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有效策略浅谈
2019-03-23周智霞
摘 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走进小学生的心灵,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要善于读懂孩子们的心声,多理解、宽容、善待孩子们,真心关爱学生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良策。
关键词:班级管理;宽容小学生;理解小学生;关爱小学生
实践证明:走进小学生的心灵,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良策。下面结合实际,就如何管理好班级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一、 善于读懂学生的心
由于小学生所处于特殊年龄阶段,其身心发育尚不完全,从而导致是非判断能力欠缺,自制力比较差,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出现一些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品德不良的坏孩子,在教育孩子时,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育。切忌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简单粗暴,要理解并读懂他们的心,从而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例如,我们班刘某某同学,学习比较努力,成绩也名列前茅,但他根本不关心班级,思想消极,偶尔还带头犯错误。有一次,他悄悄在教室里纠集几个同学打扑克,被执勤老师抓到了,当他被交到我时,他低着头,默默不语。当时,我并没有对他进行狂风暴雨般的训斥,而是等他的情绪稳定后,对其进行了解、分析,并耐心地开导。原来头一天晚上(周日)他们几个同学在一起玩扑克玩得很开心,余兴未尽,今天控制不住自己的想玩的情绪,所以就不自觉地玩起了扑克。对此帮助他们认识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及严重后果。从此这位同学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学期后,他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被评为“三好生”。
二、 多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涉及心理活动的问题。若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内容,贴近孩子的实际,符合孩子的心理期盼和现实要求,孩子就会接受并成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干蠢事,班主任应保持冷静。我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吊儿郎当,上课不听讲,有一次,为争座位的宽窄,他竟举起凳子向另一位男生的头上砸去,以致造成同学头部缝针的严重后果。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指责他。我看见后,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先问问他:“伤着了没有”,并立即和同学一起护理受伤者。后来,我利用早会时间,趁势对大家说:“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知道、不改正。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因自己一时冲动,既打伤了别人,又损害了班级的荣誉,他心里很后悔、很自责和愧疚,我们相信他会改正,会为班级争得荣誉的,不信,咱们等着瞧吧。”此时,我看见他悔恨的泪水情不自禁淌了下来,从此以后,他不但经常为班上做好事,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呢!事实证明,有时候,对学生进行富有启发的点拨,让他们自己去想比直白的说教更有效。
三、 多倾听学生意见,要信任学生
孩子所犯错误,班主任不要上纲上线,更不要当着同学们的面做检讨、罚站或批来批去,这样极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造成精神上的创伤,而应让犯错误的孩子陈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班主任从孩子的陈述中找出症结,然后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自己好,從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使其不断进步。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心交流时,要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终达到师生间心理相容、感情相通。
四、 真心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要处处体现爱的教育,与每一位孩子平等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学生,才配做学生的先生。”这就要求我们先做学生,后做教师,在孩子面前要俯下身子,摆正位置,经常与孩子们在一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时时刻刻体会到老师所带来的温暖,老师期盼着他们进步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例如,我们班李某某,平时挺开朗,上课总爱举手发言,可是最近两天无精打采,脸上的笑容又没了,上课总是走神,心事重重。我发现后及时找她了解事情的原委。原来,这名女生前几天,来“月经”了,她以为得了什么重病,特别的害怕,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她讲了不要害怕,这是女孩12~13岁时期正常的生理现象,以后每一个月都会来一次,并嘱咐她一些有关的注意事项。同时,还把全班的女生集中在一起,上了一堂生理卫生课,使她们明白“月经”及“月经”期间的一些知识,从而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障碍,以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五、 尊重学生的意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彻底摒弃“唯我独尊”的陈旧观念,以民主平等的思想来管理班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抓好班规的落实,如学生学习、生活常规、课堂纪律、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等。要适当交给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定夺,给学生创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会。班级规章制度形成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教师的管理,应将“要你怎样”转化为“我要怎样”,从而指导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使班级管理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
总之,作为班主任应注重和风细雨般地沟通学生心灵,随时关注学生点点滴滴,有助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班级管理就会得心应手,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班级就会逐渐形成。
作者简介:周智霞,一级教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安图县万宝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