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9-03-26陈晓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跌倒老年糖尿病

陈晓

[摘要] 目的 探讨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该科室是否开展了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將17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糖尿病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的护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对两组住院期间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采取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2.25%,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受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7.75%高于对照组80.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过程中联合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更低,且受伤程度也更低,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 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老年;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141-02

我国人口的老年化程度在不断加剧,这使得医院接收的老年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体的各个器官以及机体功能在年龄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不断衰退,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糖尿病、骨关节病等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其中,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1]。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等事项的也较多,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医患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医院需要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的管理,减少该类事项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鉴于此,笔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178例住院治疗期间是否采取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的护理效果进行以下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该次研究的要求,筛选178例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最小的年龄为60岁,且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能够正常交流,伴有一定的糖尿病并发症。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该科室是否开展了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将17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47例,女42例;年龄60~93岁,平均(75.46±7.48)岁;存在跌倒史的9例。对照组,男48例,女41例;年龄60~95岁,平均(75.51±7.01)岁;存在跌倒史的8例。对两组的病情、意识清晰状况、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护理为医院糖尿病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案,主要的护理措施为以下几点:①在必要的区域或位置放置或贴跌倒防治标识;②尽量保证病人活动区域内的整洁与干燥,减少障碍物;③认真告知患者病房区域与日常活动区域的各项设施;④指导患者正确、按时服用药物,并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常规的健康教育知识与危险事项防范知识[2]。

观察组采取的护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主要的护理措施有:①根绝患者的病情状况、年龄特点以及自主意识等分析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再根据具体的风险等级实施针对性的风险流程管理[3]。②风险等级较低的患者主要标注或放置防跌倒、防坠床标识,根据患者的活动条件为其提供更多的便利;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陪伴患者进行自主运动。③风险等级为中级的患者,除实施风险等级较低患者的护理方案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更多的协助患者的生活,并积极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防跌倒、防坠床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护练习,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④风险等级评估为高级的患者,除前面的护理措施外,还需要加强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责任护士定期对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评估,并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再根据风险等级报告提出指导的护理意见;患者卧床期间必须加用床栏,告知家属需要加强陪护,保持一定的警惕;告知家属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保证房环境的干燥,消除床边的障碍物;向患者讲解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其使用,将患者需要的物品放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必要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助行器与尿壶,患者需要下床活动时必须有专人协助;对部分患者使用护具或约束带进行保护[4]。⑤每周对患者的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住院期间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其发生率;采取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对两组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5]。

1.4  统计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都通过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并使用t检验与χ2检验分别检验两组的数据差异,根据数据的差异反应两组的优劣状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跌倒/坠床发生情况观察

采取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1.12%)出现跌倒,1例出现坠床(1.12%),总发生率为2.25%;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有5例(5.62%)出现跌倒,3例(3.37%)发生坠床,总发生率为8.98%。两组的跌倒/坠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跌倒/坠床的受伤程度分析

从两组跌倒/坠床的受伤程度上来看,观察组都为轻度损伤2.25%,对照组严重损伤发生率6.74%,轻度损伤2.2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

从两组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看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7.75%高于对照组80.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讨论

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其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使得患者的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安全的进行各项活动,减少跌倒/坠床风险事项[6]。另外,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综合了医院的护理、家属的照顾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进行风险管理,使得风险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7]。还有,在开展护理前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等级进行了有效的评估,然后根据相应的等级划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与风险防御措施,使得护理的针对性更强,对风险等级较高患者的护理强度也更高,而风险等级较低的患者,其护理强度会相对较低,这让护理工作的开展显得有的放矢,不会过度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进一步保证了护理质量[8]。通过该次研究,采取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98%,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觀察组发生跌倒/坠床受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7.75%高于对照组80.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过程中渗透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流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更低,且受伤程度也更低,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吴时新.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搬迁转运及安置过渡期的运用[J].上海护理,2017,17(7).

[2]  孙建琴.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758-760.

[3]  罗昌春,邓宝凤,李海芳,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6):523-525.

[4]  张维,杨琼.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表的设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b6):1960-1961.

[5]  盛荣,王蓓,刘尚兰.环节管理在控制住院患者跌倒及坠床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5):421-423.

[6]  杨艳飞.循证护理在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24-126.

[7]  刘雯燕.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及干预措施在老年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38-39.

[8]  周文婷,罗何婷,刘燕妮.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23-25.

(收稿日期:2018-11-14)

猜你喜欢

跌倒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