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与非手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9-03-23张晓冬庄汝杰
张晓冬,庄汝杰,程 辉,李 蕾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是Lawrence and Botte骨折3区分型法[1]。对于Ⅱ、Ⅲ区骨折推荐手术治疗,而对于I区骨折治疗方式有很大的争论,主要在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目前缺乏关于手术治疗方式与非手术治疗的结果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分析空心螺钉经双皮质固定与非手术治疗在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中的疗效,为其提供更可靠的治疗方式。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30例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1.87岁,左足14例,右足16例。30例患者30处骨折。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手术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手术组由同一位高年资骨科医师完成手术,伤后平均2~7d实施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双皮质内固定术。纳入标准:急性闭合性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 排除标准:第5跖骨基底部Ⅱ、Ⅲ区骨折;儿童骨折;开放性骨折;伴有其他足踝部损伤。本研究经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
2 治疗方法
非手术组:采用短腿石膏托将足固定于中立位2周,随后在2~4周负重前更换为短腿管型石膏。石膏固定期间鼓励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活动,预防下肢肌萎缩及深静脉血栓。4~8周复查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及患者耐受情况,开始部分负重逐渐完全负重,部分负重前拆除石膏。
手术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部垫软垫,使患肢处于内旋位,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取第5跖骨外侧入路,于第5跖骨粗隆部平行第5跖骨干外缘作长约2cm纵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注意保护血管及腓肠神经,显露骨折断端,将足置于中立位,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复位钳临时固定。取导针于第5跖骨粗隆部,穿过骨折线经过对侧骨皮质,透视足正、斜位,见骨折复位良好,选取直径3.0~3.5mm的空心螺钉,沿导针方向置入,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螺钉穿过对侧骨皮质2mm,拔除导针松止血带,冲洗止血后缝合切口。
手术后康复:给予短腿石膏托外固定2周,术后3d鼓励患者非负重下扶双拐下地活动,2周后拆除石膏托,术后3~4周单拐保护下开始部分负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完全负重行走,术后6~14个月取出空心螺钉。
3 评估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6、12个月时功能恢复情况,功能恢复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定,共计100分,其中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其他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骨折畸形、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及创伤性关节炎)。
4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30例患者中非手术组1例畸形愈合,其余29例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0.05),12个月手术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01<0.05);AOFAS评分术后6个月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03<0.05),而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0.05);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非手术组(P=0.002<0.05),完全负重时间早于非手术组(P=0.003<0.05)。手术组16例患者未发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足部畸形等并发症,无皮肤激惹症状,术后平均8.3个月(6~14个月)取出空心螺钉,未发生再次骨折(表1)。典型病例见图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比较
图1患者男性,40岁,行走时扭伤右足。a.术前斜位X线片见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b.术前CT示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c.术后正位X线片,3mm的空心螺钉经双皮质固定,螺钉出对侧皮质约2mm;d.术后12个月正位X线片
讨 论
1 第5跖骨基底部解剖特点及致伤机制
跖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损伤,其中约70%涉及第5跖骨,而第5跖骨的解剖特点使得约80%的骨折发生于近端,特别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2]。第5跖骨解剖有以下特点:(1)骨性结构:第5跖骨是足外侧柱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侧纵弓、横弓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中足应力传导、负重缓冲以及侧方平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4、5跖骨与骰骨形成跖骰关节,参与协调前中足的扭转活动,其活动度是第1跖楔关节的3倍。因此第5跖骨所承受的主要应力为负重、扭转,同时维持中足的稳定性。(2)软组织结构:第5跖骨基底部有3条肌腱附着,分别为第3腓骨肌附着于背侧、腓骨短肌止于粗隆部背外侧、跖筋膜外侧束止于跖骨近端尖部。三者对于Ⅰ区骨折折块可产生持续性牵拉作用,引起骨折块复位困难,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3)血液循环:第5跖骨基底部的血供大多来源于周围的滋养动脉,基底部骨折后,周围肌腱牵拉与血管损伤因素,易导致骨折端血循环差而引起愈合相关并发症。
