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2019-03-23徐建兵张凯越

唯实 2019年3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刘少奇党性

徐建兵 张凯越

刘少奇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首创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理论,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我们党第一部从党员个人角度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论著,对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进入新时代,刘少奇党性修养的理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要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要建设好我们的党,就必须强化每位共产党员的自身修养,从这个角度看,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论述,仍然具有强烈的启迪功能。

第一,刘少奇同志不是在一般意义上阐述马列主义党建学说中关于思想建设的内容,而是在重申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重点阐述共产党员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形成了系统的党性修养理论。

第二,刘少奇同志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关于思想建党的内容。“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是毛泽东首创的,但专门著书立说,集中对此作系统全面阐述的首推刘少奇同志,他全面阐述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和目的、党性修养的内容和标准、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成熟和完善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要改造和提高自己,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也不能离开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无论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共产党员,或是参加革命很久的共产党员,要使自己政治上成熟起来,都必须提升自己的修养。不仅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加强锻炼和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在执政的情况下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更为重要。刘少奇同志提出的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革命实践中,应用马列主义理论进行自我教育和改造,养成应有的思想品质和本领的过程,“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1]225

第三,刘少奇同志将辩证唯物主义中“实践第一”的观点引入了共产党员的自我修养活动,使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使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理论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摒弃了传统自我修养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刘少奇党性修养的理论是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对革命实践产生了强大的指导作用。

第四,刘少奇同志在历史观上坚持群众史观,揭示了党员利益、党的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内在一致性:“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1]225这一理论中关于“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党与群众建立很好关系”的观点,“党员干部克服官僚主义、特权主义”的思想,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不仅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规范社会主义道德水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普遍地指导意义,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最好教材之一。

二、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现实意义

坚定信仰,不辱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政治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的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两面派、做两面人;有的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不信马列信鬼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蜕变;有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不担当、不作为,奉行“既不落后头,也不出风头”,怕决策失误,不敢拍板定事,干工作推诿拖延;有的热衷于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有的反“四风”不坚决、不彻底,耍花样、搞变通;有的不顾党中央三令五申,依然不收敛、不收手,以权谋私、腐败堕落;有的地方和单位管党治党意识不强,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到位,甚至不愿不屑抓党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动摇、精神懈怠。归根结底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没有修好。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情况看,认真学习刘少奇党性修养的理论,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全面提高党员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党性修养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一个人没有理想就会失去人生目标,一个共产党员没有理想就失去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意义,刘少奇同志说:“我们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2]132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获得革命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必须自觉地进行人生观的修养,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只有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体现时代要求,这是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武装自己,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的思想武器。

加强党性修养是坚持党的宗旨,践行新时代使命的迫切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克己奉公的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党性的基本要求,这是每个“党员必备的素质,每个党员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努力增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134应当看到,任何人都会因所处的环境、自身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缺陷而受到影响,会接触到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并可能由此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经常用党性的要求来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改造,才能始终保持党性的纯洁,才能提高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免疫力,也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

加强党性修养是经受住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迫切需要。刘少奇同志强调:“在革命胜利和取得成功的时候,在群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刘少奇同志认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即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修养,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遵守纪律的修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此外,刘少奇同志认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优良传统的修养,也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每个党员的个人素质不同,党性修养层次有差异,但思想意识的修养、理论的修养、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从重视认识主体修养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毛泽东的《实践论》解决了认识的来源、途径和检验的标准,那么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则从另一方面解决了认识主体的立场、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前者要求人们要取得正确认识,必须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后者告诉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还应当加强主体本身的修养。两者交相辉映,完整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即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相统一,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论。

加强党性修养是高举伟大旗帜,提高全党理论水平的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不仅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息息相关,并且对每个党员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素质和条件。刘少奇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员,不但可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且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2]121刘少奇同志关于理论准备和思想意识修养是密切联系的观点,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确定学习内容,把讲学习作为讲政治的关键一环抓好,自觉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

加强党性修养是新时期增强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党风的迫切需要。刘少奇同志说:“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1]128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把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化为自身的党性,必须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这一改造过程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也是把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和道德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只有按照党性的要求,不断锤炼自己,才能够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共产党员的本色。此外,重视党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光荣传统。刘少奇同志指出:“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标准。”[3]397“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真理”[2]440,端正党风,是增强党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实践价值

从哲学层面来看,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与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是革命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新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即不忘本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忘品格。

不忘本心,即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深厚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点。

不辱使命,即不辱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自鸦片战争,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以来,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的近代社会政治运动,最后都归宿于解决“中国往何处去”这样一个历史大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扭转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的命运,也为改革开放以来,破除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同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在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问题上交出了完美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五年,正是这一历史性飞跃,标定了当今中国的崭新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也是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的现实回应。

不负重托,即不负引领五千年农业文明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重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打破了现代化只有西方一种模式的魔咒,指明了这一道路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曾几何时,“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市场驱动的现代化方案被西方国家当作普适方案推销至拉美地区等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的“拉美陷阱”等现象。而主张国家干预的“北京共识”的提出和在中国的成功实践,破除了单纯由市场驱动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西方模式的“神话”,这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不忘品格,即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回顾近百年党史,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每一个光辉的时代印记都有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奋进和搏击的身影。以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为指引,始终保持责任、担当、实干的奋进姿态和不畏艰难愈挫愈勇的搏击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历史、创造伟业的精神之魂,也是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备受欺凌到屹立世界的根本保证。唯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奋进和搏击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才能继承伟大的事业,续写新时代的华章。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只有解决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我身处何处”“我将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总之,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是今天对刘少奇同志的最好纪念。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刘少奇党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锤炼党性 洗礼灵魂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