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分析
2019-03-25王雪宇刘芹
王雪宇 刘芹
摘 要: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影响效应,但由于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环境规制所带来的实际成效并不够明显。为揭示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从政府、企业和区域差异性三个层面来分析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认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不仅会受到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企业自身的特征和区域差异性特征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应。因此,在分析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时,应结合区域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规制政策,并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关键词:环境规制;区域差异性;绿色技術创新;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5-0008-04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伴随着较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绿色技术创新可以从源头减缓环境与发展间的矛盾[1]。针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随着“波特”假说的日益完善[2-5],政府的环境规制已成为主要的激励手段,在实践中规范企业行为,督促企业减少污染排放[6]。但由于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环境规制所带来的实际成效并不够显著[7]。因此,厘清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揭示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途径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政府、企业和区域差异性三个层面来进行机理分析,以期完善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的行为与决策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受到政府部门广泛关注的方面,从1990年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始,我国的政府部门不断出台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的文件,增强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逐步限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通过政策手段来阶段性的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8-9]。图1显示了政府部门制定的环境规制政策是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从根本上来说,环境规制是一种实现政策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政策手段来减少环境污染。从形式来说,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宏观的环境规制政策,该类政策从整体层面规定了相应的政策目标;另一种是微观的环境规制政策,该类政策主要针对个别行业或企业,具体限定了该行业或企业的污染排放指标。两类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政府实行环境规制政策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而只是督促企业减少自身的污染排放。因此,相对宏观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是间接的,企业在该类规制的背景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选择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也可以选择购买排污权,或以承受环境税等方式来规避绿色技术创新。而对于微观的环境规制政策,由于相应的规定和指标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因此对于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满足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指标,企业只能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言,环境规制会对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正向的技术效应,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二是负向的扭曲效应,以抑制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10]。技术效应是指环境规制的增强,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但企业并非无成本的进行绿色创新研发,因而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企业带来扭曲效应。具体来说,环境规制的增强往往会伴随着环境税的提升,部分企业在支付政府高昂环境税的同时,可能没有多余资本再投入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11]。因此,技术效应和扭曲效应的强弱将最终决定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而如何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也一直是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环境规制对于企业行为与决策的影响
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最终需要落实到企业层面。对于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来说,受到环境规制的企业将受到直接的影响。从企业决策来看,环境规制会改变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从企业性质来看,不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对于环境规制政策的响应程度也不同。下文将从这两方面详细进行阐述。
(一)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研发都需要资本的支持,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也不例外。因此,如图2所示,绿色技术研发的资本投入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直接的影响效应。
企业的绿色研发投入与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12]。首先,持续、合理的研发投入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由于研发往往具有长期性,某一技术的产生可能需要企业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只要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的资本投入是合理且持续的,企业就必然会产生良好的创新绩效。就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学者都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13]。
其次,不合理的研发投入往往会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造成负面的影响,具体又可以分为研发投入不足和研发投入过度两种情况。研发投入不足会导致企业的研发效率低下。就本文而言,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往往具有时效性,较长的研发周期可能导致现有的绿色技术研发已被新的技术所取代,使得原本的投入变为沉没成本。研发投入过度则是指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投入了过量的资源。从根本上来说,过度的研发投入是一种资源非合理配置的行为,企业若将过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到技术研发活动中,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这将在整体层面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二)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的企业的所有权形式具有多样性,因此不同所有权结构的企业对于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图3具体分析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按照所有权形式的划分,我国现行的企业主要有国有企业、集体所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几种类型。其中,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企业拥有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指劳动群众集体拥有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企业。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这两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容易受到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
