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研究
2019-03-23黄鹤,陈萍
黄 鹤,陈 萍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2017 年8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大力推进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
2018 年5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再次发布《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为各高校实施这一工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遵循,正式吹响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冲锋号。
1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实施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 培育工程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开启了党的建设新时代。高校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必须向基层党组织延伸[1]。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学校发展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高校调研时就曾强调:“党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抓好了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2]。党支部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领跑者”,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坚骨干力量,肩负着凝聚支部力量、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组织保障等重要使命。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支部建设和书记队伍建设两手都要抓,重中之重还是要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因此,落实“全面”,就要筑牢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深化“从严”,就要抓住“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唯有牢固根基、抓好关键,才能实现“治党”这一核心目标。所以说,从现实整体性来讲,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点任务[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站在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就如何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4]。作为高校党建的核心之一,基层党组织是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因此,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推动党和国家政策部署在高校落地落实的必要之举,对加强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进一步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以更好地发挥其“头雁效应”的有效途径。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决定着支部建设的成效。部分工作不积极、党务能力弱的党支部书记严重阻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展,培育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支部书记队伍迫在眉睫。
第三,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对解决高校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克服高校基层党建“两张皮”现象,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围绕业务促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是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核心要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党务和业务“两张皮”现象突出,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2 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 培育工程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大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任务也越来越重。虽然国家、省相继出台一系列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并没有同步推进。特别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以来,大部分高校并未构建符合校情的运行管理机制,导致此工程实施运行起来没有实实在在的抓手。
一是选任机制不明确。目前,大部分高校“双带头人”选任渠道不够畅通,现任书记连任时间较长,未形成较为规范的换届方式,一些任期年久的书记缺少工作活力和激情,而对一些党性高、业务强的年轻干部来说,缺少竞争上岗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备人才储备工作,久而久之,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相对滞后。
二是培训体系不完善。与校院级基层组织建设相比而言,多数高校对教师党支部书记的专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把培训看成是走过场、走形式的“无用功”,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系统性的工作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载体也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以召开会议的形式为主,培训时重党建、轻业务,工作时又重业务、轻党建,针对党务、业务的双向培训内容比较欠缺,导致党建和业务不同步、不合拍,完全违背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成长规律。
三是考核考评不健全。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考评体系,双目标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虽然部分高校实行了教师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但在考评内容中,对党建工作侧重的多,对教学科研工作评价的少,综合性考评体系尚未建立。另外,岗位工作目标动态更新不及时。多数老书记工作时间较久,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凭经验做事,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如不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及时更新岗位职责和目标,支部建设更多的是“原地踏步”。
四是激励保障不充分。调查走访了解到,多数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搞学术。一方面,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结果。目前,各大高校积极致力于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双高”“双一流”建设,迫使高校将工作重心越来越向业务倾斜。另一方面,也是激励保障机制不充分导致的“轻党建、重业务”现象。比如,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有关个人职业成长的重要环节中,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并不是评价标准之一。这样,就导致部分党支部书记存在“多干少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归根结底,还是激励保障的导向出了问题。有激励才有动力,适当将党务工作量纳入衡量人才评价的标准体系,势必会扭转党务和业务“两张皮”的现象。
3 实施 “双带头人” 培育工程的对策建议
党建和业务对于高校而言,就好比“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党建和业务同向同步发力,才能确保学校事业稳步发展。着力培育出一批党务强、业务精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在党建业务方面的双重引领带动作用,是克服高校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的关键。
3.1 明确选用标准,健全选任机制
选优配强是培育“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第一要务。将“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纳入高校干部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好教师的内涵要义为基本标准,以“一突出两坚持”(即突出思想政治强、坚持党性修养高和业务水平高) 为根本条件,对于符合基本标准和条件的党支部书记,在选拔时可根据其党支部自身建设特点因地制宜,适当地对其他任用标准进行丰富和完善,扩大选用范围,这样有利于将更多的既符合基本条件又符合岗位特征的优秀人才纳入“双带头人”队伍。其次要进一步规范选任方式及换届程序,要将常态化换届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可考虑与其他管理工作形成有效联动,坚决杜绝“久坐不换”的现象。支持和鼓励能力强、业务精的年轻后备干部竞聘上岗,确保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能够始终充满挑战和活力。
3.2 创新培训体系,构建长效机制
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可通过会议培训、交流座谈、观摩学习、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党支部之间开展“共创共建”、支部书记轮流上党课等活动,实现党务和业务双向提升、联动发力。培训内容要坚持“精准施策、因材施教”,除了做好常规性的党务、教务、科研等培训外,还要注重与党支部书记个人成长特点、支部建设规律等有效结合,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各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每学年制定长期或短期的培训目标,探索实行培训学分制,将学分纳入年底综合考评,提高党支部书记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强化考核管理,完善考核体系
分层分类制定考核目标,既要有学校层面上的宏观考核内容、考核目标,又要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梳理出院、系考核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根据完成情况逐项赋分。同时要注重区分考核要素的侧重点,准确掌握“党建强、业务弱”和“业务强、党建弱”等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特点,制定符合实际且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重视考核成果的评价管理,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责成指定部门负责考核工作的综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支部书记年终考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重要参考依据,打破原有唯资历、唯年龄、唯论文的条件束缚。
3.4 落实激励政策,激发内生动力
制定激励和约束“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政策制度,切实增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吸引力和职业成就感。在政治上给待遇,保障其话语权,制定并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的制度。在发展上给空间,广开渠道,拓宽党支部书记的发展空间,对于“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可在高校选拔党政干部时给予优先考虑。在工作上给平台,高校可成立专项经费,在工作场所、工作经费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薪资上给保障,将党支部书记工作量化纳入绩效考核或岗位津贴,对于工作岗位特殊的书记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激励之外还要有制度约束,如对任期内达不到考核目标的干部实行岗位劝退,高校要适时对其进行调整,在拟任干部时将不予考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