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19-03-23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实训人才

管 旭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125105)

1 ICT 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技术领域,与电子信息相对应,是英文信息(Information)、通信(Communications) 与技术(Technology) 三个单词的直译。电子信息产业是智能制造业的核心和主导,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战略和先导性业务。在人们日常生活、军队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十三五”期间肩负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进入“十三五”,通信技术和信息产业建设、“互联网+”、大数据采集、云计算等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1]。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新技术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对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在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模式、工程实训及实践、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的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无法满足社会对ICT 产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新信息时代ICT 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能够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熟悉有线、无线、IP、视频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可以完成城域网和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并基于城域网、局域网等不同技术特色的无线网络优化人才;能够基于三个模块(业务感知、网络传输和业务应用) 构建物联网的专业人员;网络终端开发平台的创意型人才;熟悉多种业务运作经营的管理型人才融入专业认证体系,提升计算机网络人才技能。传统的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知识已经成为常识,而基于云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已经成为学习的亮点,使专业认证体系颁发的专业认证证书成为就业敲门砖[3]。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着差距。课程设置、教材编制、考核评价等理论教学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过时、社会实际要求不合时宜、课程与就业之间没有良好的联系[4]。学术课程多、就业和工作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学与用不一致,学校的专业教学和企业没有完全整合。实际需求与专业资格证书没有紧密结合,也未充分反映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践教学设施不足,工位数、台套数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动手实践。而实践教学恰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在理论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各院校开设的实验以验证性项目为主,学生不能形成综合性的整体概念,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时间多数设计为两个学时,大多数学生不能够亲自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设计无法体现。缺乏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标准和考核体系,造成教师不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不知道学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等问题。滞后的专业教学内容、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专业教师队伍没有行业从业经验,专业实训室建设缺乏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之路,成了职业院校培养ICT 人才的最佳途径。

4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4.1 优化专业教学标准编制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专业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内容涵盖专业培训目标、人才培养规范、职业领域、专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评估项目和要求、教师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宏观基础也是学生选择申请专业和雇主招聘毕业生的基础[5]。依托行业、企业,在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选择行业技术专家、专业研发专家和行业资深专业教师,组建项目团队,解决人才结构、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和工作要求的现状。在相关行业对应的职业资格、学生未来可适应的就业岗位等方面开展研究,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在宏观符合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制订适宜本校校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2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专业的教工团队将完善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整合、重构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好课程衔接,避免重复教学。

4.2.1 根据工作的主要任务设定课程

注重课程与工作任务的匹配程度,根据工作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化方向,根据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传统课程模式,消除思想约束。课程设置从岗位要求出发,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流程的机会,并逐渐将他们的角色从学习者转变为工人。

4.2.2 依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内容

知识要服务于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路线图重构课程内容,用工作任务这条主线整合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整合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采取行动。

4.2.3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学习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它直观地反映了工作任务与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2.4 引入专业认证体系

引入教育部、工信部认可的专业认证体系,参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加强技能培训。选择具有较高社会认同度和良好就业率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其技能评估的内容和要求,优化培训条件,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效果,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

4.2.5 打造专业教学实训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基于市场需求,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工程人员专业素质,并在具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坚持“知识、技能、质量”的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创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教学团队,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

第一,组织专业建设工作组专家到通信产业链的企业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研。收集人才培养的第一手材料,根据工种分析和确定工作岗位并总结岗位能力。对电信网络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

第二,校企搭建电信综合实训平台,引入合作企业参与电信综合实训平台建设。从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实训功能、技术参数、设备采购、实训项目开发、教材建设、兼职教师和其他参与整个过程的各方面,让学生进一步联系现实,了解和把握整个现代通信网络的本质,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成为通信技术的综合人才。

第三,通过与相关通信企业的合作,实现“订单型”人才培养不仅满足了通信企业对通信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且还将通信企业的实用技术付诸实践,与企业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同时,公司捐赠的设备也改善了培训基地的培训条件。

第四,电信综合培训平台上学生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和维护环境。对现代电信网络进行剖析,通过承载网络与其他设备组成小型通信网络。每个模块自成系统,各个模块之间可以通过传输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一个实验项目可以由多个实验设备同时在线完成,实现了通信设备的在线交叉复用,实践性教学效果明显。平台开发的课程实验、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项目,便于实践教学组织。所有环节都能在真实的通信运营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在线测试,形成数字通信、NGN 软交换、4G移动通信、PTN 光传输、EPON 光接入等设备的组网配置、网络性能测试、网络业务承载、网络互联互通、网络协议采集跟踪分析、网络优化、网络维护、天馈线架设与测试、机房规划布线等“一站式”对综合通信技术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培养与企业无缝连接的通信技术应用型人才,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总之,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之路。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实训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