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策略研究*
——基于河南X县的实证分析

2019-03-25◎徐

农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活态村落传统

◎徐 曼

一、概念解读

(一)乡村振兴战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民的重心,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其普遍性特征也有其特殊性特征,在这个“惠及苍生”的国家战略下,作为广袤原野上的明珠——传统村落,再次被世人关注。传统村落铭记着地域风貌的演变轨迹,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通常指建村历史上百年,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以村民为主体的自然生产生殖繁衍形成的聚落,承载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是乡村聚集的生产生活基地,经历百年自然环境、政治文化的变革,积淀了深厚的历史记忆、文化和美学价值,是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最大遗产。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推出了“传统村落”评选制度,从建村年代、传统建筑保存程度、空间格局完整程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程度四大领域进行评定,同年9月,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的“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1]。但随着城镇化飞速发展,传统村落不断凋敝,相关专家学者奔走呼告,自2012年12月17日起,国家经过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传统村落摸底,至2016年12月9日为止,全国先后四批,评出4153个入围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涵盖全国所有省272个地级市、43个民族。其中河南省有124个村落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传统村落目录总量的3%。纵观这四批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平顶山、信阳地区较多,分别26个、22个,占河南地区的19.4%、17.7%(见表1所示)。河南省也积极投入传统保护中,自2013年6月21日起,至2018年1月18日,分五批评出811个入围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开展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评审工作,此项工作完成后,全国范围内的传统村落评选整理建档阶段将全部结束。

表1 河南省国家级、省级历届传统村落统计

二、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鉴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时间的亟需性、时空的广泛性、内容的庞大性,大量建筑、宗祠、景观要素等物质古迹需要修缮、维护和保存,自2014年起,至2018年,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在国家传统村里名录里,选择历史遗存多、价值较高、保护难度较大的村落申请中央财政补助。先后有3664个村落受益,每个村落平均补贴300万元,约计110个亿(其中不包括一村一议补助政策),其中河南省共108个村落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见表2所示)。河南省财政自近2年,根据相关标准先后补助145个村落,其中,2018年公布50个传统村落,每个补助200万元共计1个亿。

表2 河南省传统村落获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情况(数据源自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

近10年里,在中央和地方一揽子政策激励和支持下,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以遏制,村落文化遗产、生产生活条件、防灾安全保障、保护管理机制的保护和建设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同时,在此阶段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空心化”现象依然存在。大部分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由政府主导开展,造成发展活力不够,保护和利用形式不够灵活,传统村落当代的生产价值仍未被激发,新生居民依然外出务工,村内老年人和小孩居多,村落活力不够。

2.政府政策落是权责不明,村内物质遗存产权不明。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繁琐庞大,落实起来需要各个行政部门的协同努力,共同创新方可解决。村落内老建筑产权不明,修缮需要向政府报批,才可获得部分资金支持,这对于实际修缮开支来说杯水车薪,村民无力承担。

3.一定数量的传统村落还处于“冻结式”保护模式,将一定区域内历史遗存“封存式”的保护起来,将原住居民搬迁至新规划的居住区内生活。这类政策失去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精髓,完全让位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等级不够精准、分明,适用于地方性法律法规更为甚少。

4.“重物质轻文化”现象严重。在传统村落发展规划实践中,大部分村落的特质提取不深入、乡愁把握不精准,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错位、照搬照抄、盲目复古、粗制滥造的现象,这些实践是加速破坏传统村落文脉、历史风貌,需要相关部门的强势督导。有的村落仅仅提取该村落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特质,有“以偏概全”的误导。在传统村落建档立卡上,重视申报、项目资金和开发利用上,无“文化立档”,村落文化立档调查尚未列入政府保护体系。

三、河南新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实证分析

信阳历史悠久,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桐柏山和大别山交汇,西北-东南走势,体间有多条黄河支流蜿蜒盘旋。2016年政府颁布的《信阳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在法规中加入了红色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是本省第一部地方性法律法规。目前,信阳地区有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03个省级传统村落,分别占据全省的18%、13%,受中央财政支持村落有7个,是乡村建设实践的活跃区域。

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大湾(2014年国家级第三批)是该地区一个典型的传统村落。位于信阳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始建于元末明初年间,村落坐北朝南、山清水秀、布局合理,有700余年历史的豫南民居,保留了大量石刻、木雕、砖雕等装饰构建,工艺精湛,文化底蕴丰厚。

