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人格塑造

2019-03-23李武

考试周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语文核心素养健康

摘 要:人格塑造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隐性课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格塑造是伴随着知识的学习过程和人生的成长过程,它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相关的社会品格等,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人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是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可用之才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健康;语文核心素养;人格塑造;教育

在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中,可用之才始终是国家最重视的人群之一,因此在我国各阶段和各院校的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可谓是全方位的。在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人格塑造是各科教学中的灵魂和主线。人格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而成,但是后天因素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明显。它由性格、气质、品质、道德、信仰等因素组成,是一个集合和复杂的概念,是一个人内部和外部的整体表现,展现了一个人的整体形象。

一、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一定是在心理上积极乐观,正面向上的人,因此,这个人在心理上一定是健康的,而不是扭曲阴暗或者是消极的。因此想要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就一定要保证高中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没有任何心理疾病。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意外的情况,在遇到诱惑或是学生自己无法排解的情绪时,学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种压力都比之前的大,在心理上更容易发生偏差。因此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是高中生人格塑造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人格塑造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囊括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在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学习,而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并掌握日后发展的必备技能,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形成品文识字的基本能力、鉴赏和辨别的专业素养、理解和沟通的社会技能以及与人相处时平和健康的心态,这与人格塑造息息相关,它们的目的和意义是共通的,并且高中语文教学人格塑造的目的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发挥的是旁敲侧击、潜移默化的功能。

三、 高中生人格需要双向塑造

这里所说的人格塑造的双向制约,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规范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教学的引导和道德规正,这两种途径在人格塑造上相互配合,内外联合,能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一个整体的塑造,做到统一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从正面给予学生警醒和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问题的解决,直击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纠正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对人格的宏观塑造;语文核心素养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熏陶和榜样的作用下进行自我矫正,为学生提供行为准则,根据准则自行对其心理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是对人格的围观调节。因此人格塑造离不开宏观和微观的双向“夹击”。

四、 内外联合为学生营造任何塑造良好氛围

在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周边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很难不受环境影响,因此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人格向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学校要加强正向氛围的宣传,在学校范围内,通过宣传板报、校园广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等方面都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人物塑造、事迹讲述、正面指导的等形式,让正面的氛围变得浓厚,笼罩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摒除不健康的作风习惯和思想观念;在学校外部,要清楚校园周边的不利于学生人格塑造的场所,例如网吧和酒吧等娱乐场所。

在语文教学上,除了要学习必备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爱恨情仇,作者在写文章时的心理感受,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切身之感,明白人生的真諦,指引学生的人生之路。

五、 用包容和理性引导学生人格的塑造

近几年,学生因心理问题走向犯罪边缘的例子比比皆是,马加爵谋杀同班同学,计划周密、张超伙同男友杀人抢劫,情节恶劣、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有恃无恐,再到最近的江歌被杀,闺蜜毫无愧疚,一桩桩一件件都反映了当下学生心理健康所暴露出的问题。

在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杀人者或被排挤或被纵容的导火索,这些排挤或纵容对犯罪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得到及时地排解、疏导和正面影响,导致小事变成大事,最终导致这些人走上了不归路。因此在高中校园,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教师个人,都要十分重视小事件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对学生之间或者学生自身所发生的事情,一定要进行细微的感知和分析。清楚了解学生性格特性,或是敏感,或是自卑,或是强势暴躁,深入感知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产生的不健康情绪进行疏导,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要经常组织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汲取力量。

六、 开放教学理念,为学生人格塑造提供广阔空间

无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还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上,学生的人格塑造都需要一定的空间,除了学校提供的空间之外,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有自身的自由调整空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是紧追不舍的,要给学生以喘息的机会,当学生错误而受到教育后,学校要给学生留有改正的时间,让学生在自我的觉醒中自然改变;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联系自身的经历,感受不同的人格特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氛围内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人格方向。

学生人格的塑造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双向作用下进行,这是一个相互配合的过程,需要学校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为学生的人格塑造营造良好的课上和课下氛围,做好人格塑造上的教育衔接和连贯,为学生人格塑造提供各方面坚强的后盾和保障,培养出全面发展、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邢一玲.论公立医院商业贿赂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6(8).

[2]王敏.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群文天地,2011(11).

[3]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叶浩生.理论心理学辨析[J].心理科学,1999(6).

作者简介:

李武,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语文核心素养健康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