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下“诗情画意”的种子

2019-03-23王子宁

考试周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诗情画意中年级教学策略

摘 要:2017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其中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灵魂,在语文课堂中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与健康生活的重担。而学生进入中年级,对语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赏析能力,这一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走上文学之路最重要的阶段。根据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了这一阶段针对写景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年级;写景诗;教学策略

中国古代文人擅长写山水,于是有了“寄情山水”之说,这不仅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美景众多,亦是因为中国人有一颗敏感的心,他们善于发现美,并将美与心情寄托于文字,于是有了写景诗这一产物。中国人写景,往往含情蕴理,这就形成了含蓄的独特创作风格。今天我们重温经典,不仅要感受这些文字的魅力,更要透过文字感受这些诗人的魅力,甚至是整个时代的魅力。如何引领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诗词背后的广阔魅力,课堂上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 创设情境解诗意

诗离我们这个时代是遥远的,学生对诗意往往是陌生的,虽然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要想达到“腹有诗书”并非易事。教师基于对诗词背景的掌握和对诗词深层次的理解,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情境,像讲故事一样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索诗意,这样的理解才会“深入人心”。

以教学《游山西村》为例,在这节课中我将陆游写作这首诗的背景融入导语部分:“陆游在45岁那年从杭州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绍兴,有一天,朋友来找陆游玩,于是陆游就带着朋友到山西村游玩。我们一起读诗,猜猜陆游为何要带朋友到山西村游玩。”随着这个情境的介绍,学生理解起诗意就更容易了。

美景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不是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留意到这样的好景,并有情趣把它们通过语言记录下来。这景物里,一定藏着一段故事,或是一种特殊的心情。

二、 利用留白品语言

中国语言所表达的意境是无穷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诗词尤为如此。诗词讲究格律,这是为唱得优美。但我认为诗词语言最大的魅力在于凝练中深含韵味。诗词能用这样简短的语言创造出如此宏大的气势,表达出如此博大的胸怀,渲染出如此真切的情怀,刻画出如此深刻的道理,实非易事。这样的语言,我们要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品析,我认为利用诗的留白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留白”是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指在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相象的空间。在诗歌中,有意的留白往往产生了一些中国语言中独有的“意象”。

利用诗词里的留白展开想象,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也是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好机会。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诗中,作者有机地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独特的表达自己洒脱超然物外的心境。为什么人们透过这样一幅画面,就能读懂作者的内心呢?奥秘就在画面里。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展开想象,把这幅画面中的每个景物描绘得更具体,从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展翅高飞、昂首长鸣的白鹭,娇嫩欲滴的桃花,嬉戏打闹的鳜鱼,悠然前行的清澈流水,四下無人,只有一位渔翁在绵绵细雨中聆听着雨滴落在水面的声音,独自垂钓,久久不舍离去……试问任何一个身处这样的美景中的人,怎能舍得离去?更值得大家回味的是,作者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就自发地引起读者的想象,只这一刻就是这样动人,想必其他时刻的西塞山更是美不胜收。那么那个时刻,作者又会看到怎样的场景呢?

三、 深入背景悟人格

诗词不同于当代文学作品的一点就是,它不单承载语言学习的任务,更肩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责任担当意识。这个步骤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了解时代与作者的背景。

例如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并非作者在江南所做,而是晚年回到洛阳时回忆江南所写下的,且一写就是三篇。作者缘何与江南结下如此深厚的感情,那还要从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说起:白居易成为我国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一位诗人不仅因为他诗歌语言的魅力,更因有着超脱的人格魅力。像担任杭州刺史这一职位的原因就是白居易在唐穆宗朝中忍受不了群臣争斗、皇帝昏庸而主动请求外放的结果。从这个任命原因就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的性格。而来到杭州做地方官的白居易并非只是图逍遥自在,他在这里为百姓修筑堤坝,治理旱灾,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据说白居易离任之时,杭州百姓都来到街道上提壶相送。所以白居易回忆的不仅是江南的美景趣事,他更惦念那里的百姓生活和曾经那个忙忙碌碌的自己。

一首《忆江南》,走进白居易;诗词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身上的人格魅力,由他们引领我们继续书写中国更加强大的未来。

四、 群诗阅读积底蕴

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值得传承,而传承的关键是记忆和运用。今天我们倡导学习古诗词,更多是希望用诗词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虽然现在语文教材中诗词的数量仍不算多,但是老师可以利用诗词课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意识。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送别诗一组,这两首诗作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临别时的不舍之情,课后我又拓展了白居易的《南浦别》,王维的《山中送别》,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松林子方》等。这几首诗分别用“频频回首”的动作,“期待重逢”的心情,“鼓励朋友”“安慰朋友”的话语,“美景挽留”的暗示表达自己与朋友的深情厚谊。学生在学习了两首送别诗后,对这些表达同类感情的诗更容易理解,也更愿意记忆,起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再如学习《望洞庭》一诗,我拓展了雍陶的《题君山》和张说的《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一诗。三首写洞庭美的诗,就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望洞庭》一诗巧用比喻,《题君山》一诗则引用一个典故,《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中诗人却转换视角,写自己泛舟湖上的体会。指导学生在写同一处景物时,可以用上了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虽然目前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全领悟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但是课堂上我们仍要力所能及地给学生更多积累诗词的空间。因为人生就像一棵树,只有将诗词的种子种下去,等他们成长起来,才能够在踽踽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作者简介:

王子宁,福建省厦门市,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诗情画意中年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审美共性初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论中国纱罗织物的诗情画意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