2013年11月,西河湾的规划方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任罗德胤先生的主持下,带领专业规划机构,制订了活态保护、可持续的系统开发策略。整体以现有村内西河自然界定的北、南片区为格局依托,确立为“一带、两片、多景点”的风貌整治方案。通过道路系统的整合完善、传统建筑的保护治理等手段,将村落空间划分为7大功能区,营建竹海、青年潭、粮油文化博物馆等特色景观点,重视村民精神生活,农历每年正月十四在举办民间传统舞狮会。

在产业经济方面,利用闲置山地、耕地发展油茶、葛根、板栗等特色农业。激励群众成立合作社,引导农民以闲置的山场、耕地、房屋入股并参与分红。合作社先后流转山场、耕地4800余亩,完成1800亩低产茶油园改造,建立起200亩河北迁西优质板栗基地[2],发展600亩葛根、金银花种植园,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和合理的产出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社会公益力量。借助“英雄梦 新县梦”主题,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先后整合2000多万资金,依照规划完成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从开发效果来看,规划对当地经济收益的带动相当明显。2014年至2016年,先后入选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录、最美历史文化古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乡村复兴论坛大会等,仅2015年十一期间,接待游客5.5万余人。火热的旅游业带动农副产品产业、民宿旅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17户407人(全村37%人口)贫困群众因此脱贫。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策略研究

(一)活态保护

活态保护概念主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是相对于“静态保护”的一种自组织式保护方式。在传统村落保护的领域,它的内涵是以村落的整体为单位,着力于对村落的自然环境、生产模式、村落历史、民俗文化等资源用科学发展观的原则,站在历史长河中的全局观念下,精准、深入把握村落特质并适度扩大。帮助村民引进新的发展思路和制度设计的同时,重视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让在村民真正认识村落文化价值,在创造和参与生产劳动中,自觉传承和更新,同时,这种精神文化反哺村落,使生在村落中的村民有归属感、价值感和自豪感。最后,活态保护概念不仅用在村落保护和利用规划前期和中期,他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还包括后续的跟踪监测、动态管理,包括对保护不力村落予以警示和退出机制。

(二)活态保护与策略研究

1.完善各级法律法规,重视地方法规的制定。明确保护要点、等级,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将制定多部门全方位联合的工作机制。制定明确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古建筑修复项目、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项目、村道硬化项目、卫生改厕项目、污水治理项目、村庄绿化项目等列为资金重点补助项目,分批次的落实下去。

2.明确政府各级权责,实行多级联动制度。由于传统村落涉及面广,具体在规划、开发、保护、修缮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去沟通各级各部门的情况。切实建立各级各部门权责清单,实行一部们牵头多部门联动,适时高效、适度创新制度。

3.适当盘活土地等资源,激活村落生产力。长期以来传统村落由于地处偏远,经济长期落后,造成“空心村”、特困村现状,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村落失去生产价值。如何激活新时代的村落生产力,就需要转变思路,适当放手,盘活村内资源。一套合理盘活机制和策略,对于经济不甚发达地区来说,不仅能带动传统村落本身,还能辐射周边地域更新、促进业态调整,实现竞争力凝聚等重大功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其触媒作用。

4.转变思路,实现全域旅游。旅游业依然是传统村落发展的主线,这几年从乡村旅游(农家乐)到乡村观光,刺激了传统村落经济的发展,辐射各产业产值的提高。深挖村落文化,无论在乡村规划还是产业提高方面,重视游客体验感与参与感的营造,将旅游方式提升至村落度假,实现全域旅游。

5.重视村民利益保护,充分调动社会公益力量。村民是传统村落的物质和文明的建设者和承载着传播者,在保护与发展环节是重要的一类群体,他们的理应作为利益的主体,他们的利益权益理应被保护。合理配置产权股份,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注重组织公益事业活动,调动社会公益力量,培训新生业态。

6.结合互联网+模式,打造智能村落。充分利用互联网,植入到村落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云上村落”,使村落直接与世界链接,无论从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都有巨大意义;打造“乡筹”平台,将社会资源和人脉,通过项目植入传统村落建设中;培育线下传统村落志愿者,汇集该村落智库,形成智能村落。

猜你喜欢

活态村落传统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态传承的策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