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2019-03-23刘月
刘 月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125105)
2015 年3 月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1]。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国家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倾斜,进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将其打造为技术积累示范区、创新人才培养区、创新项目试验区、创新资源集聚区,进而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2]。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人力资源、提供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创新驱动力的重要基地。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技术创新、积蓄人才优势的重大责任。
1.1 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因为它的建设能够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帮扶,使更多的创业者投入经济建设当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1.2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想快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将实践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能够发挥其自身的双创功能,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水平,进而提升学院的内涵建设层次。
1.3 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素质提升
在当前激烈竞争环境下,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恰恰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上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它的建设将创新创业理念和方法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条件
2.1 组织保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组织保障,高职院校应完善建设流程,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并将其纳入学院的管理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为此,学院应制订《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管理办法》 《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3]。
2.2 师资保障
师资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因为基地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参与。为此,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打造一支由创业名人、行业主管、专业教师、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就业创业指导团队。
2.3 经费保障
经费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为此,学院应依法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充分吸引社会各方的支持,力争实现经费的逐年增长;同时也应该开源节流,实现经费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基地经费使用的良性循环。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途径
3.1 重构创新创业基地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快构建创新创业基地课程体系的步伐,到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较好的高校进行调研,取长补短,有规划地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数量,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系统学习后,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学院规定的课程外,积极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选修学习,并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3.2 增设创新创业基地实践项目
高职院校应基于创新创业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包括:一是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及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使在校学生能够获取创业的成功经验、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与技能,激发自身的创新创业理念,并能够付诸实践;二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到成熟的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基地进行短期培训和学习,切身感受创新创业氛围;三是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色,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强化自身创新能力,激发学院师生的参与热情。
3.3 提升创新创业基地内涵建设
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师资队伍问题,高职院校应大力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加入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确保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合理梯度和专业能力;二是依托高职院校的科研平台资源,建设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的职业教育园区,发挥高端人才优势,倾心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以提升科研层次;三是完善学院与社会各界的融合互补,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对接,大力争取省市各部门的财政支持,并帮助创业学生申请相关政策扶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可持续运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