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研究
2019-03-26徐春莹
徐春莹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者,随机分为甲组(常规护理组)35例与乙组(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措施)4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早于甲组(P<0.05);乙组血糖控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6%、8.9%,与甲组74.3%、28.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子宫肌瘤;糖尿病;护理干预;围术期护理措施;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143-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生育期妇女是该病的好发群体,糖尿病为一类以血糖升高为典型特征的慢性疾病,并发症多且难以治愈。在手术操作与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糖尿病病情可能会加重,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死亡。故此,针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护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预后与康复[1]。该文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对80例患者分别观察常规护理与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子宫全、次切术的子宫肌瘤并发糖尿病的8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具有子宫肌瘤手术指征,且符合糖尿病临床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子宫内膜与宫颈病变者,本次研究通过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知情参与。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两组,甲组35例,患者年龄(28.4±3.4)岁;糖尿病病程(3.5±0.7)年。乙组年龄(27.6±3.3)岁;糖尿病病程(3.7±0.5)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
甲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性检查、生活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监测与病情观察等。乙组在甲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子宫切除术治疗缺乏认识,术前可能出现焦躁、紧张、恐慌等多种负面情绪,其属于应激反应,可能影响手术进展与疗效。因此,术前护士要重视与患者交流,结合患者文化程度讲述疾病相关知识(以发病机制、危害性、治疗手段与预后等为主),协助患者明确注意事项,多讲述该病治疗相对成功的病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增强治愈信心。②饮食护理:结合患者饮食习惯、身高、体重等,合理编制饮食方案,患者的日常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低脂、高蛋白类为主,多进食粗粮、新鲜瓜果等,控制血糖指标。③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器械与相关药品准备的齐全性,进行备皮、备血等工作。术前指导患者口服降压药,术前1 d注射胰岛素代替口服降压药,血糖控制的最佳标准是空腹血糖(FBG)5.6~7.3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8.0 mmol/L。术前30 min,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1.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密切观察其情绪状态,采用适宜的方式平复其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为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情况与主刀医生的资历,尽量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全程陪护患者;术中做好保暖工作,尽量减缩皮肤裸露面积;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与医生配合。
1.2.3 术后护理 ①营养支持与血糖监测:术后禁食期,为规避低血糖,每天给予1次1 000 mL、5%葡萄糖注射液。同时予以1:4配比的胰岛素,定时监测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结合患者病情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糖饮食。②预防压疮:术后加强皮肤护理,保证病床的平整性与洁净性,每天用温水擦浴,对局部受压皮肤给予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每隔2 h对患者翻身1次。③足部护理:术后需稍稍抬高患肢(约为30°),嘱患者穿戴柔软棉线鞋袜,做好保暖,每天用温水泡脚,监测足背动脉搏动与肢端血运状况,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冷感、麻木感等,以利于及时发现与处理糖尿病足。④疼痛干预:在手术操作与病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症状,其会影响体内胰岛素水平,这也是术后患者易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的诱因。术后针对疼痛轻微者,可采用播放轻音乐、局部按摩、聊天等方式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针对疼痛严重者,需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⑤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加强阴道清洁,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科学饮食,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并定期前去正规医院检查。
1.3 血糖控制达标评价标准
以患者FBG控制在4.4~6.1 mmol/L,2 hPG控制在4.4~8.0 mmol/L范围内为评价标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机体恢复(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n(%)]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机体恢复情况
乙组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早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控制达标率与并发症情况
乙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5.6%,甲组为74.3%;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其中压疮2例,低血糖与尿潴留各1例),甲组为28.6%(其中压疮3例,低血糖4例、尿潴留各2例)。可见,乙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子宫平滑姐增生是子宫肌瘤的常见病因,子宫肌瘤通常无典型症状,故此很难被妇女早发现。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子宫肌瘤内的局部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相比较,病变位置的雌激素水平与孕激素水平明显提升。育龄女性是该病的好发群体。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与饮食习惯的巨大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报道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且这一数值不断上涨[3]。在这样的背景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数也相应增加。当下,临床针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但在糖尿病合并症的影响下,很可能诱发缓和在围术期出现血糖失控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正因如此,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控制患者的血糖,优化疾病转归。
在该次研究中,甲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围术期护理措施,在术前重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减轻心理压力;对患者饮食加强指导,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及对手术的耐受性;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性,是确保各项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术中护士全程陪伴,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并密切配合医生,以促进手术进展。术后加强血糖监测与饮食干预,以及时发现低血糖等常见并发症,同时加强糖尿病足、压疮等并发症的预防,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是改善预后与优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行方法之一[4]。
在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术后机体恢复优于甲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高度一致[5]。由此可见,予以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小玲.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6):155-157.
[2] 蔡彩霞.子宮肌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157-158.
[3] 刘晓妮.专科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171-172.
[4] 赵丹波.探析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61.
[5] 路欣.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01-202.
(收稿日期: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