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观研究

2019-03-23方世南

唯实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明特色生态

方世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观是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本质、价值功能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观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论断,表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观的核心内容,且富有深意。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们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生态文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制度的成熟定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具有内在有机联系,强调了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战略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论断,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于巩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价值,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熟定型自觉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紧密联系起来,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生态文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制度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战略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现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识上的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显示了从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视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创新意识,也显示了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践中的整体性思维。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划定了操作性强的时间表,将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同时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主要方面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和明确,特别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单独作为整个报告的第九部分,突出说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点、关键点和着力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确了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且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并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可靠保障。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生态文明制度的本质和生态文明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大的价值功能决定的,是由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的。

生态文明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下,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朝着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精细化、高效化方向迈进,从而有助于达到在遵循客观规律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的的各种规则规范的总和。生态文明制度达到科学完备性程度的突出表现是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科技制度等多个制度紧密关联。与其他制度具有各自运作范围、特定指向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不同,生态文明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渗透性、融合性的特点。生态文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最为基础性的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是一个奠基于、渗透于、融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科技制度建设之中的一种交融性、互补性、综合性的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科技制度建设等多个制度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复杂的整体性、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宏大工程。并在实践中形成由具有刚性规制作用的现代法治为统领力的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建设,由具有激励性功能为主动力的市场选择制度建设,由具有人文教化为引导力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由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为多元主体支撑力的社会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等所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合力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联系起来,并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他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紧密联姻,从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生态文化学、生态社会学、生态科技学等整体性视野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眼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促进新时代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整体文明共同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制度有机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生态文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在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中同步一体地成熟定型,也有助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和制度完善的系统构架下不断获得创新性发展。

二、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战略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论断,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有助于我们从全局性、时代性、整体性的高度,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使生态文明制度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紧密关联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等协调起来同步一体地整体推进。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基础,具有牢固地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的巨大功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都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根本举措和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紧密关联。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助于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生态文明制度与经济制度同步一体改革发展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固确立尊重自然规律,注重资源环境承载力,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发展价值,注重环境质量底线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既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经济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两者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完全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内在逻辑关联性角度说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无法脱离经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政治制度建设紧密关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强烈的生态政治意识,他将生态问题和政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揭示出生态问题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从讲政治和讲民生的战略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构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基层操作符合实际又体现出务实管用性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如何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动垂直管理到位和跨区域跨部门生态治理机制灵活高效运转,如何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市场发育、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多元主体队伍,如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格局,如何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助力做强做大绿色经济,如何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优质均衡型、生态健康安全型社会,等等。这些都要求人们要牢固地确立生态政治化和政治生态化的理念,将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升到政治问题和与政治建设紧密结合的高度。将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加强政治制度建设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补互馈互益式的联动性建设,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过程看作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从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制度建设紧密关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强烈的生态文化意识,他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观念变革,必须在全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要着力树立生态观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大力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这些注重生态文化的重要指示启迪人们,生态问题并不是生态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人的思想认识到位,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就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在探索和遵循规律中端正发展理念,自觉地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就会像保护眼睛那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那样对待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与推进文化制度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要通过深化文化制度改革助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社会制度建设紧密关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于社会,有着丰富的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全社会大事的相关内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要强化社会责任、要把美丽中国建设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等多方面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主体性,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体看作是人民群众,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全体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事业。让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各种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推动走向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作全社会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求“广大市民要珍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国有企业要有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做得如何就是对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检验”。“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树立节能就是增加资源、减少污染、造福人类的理念,努力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也提出了殷切希望,“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少年儿童要在这方面发挥小主人作用。”这些思想都要求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机地渗透和融合于社会制度建设之中,要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社会制度建设的内在联动中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入进行。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联动形成的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战略高度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在有机融合和联动中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践遵循。

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有机融合和联动形成的合力中推进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的重大任务。这个重大任务有着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要求。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要充分发挥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产生的规范性、制约性、导向性功能,就要打好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的组合拳,而单一方面的建设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组合的整体性联动达到的整体化建设,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才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才能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不断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从而达到从源头上和过程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朝着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优化升级。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都是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的宏大系统工程。

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有机融合和联动形成的合力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都是突出环境问题。这些突出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生态公正和社会公正,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突出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聚焦点。能否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战,以及着力推进解决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这些突出环境问题,都需要通过运用将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政治手段、文化教育手段、社会治理手段等综合起来的系统方法,才能奏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加强这方面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必须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高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有机融合和联动形成的合力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无论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还是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无论是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还是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无论是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还是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是关键。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等,这些生态系统保护举措都只有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等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种制度在相互作用中所起到的强大合力作用。

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有机融合和联动形成的合力中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立的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等多种重大历史任务,达到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都需要通过深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等系列配套的综合性整体性改革,促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文明特色生态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对不文明说“不”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文明歌
盱眙生态藕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