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堂走向灵动

2019-03-23葛暕

考试周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情景化

摘 要:初中生物是一门跟学生生活联系很紧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给课堂带来丝丝灵动。灵动的课堂,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多给他们参与活动的氛围,多给他们参与活动的时间,同时可以根据他们认知、能力、情感、素养的差异,让他们参与不同的活动。

关键词:情景化;变式化;问题化

生物课堂要有生物的味道,要展示生物的多样性,要展示生命的精彩。传统教师总强调识记能力,让学生去记一些概念,默写一些原理,但这样的模式,课堂气氛没有调动出来,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显得呆板而又乏味。因此,教师要将焦点对准课堂,对准学生的认知领域。

一、 情景化,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物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教师要尽量在生活的情境中揭示生物的神奇与精彩。在教学《观察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一课时,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学生印象就不深刻,而且难以理解;如果让学生对着电脑展示图片,学生也会感兴趣,但总有一种隔阂的感觉,学生不能亲眼看一看,动手摸一摸,少一层亲身体验。其实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认识校园里生长着哪些植物,熟悉它们,说出它们的名字。现在的校园,都有丰富的植被,这是生物教学最生动的资源。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每个人负责一种类型的树。他们在树上贴上标签,标签上写上树的名字,年龄,习性。对于习性而言,学生可以先写上已经知道的知识,然后去寻找未知的内容。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最佳的学习生物的方式。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与教师交流,跟父母沟通,向同组请教,使学习生物的过程变成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所以灵动的课堂,就要让学生从教室里走出去,让他们学到鲜活的认知,让他们感知生物的真知。当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校园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他们就会重新感知这个他们本来已经熟悉的生活,已经认识的世界。这既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动手能力,有的学生连拿个剪刀都不会;比如观察能力,有学生竟然分不清麦苗与韭菜,就让他们在细致分辨之后说出各自的特点;比如严密的推断能力,生物学科需要学生去大胆地想象,小心地求证,更需要他们有缜密的思维,他们要能从观察的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有些在室外观察不到的,就让学生到实验室去观察,尽量给他们真实的情境。

生物中,植物的细胞、叶片的横切面,这些学生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教师在课上即使再生动地讲解,也给不了学生真实的画面。所以教师要在实验室里,给学生真切的体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眼见为实,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情境的创设符合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使学生的认知遵循从图式到同化再到顺应的发展规律。

二、 变式化,给学生化繁为简的信心

对初中学生而言,生物学科的一些抽象的知识要让他们去理解、去运用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毕竟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地步。所以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变式,以更好地对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所谓变式,就是改变知识原有的结构,以及问题的导向,使之向着学生更易于接受的区域。比如在《动物的生殖》这一节中有一个知识点,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特别困难。首先,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他们是从别人家抱来的孩子,又或者是捡来的孩子,对自己从哪儿来真不知道。再次,学生现在大多数生活在城里,或者城乡结合的地方,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动物。对于书上说的动物,有一些学生连看都没看过,对它们的受精方式、生殖方式等就更不知道了,而课本却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受精方式、生殖方式等,判断是哪种动物。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将认知进行转化。首先,将学生带进学校旁边的养殖场,让它们近距离地接触动物,也让养殖大户讲解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能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一个具体的画面,有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接着教师可以再换一个视角,通过制作微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即用屏幕录像大师这款软件,将制作好的PPT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录制成视频。教师将动物的图片,视频,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也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的受精方式与生殖方式,展示在图片上,然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展到以它们为代表的相应动物类群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

从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对于生物学习而言,教师要将复杂的生物现象、生物问题进行转化,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施展他们的智能。

三、 问题化,给学生盘活认知的路径

生物这门学科,给学生解开许多大自然的秘密,也给学生寻找未知世界带来一把钥匙,这其中就要给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即在问题中给学生领悟生物的具体细节与内涵。比如可以在生活中提问,将生物学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夏天的早晨,可以将学生带到一个附近的小河,学生会好奇地看到大量的鲢鱼和鳙鱼浮出水面,并且将头露在空气中呼吸。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鱼儿要到水面上呼吸。当给学生更多情境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更多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只是在关键点上给学生些许指点。教师追问,鱼儿为什么要离开水面呢?学生接着问,鱼儿只有在早晨离开水面吗,其他时间它们会吗?这时,就会有学生接上来说,如果鱼只是在早上离开水面,那早上的水面一定缺少了什么。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着,不知道鱼到底缺少什么?学生会将问题扳回到原点:“鱼在空气中是进行呼吸的,那说明此刻的水里不好呼吸。”“不好呼吸就一定缺少點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答道,“一定缺少氧气,动物呼吸需要氧气。”很明显,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思维在不停地运转,他们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他们不断地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靠近事理的真相。最后一问,需要教师给予解释,在讲解的同时,学生也拓展了知识面。教师说:“夜晚,由于水生动、植物物的呼吸作用,加剧了水体溶解氧的消耗,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及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了水体缺氧,于是鱼需要游到水面呼吸。”

以上学习生物的过程,就是学生强化问题意识的过程,更是他们的素养真真切切地生长的过程。生物的学习不仅仅要记住一些常识,更要将这些常识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提问,是学会运用的第一步。

四、 结束语

灵动的课堂,给学生思维的放飞提供了平台。学生会在具体的景象里,可亲的变式里,互动的问题中,点燃生物学习的灵感。

作者简介:

葛暕,江苏省海安市,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情景化
报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
对于小班德育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如何最大化展现小学语文课程魅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化手段的创设
浅析大班幼儿情景化美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