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2019-03-26鲁恒心
鲁恒心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上消化道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并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候群,多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以上部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幽门螺旋杆菌、异常饮食等诸多因素有关[1],临床症状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烧灼感[2,3]。中西医在治疗FD方面均有独特优势,西医治疗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肠动力、胃黏膜保护、抗幽门螺旋杆菌等手段,临床作用迅速,起效快,但其临床治疗的长期效果欠佳,且长期使用西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4,5]。笔者临床用药时发现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肝胃气滞型FD有较好的效果,且复发率低,基于此,本研究评价该联合用药对肝胃气滞型FD的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胃气滞型FD患者238例为研究对象。将2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73例)、对照2组(75例)和联合用药组(90例),患者年龄(35.8±17.5)岁,男86例,女152例,病程3~68个月。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痞满”之“肝胃气滞”证的诊断标准[6],主症:胃脘胀满疼痛、因情志因素加重,次症: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舌苔薄白、脉弦[7];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标准[8],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烧灼感,并结合胃镜检查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受试者治疗方案经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近期内服用过促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影响临床疗效评估的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有过敏史者。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对照1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5 mg/次,3次/d,饭前30 min服用。对照2组患者口服气滞胃痛颗粒(辽宁本溪三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623)5 g/次,3次/d,饭前30 min冲服。联合用药组为对照1组用药加对照2组用药。3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饱食,忌酒,注意饮食、起居规律。
1.4.2观察指标停药后随访3个月,记录各组患者复发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与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待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含量,上述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细记录各组患者用药期间发生的不适症状,并做详细分析对比。
1.4.3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判定[9],按照症状分为无、轻、中、重等级,以主证计0、2、4、6分,次证计0、1、2、3分,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症状、体征减分率≥95%;显效:70%~95%;有效:≥30%、<70%;无效:<30%[10]。
2 结果
2.13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1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而对照2组复发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1组相比,1)P<0.05;与对照2组相比,2)P<0.05
2.2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各治疗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均能降低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其中在治疗2周时联合用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已低于各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4周后,联合用药组显著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并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注:与对照1组相比,1)P<0.05;与对照2组相比,2)P<0.05
2.3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各组均能不同程度的上调患者GAS、MTL表达水平,下调SS、CCK、NO水平,其中对照1组下调胃肠激素水平作用明显(P<0.05),对照2组只明显下调了SS的表达,其他胃肠激素水平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对GAS、MTL、SS、CCK、NO的调节作用均较为明显,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4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在治疗期间,对照1组患者有5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对照2组和联合用药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1组相比,2)P<0.05;与对照2组相比,3)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范畴,其多因饮食伤胃、情志不遂、劳倦伤脾诱发,进而导致脾胃功能失司,气血津液运化异常。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受纳之官,胃气以降为和;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布散水谷精微,依赖肝的条达疏泄,在《素问》中提到“土得木而达”,体现了肝在调节脾胃气机中的重要作用,中焦气阻,其病位在脾胃,以肝失疏泄、脾失运化为病机[11]。西医治疗以增强胃动力为主,其理论胃排空功能与中医的脾胃“升降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胃肠激素是一种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其参与神经系统对胃肠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如MTL是公认的启动胃肠收缩运动的多肽类成分,主要由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在消化间期周期性分泌,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上的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受体,ICC细胞激活后释放乙酰胆碱(Ach),而Ach为胃肠动力兴奋性递质,其作用于平滑肌的M受体,进而开放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促使Ca2+内流,产生胃肠平滑肌收缩,因而,MTL具有促进胃、十二指肠运动、加快胃排空的作用[12]。SS在体内主要存在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中,SS通过神经内分泌作用,可直接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同时还可以间接抑制胃肠激素和乙酰胆碱的作用[13];现代临床研究证实,FD患者大都会出现MTL/SS失衡,因此,调节MTL/SS的动态平衡对FD患者的病情转归有积极作用[14]。GAS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促进胃蛋白酶、胆汁等分泌,对胃肠动力功能有积极促进作用[15]。CCK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机体胰腺泡分泌产生各种消化酶,抑制胃排空和作用于摄食中枢而产生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摄入,其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可导致胃肠蠕动功能抑制,排空时间延长,同时可导致迷走神经痛觉敏感,从而使患者胃痛状况加重[16,17]。
研究结果显示: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来看,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西药和单独使用的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而单独使用中成药和西药的临床总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成药在治疗肝胃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与西药作用效果相当,但其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P>0.05);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后的2个月随访时发现西药组(即对照1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程度优于单纯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即对照2组);而在治疗3个月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临床总有效率并无明显差异,且后期的临床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单纯服用西药的患者;提示中成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时起效慢,但作用时间持久,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来看,治疗4周后,联合用药组的证候积分最低,并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2组的积分高于对照1组,该情况与其临床疗效反映情况相一致;提示中成药联合西药作用趋势更加迅速。从3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来看,联合用药组可明显调节患者GAS、MTL、SS、CCK、NO的表达,且作用强度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成药联合西药可明显改善胃肠激素水平,特别是对GAS、MTL的改善,优于单纯采用中成药或者西药。从临床安全性角度来看,3组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未显示有明显改变,而对照2组(西药)患者只出现了部分轻微胃肠道反应,提示中西药联合使用或者中成药的使用比单纯使用西药更安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低。
综上所述,气滞胃痛颗粒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肝胃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协同增效作用,上调患者血清GAS、MTL表达水平,下调SS、CCK、NO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