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2019-03-25何青青

农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流入地新农城乡居民

◎刘 华 何青青 王 琳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城市就业与生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己高达2.81亿,比去年增加424万人。然而,这一庞大数量的群体却因受到户籍及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限制,无法享有与市民同样的社会保障权利,使其融入城市社会受阻,并导致我国形成“伪城镇化”的局面。党的十八强调要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推进其市民化。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降低农民工因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等职业特性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其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公众、学界及政府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医保制度的政策。2016年1月《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保障更公平、管理更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有效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该制度试图打破户籍排斥,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并轨管理,使农民工与流入地市民参加同一种医保制度,以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异地参保、回乡报销及手续繁琐等问题,通过减少制度性层面障碍,增强社会融入程度。

迄今为止,已有研究对社会融入的测量尚未达成一致,且缺乏从制度性层面,尤其是针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的相关研究。那么,社会融入综合测量指标该如何构建?城乡居民医保作为当前的热门制度,它相比于新农合,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促进作用是否更强?因此,本文以南京市为调研地区,从经济、行为、文化以及心理多个层面构建社会融入综合性指标以测量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及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提供政策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旨在考察当医保制度由新农合变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否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因此,本文选取了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新农合的样本,剔除参加其他医保或没有医保的样本,以此识别该制度相比于新农合对农民工社会融入产生的效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民工个体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剔除缺失值,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468个,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有187人,占样本总数39.96%,参加新农合的有281人,占样本总数60.04%,参加新农合的人数多于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数,这可能与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覆盖面不是很广有关。

(二)描述性分析

该样本平均年龄42岁,以70/60后为主,占样本总数55.98%;男性295人,略多于女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以初中和高中毕业为主,占总量63.25%,且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农民工平均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工;多数以体力劳动者为主,占64.96%;大部分来自于外省,占66.88%,这大概是因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更吸引外省农民工前来就业。此外,农民工在南京已平均长达11年之久且月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二、农民工社会融入指标构建与模型选择

(一)农民工社会融入综合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问卷设计以及研究内容,主要借鉴杨菊华提出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融入、行为参与、文化接纳以及心理认同四个方面选取指标测量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作为本文因变量。具体指标选取及赋值情况如下:

1.经济融入。指农民工在流入地劳动就业、职业培训、住房情况等方面的融入情况,具体指标包括:①就业保障。签订工作合同可以体现农民工在打工地所拥有的就业保障,是为1,否为0;②职业培训。参加职业培训有助于农民工积累人力资本、稳定工作,为社会融入创造经济条件,是为1,否为0;③居住环境。人往往会同类相聚,是社会群体在城市空间物化形式的体现,反映其住房水平,本地人为1,其他为0。

2.行为参与。指农民工会用当地话与市民交流或加入到当地的公共活动中去。该指标包括:①闲暇活动。闲暇时进行读书、看报或学习是与本地居民更为相似的生活习惯赋值为1,其他为0;②语言交流。用当地话交流可以反映出农民工对语言交流的融入度,当地话为1,其他为0;③社区参与。2017年参与社区举办的文体及公益活动能测量农民工对所居住社区生活的融入度,是为1,其他为0。

3.文化接纳。指农民工对当地文化、风俗以及习惯的认可。具体指标有:①风俗习惯。农民工对流入地文化风俗的认可程度可以折射出其对社会的归属感;②人文理念。有关养老及子女教育问题的观念与本地市民是否相似能反映出农民工在文化接纳方面的融入程度。根据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依次赋值1-4。

4.心理认同。是社会融入的最高层面,具体指标包括:①社会的互动接纳。农民与市民的交往对其心理融入有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其社会融入;②身份认同。农民工对流入地的归属感是心理层面最集中的表现,能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其社会融入。根据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依次赋值1-4。

(二)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基于上述分析,将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出的农民工社会融入度作为因变量,是否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作为关注变量,再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交互项,进一步确定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是否依赖于其个人特质。

本文的关注变量是“是否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控制变量种类及选择原因如下:1.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及自评健康。由于男女性在很多方面承担的角色和压力不同,农民工社会融入存在性别差异;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工相对来说人力资本积累更高,更易融入社会;在婚的农民工会寻求在流入地的稳定。2.流动特征,包括流动范围和流入本地时长。理论上市级流动比省级流动更易于社会融入;农民工在流入地所待时间越长,在本地的工作经验、社会经历及社会网络关系就越丰富,社会融入程度越高。3.就业特征,包括月收入、职业类型。收入及工作是吸引农民工在流入地生活最基本的因素.

但是,多元回归模型考察的是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条件均值的影响,无法解释该影响的条件分布规律。因此,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该方法能识别对于城乡居民医保对不同社会融入度农民工的效应差异.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从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后的模型1-3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且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及交互项后结果依旧稳健,这说明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相对于新农合更能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可能的解释是:一方面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有效地简化了医疗费报销程序,可在打工地直接报销,实质性地解决了农民工在打工地看病的后顾之忧,帮助其更安心地在当地工作与生活。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使农民工享有与本地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权利,从心里上缩小了与本地市民之间的差距,加强其内心对流入地的归属感。此外,回归结果还表明,女性、文化水平越高、年龄越小、流动范围更近、流入本地时间越长以及非体力劳动者的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更高。

表1中模型4的结果说明城乡居民医保对农民工社会融入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不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这说明农民工的个人特质对其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选择影响不大,可能是因为本次调研的样本较为局限,后期需要更大规模的样本来予以验证。然而,实证结果还表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强了自评健康相对较好的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的正面效应。

(二)分位数回归结果与分析

对上述模型3进行分位数回归,回归结果说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在不同分位数上存在差异,且具有间断性的特点。

造成这样的分位数结果是因为不同层次社会融入度的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不同。在低分位点上,农民工对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最为迫切,解决温饱及工作问题是吸引其融入社会的动力,处于该阶段的农民工并不关注医保福利问题,能在打工地生存下来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而随着社会融入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又长期从事容易受伤且劳累的工作,医保的好处开始体现,但农民工原本参保的新农合报销水平较低且报销需回户籍地。若农民工返乡报销,则他们不仅要负担路费,甚至要暂停工作或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预期收益有助于减少此类农民工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促进其社会融入。然而,随着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的继续提升,城乡居民医保对中等偏上融入层次的农民工社会融入没有显著作用,可能是因为这类农民工大多已经在流入地有较为稳定的工作与住所,影响其社会融入的最大因素是对所在城市的适应及认同感,实证结果也表明,在中等偏上的分位点处,流入本地的时间越长,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越高。而对于社会融入度高的农民工而言,在满足了基本生活条件需求,也拥有了对流入地的归属感,接着就开始寻求与本地居民均等化的服务和权利,对社会保障福利及政策的关注度最高。因此,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此类农民工的影响程度最大。

表1 城乡居民医保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OLS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确能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且存在具有间断性特点的分位效应,这与农民工在不同社会融入层次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差异有关。此外,该政策的实施对社会融入层次高的农民工影响效果最大。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户籍限制,通过减少制度性壁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进而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程。

根据前文结论,对推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出两点政策建议:第一,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省市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推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自上而下理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保险整合后的管理体制,使得农民工可以真正实现跨地区医疗费报销。第二,城乡居民医保应实行多档次缴费及报销待遇,农民工可按照实际需求选择参保。农民工不仅存在代际及地区差异,且开始出现阶层分化,因而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应按照不同等级设立缴费金额以及报销力度,以满足不同社会融入度的农民工对医保服务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更好地差异化提高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

猜你喜欢

流入地新农城乡居民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未来是新农人的舞台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