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分析

2019-03-26

光明中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百会穴椎动脉颈椎病

殷 英

在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常见疾病,其指的是椎动脉因颈椎退行性变而受到刺激或者压迫,从而引起的一系列椎-基底动脉血供缺乏症候群。颈椎病在临床上可分为混合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等,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常见类型,其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颈部疼痛、耳鸣、视物旋转、眩晕等为主要症状表现[1]。针对该疾病,临床以往西医治疗方法包括颈带固定、抗动脉硬化类药物、血管扩张类口服药物等,但多数患者起效慢,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而由研究显示,对此类患者实施中医针灸配合推拿辅助治疗,则可起到显著的疗效[2]。本文即对针灸配合推拿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做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以及病情询问等确诊。其中,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6.25±3.1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2.41±1.25)年。观察组男48例,女27例;年龄为36~69岁,平均年龄为(47.25±2.5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2.25±1.33)年。2组基础信息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在完成头部屈伸、转动时发生“猝倒”,且伴有视力障碍、恶心、头痛、颈性眩晕等,但起身后复常;患者均伴有慢性外伤史或劳损,如看电视、长期低头工作等;肩胛骨内上交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且存在压痛症状,患者发病时颈部无法活动;经检验臂丛牵拉结果呈阳性;经C线摄片(正侧位和颈椎斜位)结果显示存在韧带钙化、患椎病理性移位、关节增生等;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3]。

1.3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均知晓本次试验,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治疗期间依从性、配合度均良好。

1.4排除标准经期妇女、孕妇;年龄20岁以下,70岁以上者;伴眼源性、外伤性、耳源性、脑源性、颅内肿瘤、神经官能性等引起的眩晕;伴恶性肿瘤、内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等;合并原发性疾病如心、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其他严重性疾病者;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者;伴颈椎病其他分型者;无法顺利完成治疗疗程者[4]。

1.5方法

1.5.1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采用中药桂枝汤加减+六味地黄汤治疗,用水煎服,每日温服3次,1剂/2 d,持续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基于此行针灸配合推拿辅助治疗,具体为:1)针灸。即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俯卧位,叮嘱其放松颈部,穴位选择百会穴、颈夹脊穴、风池穴、大椎穴、风府穴、内关穴、太冲穴等,常规消毒上述穴位周围皮肤后,采用毫针(0.35 mm×40 mm)进行针刺。首先针尖向后平刺百会穴0.5寸;向鼻尖方向或者下颌直刺1.5寸;斜向脊柱方向刺入大椎穴0.5寸;直刺夹脊穴1寸;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风府穴0.5寸;垂直进针刺入内关穴和太冲穴,均为1寸,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进行针灸,留针时间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持续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2)推拿。即让患者采取坐位,操作者立于其后方,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对患者颈部两侧肌肉、韧带等进行腹揉或者拨揉,8~10 min/次,以放松患者颈顶部肌肉为宜。之后患者转换为俯卧位,将针头除去,操作者立于其头部前方,对其风池穴采用双手中指指腹按压,按压力度适当增加,中指按揉为逆时针方向,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宜;采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百会穴,交替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揉,并对大椎穴、风府穴、内关穴等以同样方法按揉,25~3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5.2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2组治愈患者所需疗程。

1.5.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分为治愈:患者肩部、肌力活动等完全恢复正常,且阳性体征、头痛、头晕、颈项痛等主要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头晕显著减轻,颈肩部活动有不适,阳性体征和主要症状等均改善显著;有效:患者阳性体征和主要症状均有所减轻;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5]。

1.5.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经临床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72/75)较对照组72.00%(54/75)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22组患者治愈疗程对比经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短,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愈疗程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颈椎病属于常见病,其特征在于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以及日常生活。而针对颈椎病患者,临床主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神经根型等,其中第一种类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头晕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医学理论中缺乏病名,而根据其主要表现纳入“眩晕”范畴。该病症的发生在中医学中的病机为痰浊中阻、劳倦内伤、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中等。具体为:1)肝肾不足。由于该病症病程较长,患者因耗伤元气而损伤肾气,且虚损的肾之精气又会影响骨髓,使之失养,从而引起眩晕症状。2)气血亏虚。患者长期患病,导致其素体脾胃虚弱或机体气血耗伤,脑失所养,运化失职,从而引起眩晕症状。3)劳倦内伤,即患者劳从勉强,不知自量,皆可引起损伤。4)痰浊中阻。患者患病后,脾胃失于健运,肾气虚损,水湿内停,津液输布不能,气化失职,肝失疏泄,代谢失常,津液停滞体内化生痰湿,并上行于头部,从而引起头痛、眩晕等症状。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而言,除上述因素之外,患者机体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并流注关节、经络,引起脉失所养、气血凝滞,营卫阻滞,不通则痛[6]。而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颈椎椎间出现退行性变,且发生关节显著肥大增生,骨质增生等对椎动脉形成刺激压迫,进而引发颈椎节段不稳,脑部供血不足,使得活动期间颈椎椎间关节移动过度,并刺激到周围的交感神经,使得椎动脉出现收缩痉挛等,引发脑部供血不足,而硬化性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还会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痛、恶心、眩晕等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属于退行性疾病,其主要是由半脱位的寰枢关节形成,缺乏显著的诱因,而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患椎韧带组织松弛,因而易造成椎动脉供血缺乏。在中医学理论中,该病症属于“眩晕”范畴,若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病后体虚、肝肾亏损造成筋骨失养,影响气血流通,无法上荣清窍,不通则痛,属于虚实并存之证,而填精生髓、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则是治疗的关键[7]。采用针灸配合推拿辅助治疗时,其中针灸主要选择百会穴、颈夹脊穴、风池穴、大椎穴、风府穴、内关穴、太冲穴等进行针刺,其可起到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功效;而推拿则选择大椎穴、风府穴、内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其可调节韧带组织痉挛与粘连、可滑利关节、可促进患椎血液循环,可顺接经络、修复脱位,促进恢复关节结构。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即可发挥出协同作用,且可对患者各种症状予以显著改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进而有效缩短其疗程[8]。本研究中,经临床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72.00%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短,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相关文献[9]报道一致,即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33%,较对照组66.67%明显更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经3个疗程治疗后,在第1、2、3疗程治愈率上,观察组分别为0、37.5%、62.5%,较对照组16.67%、66.66%、16.67%均显著较低,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疗程更短,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看出,针灸配合推拿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推拿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且治愈疗程较短,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百会穴椎动脉颈椎病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针灸穴位保健——百会穴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