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019-03-22谭雪娇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升级,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和幼儿教育活力的重要方式。据此,本文探究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模式和策略,以期能为激活幼儿教育活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指导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鉴于现代职业能力对学生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分析现代职业能力的内涵和重要性入手,对具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全面分析,着重分析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如下。
1 现代职业能力
现代职业能力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认真专注以及开拓创新四部分,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保障、优化教育质量的根本法宝。随着现代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也体现的愈发明显,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职业能力”是实现学生职业发展甚至是转型的现实需求,对优化其职业发展模式意义重大;第二,对学前教育领域来说,“职业能力”是其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第三,“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人才自身成长的客观需要,关系到其日后能在幼教领域走的多高多远。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2.1 “工作室制度”
2.1.1 “工作室制度”的特点
与传统课堂相比,“工作室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环境相对开放、教学氛围相对融洽,学生的学习压力小,学习兴趣更为浓厚;第二,同在“工作室”,师生之间互为同事,地位平等,所以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第三,学生向“工作室”负责而非向教师负责,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自行决定学习内容。
2.1.2 “工作室制度”的应用
“工作室制度”为改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课堂提供了“模板”,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和谐、稳定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其次是加强师生交流,多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身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是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导师制”
2.2.1 “导师制”的特点
与中国传统的师徒制类似,“导师制”也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有效避免了学生在自主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而且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发现自我优势,确定发展方向,更能从和教师的交流中传承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
2.2.2 “导师制”的应用
在“导师制”内涵的引导下,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言传身教,但要注意分寸,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第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帮助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向,避免其乱学一通,毫无成效;第三,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并推己及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3 “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2.3.1 “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作用
“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包括学校和托幼机构两大教育主体,学校给教育企业输送生源,而托幼机构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这门行当,并在培养其幼儿教育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职业能力,因为托幼机构非常注重教育质量,所以学生更能从严格要求中提升职业能力。
2.3.2 如何优化“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首先,应继续深入贯彻校·园合作理念,并进一步强化托幼机构对学生技能和思想的管理作用,借助市场规则定义职业能力,继而指导学生的工作行为;其次,从“培养生源、输送生源、企业培训、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入手,全面优化校·园合作过程;最后,明确校·园合作中学校的主导地位和托幼机构的主管地位,分清责任的同时通力合作,努力把职业能力嵌入学生的思想框架中,并成为其精神支柱。
2.4 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孵化器”
2.4.1 通过“孵化器”把学生推向市场
所谓“孵化器”,其功能如同就业服务中心,学生通过“孵化器”,可以把自己推向学前教育市场,并由市场决定自身价值,由此得出的评估结果远比学校评价来的务实、有效,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此外,所谓“孵化器”即是一个不断让学生破茧成蝶的工具,所以更容易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对教育的坚定信念,对培养其职业素养非常有帮助。
2.4.2 通过市场反馈让学生发现不足
通过市场评估后,除了那些非常优秀的学生之外,绝大部分学生的学前教育能力其实是经不住考验的,这一点在反馈结果中会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学生根据市场评估结果,发现自我能力与市场要求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其自然就会主动提升职业能力,并将其作为走向市场的敲门砖,从这一点来说,“孵化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念具有比较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工作室制度”、“导师制”、“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以及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孵化器”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四种先进的培养模式,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是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特殊专业,应用如上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成效,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将实现大跨步提升。当然,如上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亚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9):77-77.
[2]譚映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41-41.
[3]安惠敏.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角度[J].职业,2016(35).
[4]文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3):89-90.
[5]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64-66.
作者简介
谭雪娇(1985-),女,汉族,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