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拜物教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2019-03-25崔暄翌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所论述的拜物教理论,阐明货币拜物教是拜物教理论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阐释货币拜物教要点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拜金主义现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断出现的拜金主义现象与货币拜物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货币拜物教在市场经济下以拜金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应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拜物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对货币拜物教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抵制拜金主义的盛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货币拜物教 拜金主义 拜物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崔暄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13
所謂拜物教,通俗地解释是信仰者以为某种物品有超自然的力量,因而把它当作神来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受原始条件限制,人们倾向于把石片、树枝、木块等自然物或者布片、旧衣服、弓箭之类的武器以及工具等当作有超自然能力的特定物品加以崇拜;但若信仰者感到不灵验时,又常常将其丢弃甚至毁坏。马克思对拜物教现实和理论根源的论述认为经济学家们把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受这些关系支配的物所获得的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就是拜物教,他认为拜物教把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物的内在规定归之于物,通过这种方式将物神秘化。
拜物教理论作为一个系统,表现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以及当代背景下学者们关注的制度拜物教、生产拜物教和技术拜物教。这些表现形式不仅不能与整个拜物教理论系统混为一谈,每一个表现形式由于形成的内在机理和所处的逻辑层次不同也有界限。 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从本质上来说是同构的,都是将商品、货币或资本的本质归结为某一物质的自然的物质存在和物质规定,货币拜物教就是将货币的本质归结为金银的自然的物质存在和物质规定。
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的拜物教中,货币的拜物教是最早引起马克思的注意的。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中就曾明确指出,货币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帝。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后,马克思的批判对象发生转变,由宗教和形而上学逐渐转向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这一系列拜物教理论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也实现了重要转向,转变为现代性诊断和批判理论,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内容真正得以展开。
人们一般认为由于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需要,因而才产生的一般等价物,它的出现晚于商品的出现,作为一种“中间人”的身份在市场上游走,因此对货币拜物教的关注理应晚于商品拜物教。但人们忽视了一点,即资本主义是以货币为抓手来进行统治的,货币拜物教是拜物教理论中最为直观也是最为讽刺的表现形式。生产自我供给的单一性质和生活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分工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而想要使得分工充分发挥其效用,交换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使得交换公平而高效,货币最终成为一般等价物中的佼佼者,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地位使得货币有些得意忘形,不管商品有多金贵或者廉价,在当前市场上都要通过货币进行转化。
马克思对于货币拜物教的论述有这样几个要点,首先,货币拜物教倒置了社会劳动物化关系;其次,货币拜物教表现为强烈的享受欲以及极端吝啬;最后,货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根本的生活准则。
第一,货币拜物教倒置了社会劳动物化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也就是物化劳动和劳动的物的条件,资本的生产力和形式也就是物化劳动、劳动物的条件的生产力和形式。资本的生产力和形式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和社会劳动关系。人的一切劳动被对象化在商品中,若要取得商品交换的自主权,就要首先把对象化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继续兑换成货币进行交换。人的劳动和劳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先被蒙上了商品的纱又被盖上了货币的毯,作为其本质的劳动和关系被彻底掩盖,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不断推动人们舍本逐末。
第二,货币拜物教表现为强烈的享受欲以及极端吝啬。货币拜物教表明人把货币奉为有超自然能力的神,把货币当作神来崇拜。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对近乎狂热地追求货币,占有货币,货币即为财富的象征,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地位的反映。所谓禁欲主义,节欲,自我牺牲——节俭和极端吝啬,蔑视世俗而沉迷与一时的、短暂的享受,追求永恒的财富,这些都是基于对货币的狂热崇拜而产生的。 不难理解,货币的集中能够为一般形式享受欲的满足提供条件,而为了货币的有效积累,除了不择手段地赚取之外还有使得拥有的不失去这一个门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愿意牺牲掉与这部分货币相关的一切关系来保全这些货币,那吝啬的影子就变得随处可见了。
第三,货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根本的生活准则。货币财富是资产阶级永恒的追求,不管是多是少,资产阶级在获取他们的时候从不感到厌弃。货币的特殊地位使得它总有特权,金银纸币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在人们看到它们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变”的,五花八门的商品在流通中摇身一变成为货币,马不停蹄地又奔向其他商品。而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他手中的货币,他会不遗余力地将这些货币作为资本使用,然后再去追逐资本这一神圣的东西,心甘情愿地成为资本拜物教的信徒。