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本身就具有政策工具的属性[14],能够更好地去贯彻和执行政府部门制定的环境规制政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帮助政府完成相应的政策目标。第二,近年的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补助,而政府补助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压力,弥补了部分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第三,从绿色技术创新自身的属性来看,绿色技术创新并不会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而政府的环境规制手段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并非以利润最大化最为企业目标,因而主动性也更强。
三、区域差异性影响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在环境规制引起企业技术创新这个问题中,除了政府和企业这两个直接实体值得研究之外,不同类别区域间的差异性也同样值得讨论。这是因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国家层面会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目标,但省级政府作为目标的实现方,其实施的政策和手段是存在差异的。一般来说,他们会根据各自省份的经济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现有的绿色技术水平有侧重的来制定政策。因此,区域差异性会导致某一区域环境规制政策存在差异,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体来说,本文认为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差异和能源消耗差异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区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往往也是最深远的。如图4所示,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会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影响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就政府层面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对政府的相关政策目标产生影响。经济发展较高的地区政府往往更加关注产业的转型升级,而相应的研究也发现,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的发展更加绿色化、清洁化。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企业的创新活力也更加显著,参考SIPO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相关数据可以发现,GDP水平较高的省份,每年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量也相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内,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更好。在满足了一定的投资者回报后,企业会有更多的资本来进行绿色技术研发,从而更好的应对政府部门环境规制的要求。
(二)教育水平差异影响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区域间的教育水平差异同样会影响到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如图5所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作用机理。
第一,在企业创新活动中,企业不仅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还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作为支撑,尤其是研发能力强的员工。而员工的教育水平可以很好地表明一个企业的研发能力。一般来说,员工的教育水平越高,其研发能力也越高,从而在环境规制的情形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也有所提升。
第二,产学研相结合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发展趋势。该模式可以有效整合科研、教育和产业生产的资源,对于企业的研发也会起到促进作用。一般而言,产学研结合较为活跃地区,多为研究机构和大学密集的区域,因而该区域内人民的教育水平也比较高。从企业的创新绩效角度来说,产学研合作会给企业带来的正边际效应是递增的。因此可以说,该区域内的产学研合作越密切,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更能够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三)能源消耗差异影响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的生产过程除了需要投入资本、劳动力,还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并带来一定环境污染。因此,不同区域对于能源的消耗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图6也显示了这一作用机理。
具体来说,能源消耗较多的区域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也较多,因此该区域所面临的政策压力也更大。一般而言,能源消耗较多的区域多为依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的省份,而能源消耗较少的区域则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从产业类型来看,环境规制政策更多的是针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企业制定环保标准,从而督促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而对于第三产业来说,由于其本身污染物产出就较少,因此政府部门相应的环境规制也较为宽松。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政府、企业和区域差异性三个层面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视角。具体来说,政府制定的环境规制政策会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时带来技术效应和扭曲效应;而企业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这具体体现在企业的绿色创新投入的增减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所有制结构所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区域差异性从整体的层面对该问题产生影响,包括经济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差异以及能源消耗差异。
基于此,本文可得到几点启示。首先,针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可以结合区域差异性的视角。将区域差异性引入该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加贴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其次,政府部门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应考虑到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最后,应将环境规制的过程最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政府制定适合本区域情况的环境规制政策,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进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绿色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制定环境规制政策,合理评价政策绩效和企业创新成果,促进区域间企业的交流與合作,是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长期共同的努力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童健,刘伟,薛景.环境规制、要素投入结构与工业行业转型升级[J].经济研究,2016,51(7):43-57.
[2] 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veness relationship[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97-119.
[3] Lanjouw,Mody A. 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Technology[J]. Research Policy,1996,25(4):549-571.
[4] Jaffe A B,Newell R G,Stavins R N.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22):41-69.
[5] 余偉,陈强.“波特”假说20年——环境规制与创新、竞争力研究评述[J].科研管理,2015,(5):65-71.
[6] 谢荣辉.环境规制、引致创新与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提升[J].产业经济研究,2017,(2):38-48.
[7] 薛蕊,苏庆义.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J].产业经济研究,2014,(3):61-70.
[8] 李玲,陶峰.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5):70-82.
[9]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J].经济研究,2010,(11):21-34.
[10] 沈能,刘凤朝.高强度的环境规制真能促进技术创新吗?——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2,(4):49-59.
[11] 赵爱武,杜建国,关洪军.环境税情景下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模拟[J].管理科学,2016,29(1):40-52.
[12] 张旭,王宇.环境规制与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7):111-119.
[13] 杨以文,周勤,李卫红.创新型企业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微观企业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8,(1):91-105.
[14] 戴锦.国有企业政策工具属性研究[J].经济学家,2013,(8):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