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2019-03-23宋洪祥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初中

宋洪祥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自我探究有着特殊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理解道德规律的神圣性和严肃性,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本文探讨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案例教学法

初中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不够,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保证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道德素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教学过程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和法治的理论知识。

一、智慧地选择案例

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选择案例时应讲求智慧性,考虑案例对学生影响的积极因素。哪些案例对初中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有利,这是教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和家人存在问题,教师在择选案例时,就可以将主题放在家庭教育方面,使学生接受正面教育。如果学生之间存有隔阂,教师在择选案例时,就应该将主题放在友谊和伴侣方面。由此可见,在案例选择中,教师智慧地择选案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影响极大。

教师不仅要发挥教育家的作用,还要在学生生活中起到引导作用,并积极影响学生内心的健康发展。当然,案例选择也要讲究层次性,法律的、道德的都要有。在运用这些案例时,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表明自己的看法,亮明自身的观点,这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大有裨益。在讨论时,学生始终要围绕道德和法律的层面发表意见,阐明观点,深刻地明确道德与法律制度的关系和界限。

二、选择能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思考案例,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案件提供的具体情境下,通过教师提问和平等对话进行思考。如在谈论正义时,首先,教师可以解释正义对学生的意义;其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传播正义的事例,如有路人敢于与流氓搏斗,敢于提醒被偷的同龄人,从而促使学生思考正义的意义;最后,教师要让学生举出他们在现实中遇到或听到的关于正义的案例。通过这种解释,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道德与法律的紧密联系,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师生互动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体,不断提高思维分辨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究和思考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维度。

三、选择典型案例和创设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复原案例发生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所选的案例要符合教学需要,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在参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案例的恢复过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教师也可以选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学生的案例场景,这种方法不需要学生个人参与,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境和相关案例就可做出选择,有利于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教学有其规律性,它可以使学生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或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品德、法律法规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已经出现的案例进行编写和编辑,或者根据实际生活改编案例,但无论是基于实际生活还是不基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展示教学案例时,应尽量避免一些血腥暴力的场面,防止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影响教学效率,不利于进入下一个教学进程。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这对提升学生學习的兴致和学习的效率,对学生塑造自身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极大,有益于培育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白红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

[2]张永辉,周蓉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