货币作为特殊商品,货币拜物教也不能摆脱商品拜物教的特性。货币拜物教最骇人的还是它与商品拜物教相似的两重性,商品拜物教具有二重结构: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它指的是社会关系的物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指的是认识的错位。如果说货币本身对于社会劳动的掩盖是人们被动地被遮住了眼睛,那么由此造成的认识的错位就是人们主动地喝下淡漠冷酷的毒药。由拜物教的社会存在产生的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拜物教的社会存在,形成了货币拜物教不断发展演化的恶性循环。
虽然马克思最早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下的货币拜物教,但从发展过程中来讲,货币拜物教是建立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的。哪里有商品经济,哪里就有商品拜物教,也就自然有了货币拜物教。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这其中不能剔除商品经济,也就不能否认货币拜物教的存在。商品经济与货币拜物教二者共生共存,不可割裂。货币拜物教在我国市场经济下表现在很多方面,“金钱至上”的观念为越来越多人追捧。
拜金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把得到金钱财富作为根本原则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当前,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各个领域正在被高度物化。表面上人们似乎正在享受日渐丰富和充实的精神生活,实际上却正在为货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支配,步步陷入非理性的享乐主义困境,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难免呈现病态。
拜金主義者无视金钱以外的事物的价值,单一地将金钱作为衡量一切是非善恶、荣辱苦乐的根本标准。这与恩格斯所论述的资产阶级的货币拜物教如出一辙。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中很少提及拜金主义,要提及也是为剖析资本主义以更好地对其进行批判,而改革开放以后,拜金主义也在国内滋生蔓延开来。
在拜金主义价值观念的错误引导下,很多人认为生活的幸福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有钱能买到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万能、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在社会上严重泛滥,不止是在商业领域,这种浪潮席卷全国各个领域,无孔不入。青少年将“赚大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众人以自己的人生追求是对金钱的渴望而感到自豪,拜金女在电视网络上公然叫嚣自己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像这种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全然物质化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还不知其谬误,为了赚取更多金钱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腐朽的思想和毫无底线的道德沦丧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有损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提出的要求,既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又成为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顽障。
笔者认为,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也不必对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提出的批判讳莫如深。拜金主义作为货币拜物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和存在的现象有其内在原因。首先,不能否认拜金主义之前虽未大规模盛行,但旧社会的陈旧思想是有拜金的种子的;其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入侵不可避免地推广了拜金主义思想;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缺失使得这种思想有市场无障碍地快速传播;最后,社会转型期的薄弱体制约束给了拜金主义盛行以温床。
事实上,货币拜物教甚至可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对于货币的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之下未必不能成为合理求金,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对收入增长的追求。但是在抵制拜金主义这一类极端迷信腐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态度要坚定,手段要严厉。首先要从党内建设抓起,坚持高强度反腐,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加强金钱观教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加强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气。
拜物教理论作为马克思的经典理论,马克思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显得十分感性,他揭露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这三个表现形式背后的实质,用事实的论述来警醒人们认清其本质,不要被其表象所蒙蔽。笔者认为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学术思考和研究的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对于这一部分文本的解读和深入学习能够使得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拜金逐利现象有理论上的了解和实践上的感知,只有正确认识拜物教尤其是货币拜物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存在,剖析其本质分析其影响,持扬弃的态度对待货币拜物教,加强思想引导,把控消极影响,抵制拜金主义盛行,才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注释:
[德]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202.
项荣建,王峰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对《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文本学再解读.学习与探索.2016(8).37-43.
王峰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汪行福.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俞吾金先生《意识形态论》的启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13.
余达淮.马克思货币拜物教的基本观点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4).64-68.
[德]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183.
周晓晓.商品拜物教与拜金主义之比较分析.河西学院学报.2007(3).36-38+41.
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中国社会科学.2007(5).54-63+206.
白俊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拜物教.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20(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