第5跖骨基底部Ⅰ 区骨折其致伤机制可分为两方面:(1)间接暴力,由于后足强力内翻,重心转移到外侧跖骨,导致腓骨短肌肌腱异常紧张,使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块向外后方移位,若在此基础上合并前中足跖屈暴力,则可引起关节面骨折。(2)直接暴力作用于第 5 跖骨基地部也可以导致此类撕脱骨折,且常合并跖跗关节损伤[3]。第5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多由于前足受到内翻内收暴力时肌腱牵拉,其中跖腱膜外侧束牵拉引起的骨折移位的概率低,而腓骨短肌腱牵拉引起的骨折其移位的概率较高[4-5]。
2 第5跖骨I区骨折治疗方法
第5跖骨I区骨折非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弹力绷带固定、膝下短腿石膏固定、矫形支具固定、行走靴固定,其平均愈合时间约21周[5]。尽管有专家报道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高满意率,但存在康复期延长、骨折延迟愈合、跖趾关节炎等并发症[6]。手术应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加速骨折愈合及康复,减少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Heineck等[7]提出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的手术适应证:(1)骨折移位>2mm;(2)累及第5跖骨远端-骰骨关节面>30%;(3)延迟愈合或不愈合;(4)活动较大或运动员等对早期活动有期待者。Wu等[8]将41例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分为手术组21例和非手术组20例,发现术后6个月AOFAS评分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手术组完全负重及重返工作岗位时间比非手术组时间缩短。Bigsby等[9]统计117例第5跖骨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撕脱性骨折,26 例Jones骨折,29例横行骨折),分别在骨折治疗后1、4及12个月评估,经非手术治疗后,1个月内约80%的患者存在持续性疼痛及功能限制,1年随访周期内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及功能改善,但仍有25%~33%的患者治疗1年后仍感疼痛,以及1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本研究非手术治疗组1例畸形愈合青年患者,疼痛耐受性高早期活动量大,由于石膏固定稳定性有限,最终导致石膏松动骨折移位,患者6个月时仍感足部疼痛不适,给予止痛对症治疗后缓解,1年时残留部分疼痛不适。30例患者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无明显差异,12个月手术组VAS评分低于非手术组,足功能恢复情况6个月时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早于非手术组,手术组无明显并发症,正如Bigsby等[9]报道对于疼痛及足功能恢复情况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由此可见对于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对于疼痛缓解、足功能恢复优于非手术治疗,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3 双皮质空心螺钉固定优势
目前有多种手术内固定技术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多种内固定材料可选择如:克氏针张力带、骑缝钉、钢板、实心钉、空心螺钉等。每种内固定材料有不同的固定方式,各有其优势及缺点。虽然目前还没有最佳的外科治疗方式,但手术治疗应该具有坚强的内固定可以抵抗张力、扭转力[4]。Vertullo等[10]认为单皮质螺钉固定第5跖骨近端骨折对骨折块仍然缺乏更加有效的抗旋转、扭转的阻力,对近端的张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单皮质螺钉无法应用于骨折块较小甚至多个骨折块的病例,单皮质螺钉固定仍然存在退钉风险。Mahajan等[11]对23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Ⅰ区(6例)和Ⅱ区(17例)的骨折进行双皮质空心质螺钉固定,平均愈合时间为6.3周(4~10周),AOFAS评分为94(90~99)分,其认为双皮质螺钉固定更稳定,允许引力负载分散到更大皮质表面积,同时具有更大的弹性模量。
本文分析双皮质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的疗效,发现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有以下优势:(1)固定稳定,螺钉把持力度强,能有效缓解早期患者的疼痛、并能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足部的功能;(2)抗张力及扭转力,允许引力负载分散到更大的皮质表面积促进骨折愈合,较大弹性模量适应早期活动康复;(3)小切口,避免经皮操作损伤腓肠神经的背侧支和外侧支,由于50%的腓肠神经的背外侧支在第5跖骨基底部2mm之内,因此经皮操作很容易损伤。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张力带与髓内固定存在神经麻痹风险[12-13]。
本研究不足:(1)样本量相对有限;(2)缺乏多种内固定技术比较;(3)没有分析相关潜在因素如骨密度、糖尿病、吸烟等;(4)末次随访后没有对有足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进行长期观察。
总之,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中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可以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而且相关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