果及血糖指标分析
2019-03-26杨丽丽
杨丽丽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及血糖变化。方法 临床资料采集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治疗的80例DKA患儿,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微量持续泵注胰岛素,比较两组血糖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1、24 h血糖(21.21±2.14)mmol/L、(12.06±2.71)mmol/L均比对照组水平低,尿酮体转阴(47.11±3.21)h、pH值恢复(1.12±0.25)h、血糖达标(5.82±1.14)h均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酸中毒纠正(5.81±3.20)h、24 h胰岛素用量(12.05±2.74)U、住院时间(7.62±2.05)d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比对照组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过微量持续泵注胰岛素治疗后,能迅速控制血糖稳定,加快纠正酸中毒,胰岛素用量少,且无低血糖发生,安全有效。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不同剂量;血糖;低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188-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内科急症,通常是指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种因素影响,造成体内胰岛素缺少,增加生糖激素,从而引起的脱水、酮尿、高血糖及代谢酸中毒等一系列的综合病理征候群[1]。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在小儿中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从而增加了小儿DKA的发病几率。DKA治疗以胰岛素为主,但在给药剂量存在较大争议[2]。为此,该院选入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DKA患儿设定研究对象,观察胰岛素不同剂量的疗效,现作以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采集该院治疗的80例DKA患儿,按不同给药剂量分2组,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18∶22,年龄2~10岁,平均(6.03±0.54)岁,糖尿病时长6~14个月,平均(10.03±1.21)个月;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23∶17,年齡1~8岁,平均(5.23±0.24)岁,糖尿病时长5~17个月,平均(10.25±1.41)个月。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施予吸氧、补液、补钾、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调节等基础治疗;监测血气、血糖指标,掌握患儿退水、酸中毒程度,中度以上患儿,静脉建立通路后,静滴0.45%氯化钠液,每小时10 mL/kg,1.5 h后,降低至每小时5 mL/kg,补液后重建静脉通路。对照组胰岛素常规剂量治疗:国产胰岛素20 U,加至0.9%生理盐水500 mL中,小剂量持续滴注;观察组胰岛素微量持续泵注治疗:国产胰岛素50 U,加至0.9%生理盐水500 mL中,初始量4~5 U/H,滴速每小时0.1 U/kg,1 h后测量血糖,血糖下降至13.9 mmol/L,两组均维持滴注500 mL的5%葡萄糖,加入胰岛素,3~4 g葡萄糖,则加1U胰岛素,待PH值、尿酮体正常,改用短效胰岛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糖及尿酮体转阴情况及低血糖事件。
1.4 统计方法
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资料组间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尿酮体情况比较
血糖、尿酮体情况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低,且尿酮体转阴时间较短(P<0.05),见表1。
2.2 临床相关指标
临床治疗情况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且24 h胰岛素用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0.00%(0/40)相较于对照组15.00%(6/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5,P<0.05)。
3 讨论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 h、24 h血糖均比对照组水平低,尿酮体转阴、pH值恢复、血糖达标均比对照组时间短;同时,观察组酸中毒纠正、24 h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这与魏志勇等[3]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微量持续泵注胰岛素治疗小儿DKA的效果更佳,能迅速、稳定的恢复血糖正常水平,加快酸中毒纠正。分析原因可能为:在DKA发病后,患儿体内血容量缺乏,组织微循环异常,易发生脱水,故患儿急需补液处理,以使得胰岛素发挥有效的生理效应,促进水电解质稳定,消除诱发因素[4]。在早期予以补液,既能改善脱水,又能纠正高渗状态,促使血糖稀释,使得脂肪分解减少。与常规剂量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微量泵注能控制血糖下降速率,防止低血糖事件,并有利于细胞外的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避免低血钾现象,能稳定胰岛素在血液中的平衡,充分结合受体,阻止肝糖原集体分解,从而抑制脂质分解,阻碍酮体合成[5]。另外,微量泵注胰岛素的把控性更高,符合人体胰岛素生理分泌状态,能避免胰岛素过少或过多用量,使得血糖平稳下降。常规剂量的胰岛素能使体内血糖迅速大幅度下降,这样极易引起低血糖,加上患儿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故延缓预后。
综上所述,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微量泵注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不仅能稳定血糖下降,还能加快酸中毒纠正,避免低血糖事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辉煌.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619-1620.
[2] 孙艺萄.探讨不同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5):79-80.
[3] 魏志勇,李玉,丁言玲.持续静滴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对比[J].安徽医学,2016,37(7):829-831.
[4] 严志辉.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1):104.
[5] 王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132-133.
(收稿日期: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