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新时代价值研究
2019-03-23李肖瑾
李肖瑾
摘要: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真实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对于正确引导和激励“拔节育穗期”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新时代 中国青年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本由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不同角度的29名采访对象口述中汇集的实录,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透露着深厚的力量,在苦难和磨砺下,习近平总书记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紧紧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对于新时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养提供了鲜活的示范和榜样。
一、新时代中国青年信念很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从梁家河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在这块热土上,在知青岁月里,他挥洒汗水,孕育理想,系好了他“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梁家河时,也曾有过迷茫和失落,但他得到了陕北乡亲的关爱,多次申请入团、入党,始终没有放弃、没有抱怨,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越来越追求进步。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完全融入人民群众,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就是为山里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奉献。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学习很重要
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戴明说:“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在当时“读书无用论”等不良社会思潮下,习近平总书记却自甘寂寞、勤学不辍,把读书学习作为丰富艰苦生活、充实精神世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这种爱读书、勤读书的精神需要新时代青年学习。“他读书时会注重分析对比,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参考书籍阅读比较”,书中描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进行系统地读书、探究和对比,这样的读书方法真正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哲学眼光、他的引经据典,以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都与他一直以来注重学习、注重读书有关。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很重要
从刚到梁家河插队要过的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再到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上得到转变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书中的一句描述得很贴切:“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尽管所处的环境异常艰苦,但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消沉,从不抱怨,从不诉苦,成就了自己的担当和奋斗,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梁家河村民刘金莲讲述的一个片段感人至深:“他从村里往地里挑粪,那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层掉皮、出血。他就把衣服脱下来,垫在肩膀上……”梁家河的村民石春阳說:“我们选他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习近平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凭借自己的实干苦干做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和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等。这种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敢于担当的责任精神,正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锤炼的优良品质。
四、新时代中国青年品德很重要
“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这个片段真的让我很震撼,以前看过无数知青上山下乡的片子,很多人想方设法地返县,而习近平总书记却在1974年放弃了招考工农兵学员的机会。他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一页页的阅读,无处不见团结群众的故事。比如倾囊所有给乞食的老汉,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包容、关心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给老乡吃玉米面蒸糕,送给村民的“娘的心”针线包,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这一幕幕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情。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中反思和激励自己砥砺初心,持续获得成长动力,在新时代奋力走好人生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4.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