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冈底斯黄铜矿大理岩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区域地质概况

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区位于世界主要斑岩铜矿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冈底斯铜、钼、铅、锌、金、铁成矿带,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东段。冈底斯板片由北向南划分为措勤—纳木错初始弧间盆地、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等次级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总体均呈近东西向展布,不同时期形成的弧—弧(陆)碰撞结合带与不同时期形成的火山—岩浆弧呈条块状,构成了区域内复杂的大地构造基本格局。

地层分区属于冈底斯—腾冲地层区拉萨—察隅地层分区,区域内分布的地层除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变质杂岩构成的陆壳结晶基底外,晚古生界石炭系-新生界的地层均较发育,其中尤以三叠系-白垩系地层分布广,出露多。构造以断裂发育为特征,除近东西向主干断裂外,还发育一系列北西向、北北西、北东及南北向断裂带,为区内铜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地层较发育,除第四系全新统沿河流沟谷分布外,主要出露中侏罗统叶巴组(J2y),主要岩性为一套角岩、火山碎屑岩夹少量薄—厚层状碳酸盐岩,地层总体上均呈北西西向带状展布,倾向北东,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矿区构造主要发育断裂构造,总体可分为两组,即近东西向层间滑动断裂和北西向平推走滑断裂。近东西向层间断裂为成矿期断裂,北西向断裂为成矿期后断裂,对矿体和岩性有短距离错动。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青磐岩化、大理岩化等。以矽卡岩化、硅化与成矿关系为密切。矽卡岩化发育于含矿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部位及构造破碎带,主要为钙矽卡岩,为矿区主要赋矿岩石。硅化主要表现为脉状石英充填于岩石裂隙、构造破碎带中,或石英有交代熔蚀次生加大现象。

三、矿体特征

知不拉铜矿位于冈底斯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的驱龙—甲玛矿集区,是驱龙斑岩铜矿外接触带上的一个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具有一定的层控性,受控于近东西向的断层破碎带,并分布于矽卡岩中。矿区主要矿体共四个,即Ⅰ、Ⅱ、Ⅲ和Ⅳ号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大理岩、火山碎屑岩的矽卡岩化带中,与矽卡岩化带的展布特征基本一致,矿体总体主要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

Ⅰ号矿体。Ⅰ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含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其含矿围岩有大理岩、火山碎屑岩和角岩,根据含矿岩石和矿体产出部位的不同,将Ⅰ号矿体又分为三个子矿体。矿体厚度总体表现为中东段厚度逐渐变厚,西端厚度较薄的特点,矿体局部具分枝复合现象。赋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弱绢云母化—硅化大理岩化碎裂灰岩、碎裂角砾岩等,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产状变化不大。北西向成矿后断层对矿体破坏影响不大。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自然金、辉银矿,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可见致密块状黄铜矿石和团块状辉钼矿。

Ⅱ号矿体。知不拉矿区主要铜矿体之一,出露于矿区中北部,呈似层状,受近东西向断裂裂隙控制,产于层间断层破碎带中,呈波状舒缓延伸,断层为矿体的储矿构造。矿体岩性为绿帘石榴石矽卡岩,石榴石矽卡岩,矿体底板岩性为弱绢云母化—硅化—大理岩化碎裂灰岩,顶板岩性为碎裂角砾岩及强蚀变流纹质含火山角砾岩屑凝灰岩,矿体与两侧围岩界线清晰。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局部还可见少量孔雀石,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可见致密块状黄铜矿石和鲕状、皮壳状孔雀石。

Ⅲ号矿体。矿体赋存于绿帘石榴石矽卡岩,石榴石矽卡岩中,矿体地表露头明显。Ⅲ号矿体底部为磁铁矿体,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呈条带状或致密块状产出,层位稳定,在磁铁矿体上部为矽卡岩型铜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见团块状黄铜矿。

Ⅳ号矿体。Ⅳ号铜矿体由两个子矿体组成,呈平行状沿层间断层近东西向展布,产状、形态、展布等特征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大脉状产出,局部被北西向平推走滑断层短距离错断,由东至西矿体厚度逐渐变薄。矿体赋存于石榴石矽卡岩中,矿体底板岩性为硅化—大理岩化碎裂灰岩,顶板岩性为大理岩化碎裂灰岩及强蚀变凝灰质火山岩,矿体与两侧围岩界线清晰。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可见致密块状黄铜矿石和细粒状辉银矿。

总体来看该矿体为磁铁矿-石榴石-透辉石含Cu矽卡岩矿体。产于厚层状大理岩化灰岩与凝灰岩接触部位。

四、成因探讨

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演化过程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流体活动和成矿作用,冈底斯铜矿带中的矿化类型属于与造山期后伸展走滑作用有关的斑岩型、及矽卡岩型矿床系列,为始新世末—中新世造山期后隆升剥蚀与伸展走滑体制下的产物。在冈底斯大规模隆升之后,冈底斯造山带由汇聚造山体制向伸展走滑转变,由于软流圈上涌、深部物质减压分熔等因素,诱发深熔作用,形成富含挥发份、侵位能力极强的花岗质岩浆,沿构造侵位产生一系列的小斑岩体及火山岩,从而形成了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火山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化类型出现的成矿作用[1]。

知不拉矽卡岩矿体倾斜方向指向荣木错拉斑岩铜矿床,其南部见有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出露,表明在深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与荣木错拉岩体相连;荣木措拉的成岩时代为13.1-17.9Ma,知不拉矽卡岩矿床的辉钼矿年龄值为16.9±0.64Ma[2],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而且其矿石构造均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次为脉状构造和稀疏浸染构造等,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次为辉钼矿等,说明成因类型一致。因此,它们可能为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区位于驱龙斑岩型铜矿南部,与甲马铜多金属矿区同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冈底斯铜、钼、铅、锌、金、铁成矿带,从其含矿围岩和其与相临花岗斑岩铜矿的空间位置可以得出,其矿床成因与甲马矿区基本相似。综上所属,矿床成因类型应属“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

五、成矿规律

1)矿体呈似层状产于中侏罗世叶巴组一岩性段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及大理岩化灰岩中,层位特征明显,属层控型矿床。

2)矿体受近东西向断裂裂隙控制,产于近东西向层间断层破碎带中,近东西向断层为矿体的储矿构造。因此,近东西向层间断层破碎带为寻找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区。

3)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内,并赋存于矽卡岩中,与矽卡岩关系密切。含矿断层破碎带在地表氧化后形成带状铁锰帽及孔雀石化,因此带状铁锰帽和矽卡岩及孔雀石化带为直接找矿标志。

猜你喜欢

冈底斯黄铜矿大理岩
典型杂质矿物及离子对黄铜矿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西藏冈底斯西段松多复式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对海水浮选黄铜矿的影响机理
藏南南木林县多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鲁尔玛斑岩型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浅析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黄铜矿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及电化学氧化机制
不同价态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机理研究
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铍矿化体的发现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