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的“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研究
2019-03-26石荣
石荣
摘 要:“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学是计量经济学教学发展的未来方向。当前计量经济学的“双师型”教学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训渠道匮乏、教学工作和教师到企业的实践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因此,应从对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动态培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建立有效的“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考核机制的角度进行改革。
关键词: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2-0162-02
引言
根据教育部对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教师一方面应具备高校教育的基本工作素质,精通高校专业的特定专业原理以及专业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是能承担并且能胜任对专业学生的教育和专业培训任务的专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因此计量经济学的双师型教师,不仅精通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传授于学生,而且能够把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企业,分析企业的发展规律并对企业发展未来进行合理预测。
一、高校计量经济学双师型教师现状
(一)计量经济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新型的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与之前的研究型高校在办学经验、学生生源结构以及教师的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距,新型的应用型院校更注重实践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发展。
1.大数据背景下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大数据迅速发展背景下,知识数据化,系统化,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准确有力的分析经济现象,而新型的本科院校与研究型的高校竞争优势之一就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壮大新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新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2.突出应用型的专业教学特色的重要举措
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新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经济学专业特色、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理论、实践和案例相结合的应用型的计量经济学的教育承担着培养直接与生产、服务、管理与建设等一线工作相适应、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3.提高新型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学队伍素质的高低会直接作用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很多新型本科院校正在处于开展应用型教育的探索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新型的本科院校尤其是广西新型的本科院校都把“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到重要日程,并且在教学上给予高度重视。
(二)多数高校教师到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离
目前,很多新型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青年教师直接来源于大学,没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没有在企业里真正锻炼实践过,只是在理论上经历了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的学习培训,这些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密切,时间上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并且,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师已经习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机械性的传输个学生,认为课本是经过专家多次试验得出的结论,习惯于依赖传统的理论,而忽略了在动态上时间的变化导致实践上的差异,因此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阻碍了“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训渠道匮乏,而且培训知识内容更新慢
1.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训渠道匮乏
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养渠道匮乏,很多新型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师只能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双师培训班,并且能参与此培训班的计量经济学教师较少,只有少数的计量经济学教师能够参加实践培训,相对来说,培训效果较好,但由于培训机会少、实践岗位少,导致很多教师无法参与到实践培训中,导致“双师型”计量经济学师资培养的效果较差。
2.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训内容更新较慢
“双师型”计量经济学的师资培训必须跟上知识的更新,用最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岗位来锻炼师资,让计量经济学师资中所保有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时时刻刻保持新鲜度。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比较滞后的,同时由于校企合作对教师的实践培训相对较少,导致“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实践技能相对滞后,甚至在短时间内即会产生技能的“过期”,再加教师本身在教学理念上的保守、学习能力的缺乏,最终导致“双师型”计量经济学师资培训内容知识更新不够。
3.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训方式与其成长规律间存在矛盾
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训方式和其教学成长规律必须保持一致。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不断更新,培训方式也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达到和教师的成长步伐保持一致。但现实中,很多院校的计量经济学专职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没能够结合本身的特点和自己教学的成长规律来展开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性培训,经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年龄结构的不同、不同老师多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不同,完全忽略了教师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动态性、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教学特征等,因此导致最终的培训效果的降低。
(四)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之间存在矛盾
首先,总体情况看,多数企业利用寒暑假时间对高校教师开展短期的集中培训和短期的教师企业实践,该两种方式是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主要培养方式。但根据康小孟(2017)的理论研究,高校“双师 型”教师的职业培训应当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动态性以及循序渐进性等基本特征,针对高校老師,仅仅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的短期培训与其特征矛盾;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由于是短期的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监督、评价、考核等机制,最终使得教师的实践训练本质上流于形式,几乎不能满足高校教师的实践锻炼的需求。
其次,大多数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多、科研任务重,很少能挤出时间去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寒假和暑假期间很多老师忙着科研项目,因此,花费在实践上的时间便成为阻碍“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难题。
最后,高校教师到长期到企业实践会直接影响其在校的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完成,高校老师到企业实习一年的,学校的薪酬会降低很多,同时,企业仅给教师发放实习工资,双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二、培养新型计量经济学双师型教师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计量经济学教师的职业生涯特征,针对性地动态培训
为了优化计量经济学“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环境,新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己学校情况,努力整合教学资源,并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培训工作给予政策性的支持。一方面,鼓励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师和尤其是青年教师争取“走出去”,并定期安排计量经济学学科的青年教师尽量能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调查学科相关的社会专业人士,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计量经济学的专家“请进来”,最终结合计量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对在职计量经济学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正确指导。
新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计量经济学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的每段特征设计出教师的培训课程体系,指定和培训内容相对应的动态评价机制。例如:在计量经济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1~3年),教师的对培训或评价标准重点应当是计量经济学的课堂授课能力、课堂对学生管理能力,在职业生涯的中期后(4~6年),应该逐渐加大教师到社会上的“实践能力”和对课程研究的“综合研究能力”,同时,也制定出此阶段的教师评价体系,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所占比重,应符合“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的评价标准。
(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1.构建牢固的校企合作师资培养阵地
“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的深度培养,需要构建牢固的校企合作师资培养阵地。因为“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需要企业为其提供相应的专业实践机会,同时,“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也需要高校对企业相关专业技能人才敞开大门,为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到高校任教提供的合适岗位,这也是能够推动“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校方和企业双方要在师资培养建设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尽量完善合作机制,不仅可以让有条件且有意愿的教师能够深入企业,在企业把理论践行到实践之中,而且可以让有能力且有责任心的高端技术人才能深入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双方要以“双赢”的方式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期发展,最终获得“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的大量储备。
2.校企合作活动的政府政策支持
“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首先必须得到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支持,因此,相关地方政府要制定对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同时学校也要制定教师到企业实习的相关制度,学校应在政策上给予鼓励与支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调整去企业实习的教师的课时,让教师在完成学校工作量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实践学习。政府政策的落实和实施,一方面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对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另一方面提高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的主动性。
3.产教融合,建立产业孵化基地
产教协同,产是支撑,教是核心;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因此,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双师型”计量经济学教师在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同时,利用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或校企融合等途径,积极地参与与计量经济学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并且能够利用产业孵化基地开设公司,同时能够享受相关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
(三)建立计量经济学“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
为了鼓励计量经济学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新型本科院校需要改革“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双师型”计量经济学的骨干教师和相关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双方共同制定计量经济学“双师型”教师考核制度,制度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任课教师的课时津贴的发放、任课教师参与的国内外进修培训、任课教师主持和参与的项目经费以及任课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方面,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计量经济学“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 唐卫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其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11):34.
[2] 蔡灵洁,史红英.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3):205-206.
[3] 周乐强.转型发展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4] 林素芬.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6):422,424.
[5] 徐吉貴.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思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城教育,2017,(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