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会给学生贴标签吗?
2019-03-23黄红亮
摘 要:当一个人被别人以某种名称贴上符号、标签时,就会像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一样。标签会有定性导向作用,对一个人的个性思维与自我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就会下意识地对此标签产生一种认同感,并不自觉地按照老师所批评的话语去塑造自己的行为。“积极”的标签也许会使学生产生励志情怀,美好心情,能够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学习;“消极”的标签也许会使学生心灵晦暗,焦虑不安,受到心灵的创伤,留下消极的心理阴影。这种“标签效应”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屡见不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可轻易地评定任何一个学生,要从他们身上去寻找闪光点,以发展和全面的角度看待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并向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贴标签;理解与指导;尊重与信任;宽容与关怀
一、 主题背景
过去总会听到有些老师不大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经常使用诸如“你怎么这么蠢”“你死脑子啊”“你就是个破环之王”“你就个土匪”“他哪天要是能不捣蛋,那就是不正常了”等标签式的用语批评学生。甚至还有那些层出不穷侮辱学生的“创新”教育。如:江西某学校的“不听话押金”,该学校班主任收取学生费用中,有一项名为“不听话押金”,如果小孩在学校违反纪律,押金将会被逐一扣罚。深圳某学校的“蓝印章”,该校有老师在表现不好的学生脸上盖章以表示批评。西安某学校一年级中出现的“绿领巾”,该年级一部分学生戴着红领巾,另一部分学生则戴着绿领巾,据了解,学习不好的才戴绿领巾。殊不知,红、绿领巾不仅给小学生带来困扰,也引发许多家长不满,认为此举有伤孩子自尊。
当一个人被别人以某种名称贴上符号、标签时,就会像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一样。标签会有定性导向作用,对一个人的个性思维与自我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就会下意识地对此标签产生一种认同感,并不自觉地按照老师所批评的话语去塑造自己的行为。“积极”的标签也许会使学生产生励志情怀,美好心情,能够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学习;“消极”的标签也许会使学生心灵晦暗,焦虑不安,受到心灵的创伤,留下消极的心理阴影。这种“标签效应”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屡见不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可轻易地评定任何一个学生,要从他们身上去寻找闪光点,以发展和全面的角度看待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并向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
二、 案例描述
记得那年,经常听到一位班主任说起他们班上那位李明(化名)同学,今天又把校园里的什么什么给弄坏了,我又要邀请他的家长前来配合我的工作了,我还要求他的家长以后都要来陪读,这个“破坏力极强”的混世魔王,我真没辙了;科任老师说,今天的课又没法上了,李明同学又在“捣乱”,看来以后我的课要改成自习课了。……听了之后,我心想:班里真有这样的人吗?没什么印象啊?难道是我没发现到?今天上美术课时特地留意了一下这位所谓的“破坏力极强的混世魔王”,果然,今天班里多了一位“新同学”——他的妈妈,来陪读了,就坐在他旁边。我还是按照平常那样上课,唯一不同的是,我对李明多了几分关注。今天美术课的课题是《图形·联想·创意》,在我讲完联想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只有外轮廓线的蘑菇造型,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将想象到的物体,利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添加在蘑菇造型上。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我看到李某某趴在桌子上,无动于衷。
“你怎么啦。不舒服吗?”我问,回答我的是摇头。
“老师,他不会画,他是笨蛋。”“老师,他是坏孩子,他只会捣蛋,他是混世魔王。”“老师,班主任不允许他离开座位。”……
李明趴在桌子上,眼睛里映射出来的是无奈与无助,更有愤怒。
“李明,来,上去试试。”我鼓励他。
又是一些同学的议论声。
“这个不难,我已经把外形画好了,你只需要把你想象到的东西在里面或者四周添加就好了,你平时反应很灵活,想象力也很丰富,老师相信你能画好的。”我再次鼓励他,最终李明走上了讲台。同学们还在议论,我听了,十分生气,大声说:“在我眼里没有笨蛋,只要你愿意,你就能。”
李明最终利用点、线、面在蘑菇造型里画下了一家面馆,蘑菇头上运用了长线条和短线条画了瓦片的造型,成了面馆的屋顶;蘑菇柄左下方画了一个大门口,门上还运用了点化作了把手!右上方画了一个窗户;在屋檐下中间處,运用了面体现了招牌的造型。他命名为“李氏面馆”。
李明画得非常好,我给他表示肯定的掌声,顿时,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李明的眼眶红了,他的妈妈笑了。
三、 案例评析
(一) “老师,他不会画,他是笨蛋。”“老师,他是坏孩子,他只会捣蛋,他是混世魔王。”“老师,班主任不允许他离开座位。”……难道这些孩子天生就是个“坏孩子”?一个被无情贴上标签的孩子,这只会让他的自尊被踩踏,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奥苏贝尔提出学生学习的三个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是指人们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或肯定,而努力去学习或做好一件事的一种行为,属于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孩子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赞许,以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这种内驱力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而有些老师的行为是辜负了孩子的期待和信任,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为不利,也影响了师生的正常交往。
(二) “李明,来,上去试试。”我鼓励他。“这个不难,我已经把外形画好了,你只需要把你想象到的东西在里面或者四周添加就好了,你平时反应很灵活,想象力也很丰富,老师相信你能画好的。”我再次鼓励他。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赏识、需要肯定与信任。教师的赞美是天籁之音,是神圣之音,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才能使孩子巨大的潜能得到激活,使孩子在困难中微笑。
(三) 同学们还在议论,我听了,十分生气,大声说:“在我眼里没有笨蛋,只要你愿意,你就能。”老师的眼里怎么能够有笨蛋呢?怎么能够有差生呢?老师的眼里是一群成长中、发展中、有差异的“天使”。
(四) 李明画得非常好,我给他表示肯定的掌声,顿时,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李明的眼眶红了,他的妈妈笑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当一个老师对某个学生表示厌恶的时候,那其他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变得刻薄和残忍,他们会学老师的样子去看不起自己的同伴,然而,老师宽容和爱护自己的同学,学生们也会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心中充满阳光。
四、 评析反思
那么,面对这些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措施呢?
首先,多一分理解与指导。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理解孩子,理解他们年龄特征下的各种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烦恼和痛苦;理解他们的无奈。认真分析产生这样那样行为的真正原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心理学里的“归因”,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困扰和恢复常态。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平等地、发自内心地与孩子进行交谈,让孩子体会到教师的同理心,感受到对他们殷切的关爱。陶行知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讽,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愿意向你打开心扉,才会积极地参与课堂,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发挥主动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否则,会使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
其次,多一分尊重与信任。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她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尊重的,被理解的,能够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进而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细小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相信他们本性纯良,相信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便能够芳香四溢。
最后,多一分宽容与关怀。宽容就是一种阔达与博爱。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学生正处于成长中,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制力都有待增强,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同样需要被理解和改正的机会。作为老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千万不要对任何孩子产生“刻板效应”,给他们贴上无情的标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的是要有一颗包容之心,理解、包容与关怀学生的出错,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使之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有一颗阔达宽容之心,关爱、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便能慰藉学生内心的不平,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希望。案例中教師对李明的宽容和理解也给其他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五、 总结
在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可塑性与发展性,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正确的、积极一面的标签效应用来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帮助孩子矫正错误、克服不良的习惯,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打击学生的发展积极性,使学生自尊心受挫。教师应学会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自身缺点、去掉各种不好的“标签”,找回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学生提供机会与时间来表现自己。教师需要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开展教育,才能让孩子释放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感动,寻找教育过程中的自我。
作者简介:
黄红亮,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光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