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弦道尽人生路,乐在其中爬坡人”

2019-03-22姜葛娣

卷宗 2019年9期
关键词:刘德海

摘 要:刘德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作为当代琵琶艺术的领路人。刘德海先生不仅在琵琶演奏技巧的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并且还创作了大量的琵琶作品,其中创作于八十年代,由《童年》、《天鹅》《春蚕》、《老童》和《秦俑》五首独立的作品组成的《人生篇》是他的顶峰之作。《人生篇》创作于刘德海音先生音乐生涯的巅峰时期,五首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以及他力争创新、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感悟,对琵琶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且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四弦;刘德海;《人生篇》

1 刘德海大师的艺术生涯

刘德海祖籍河北,1937年8月13日生于上海,13岁跟随黄炳松先生学习琵琶、笛子、二胡等多种民族乐器。

1957年,刘德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跟随林石城先生进一步完善了琵琶演奏的技巧和技术。此外,他还移植了一些西洋乐的乐曲和练习曲用于琵琶训练,从而扩大了思路,扩大了视野。1960年刘德海提前一年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多年来的专业学习使他具备了丰富的音乐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演奏技巧。

1961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一次高等艺术院校二胡、琵琶教学与教材交流会上,刘德海首次采用钢弦演奏了琵琶创作曲《狼牙山五壮士》,这次演出不仅对琵琶音色的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推动了钢弦在全国的推广。在这一时期他还整理移植改编了像《旱天雷》、《高山流水》、《彝族舞曲》等乐曲。

1976年,他首演了与作曲家吴祖强等共同创作的第一部琵琶与西洋管弦乐的大型协奏乐曲《草原小姐妹》无论是在乐曲内容、表演形式、演奏技巧以及和乐队的配合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与小泽征尔及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灌了唱片,为中国乐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1985年刘德海在继承借鉴的原则下,融会贯通了中西方音乐的风格,创作了琵琶音乐独有风格的《人生篇》、《宗教篇》、《田园篇》、《怀古篇》、《乡土风情篇》等乐曲,这一时期也是刘德海作品创作的辉煌巅峰时刻。

2 刘德海大师《人生篇》创作始末

人生篇由《童年》、《天鹅》、《春蚕》、《秦俑》和《老童》五首乐曲组成。

《童年》创作于1985年,以江南民间音乐和戏曲曲调为素材,以十六分音符连续不断的节奏音型用泛音、实音不同的音色交替演奏,好像满着无尽的生命力的孩童一般,的是一首具有传统音乐精髓的现代琵琶作品。

《春蚕》创作于1984年,作者是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为题材,作品中音符苍劲有力和音色的变换充分体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流芳千古的句诗,赞扬了春蚕的奉献精神同时也颂扬了明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天鹅》是在1980年到1984年完成的作品,是1980年刘德海访问奥地利,偶遇圣洁无暇的白天鹅在水面上嬉戏,产生的灵感,乐曲表现了天鹅在水中畅游安详的神态和在浩瀚天空中翱翔的情趣,全曲突出了天鹅的高贵气质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身的高尚艺术情操。

《老童》創作于1984年,乐曲也是以江南音乐和戏曲曲调为主要素材,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一种童心未眠、老骥伏枥、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赞扬了虽历经了坎坷、执着进取的仁人志士,是一首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人生赞歌。

《秦俑》创作于1985年,是刘德海被西安兵马俑的庄严威武、势不可挡所震撼,萌发了创作的冲动,便有了此曲,《秦俑》吸收了传统武曲的精髓,结合现代琵琶演奏的新技法、运用简洁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呈现出了震撼的古代战场的场面,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所在,是一首运用现代手法和音乐审美观念创作的琵琶武曲。

人生篇的创作中,刘德海发掘出新的琵琶语言、新的音乐音响来表达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是刘德海从艺多年来的领悟与总结也是他艺术道路上的深厚的积淀,是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硕果。

3 《人生篇》五首作品中新技法的运用与表达

刘德海先生创造和改编的演奏技法《人生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也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创作乐曲时的心情与心境,和作者想要传递出的音乐。

最后在轮弹面板的过程中力度由弱到极度弱,像是孩子们越跑越远,越跑越远,慢慢的小时在我们回忆的脑海中一样。

《春蚕》这段旋律采用了小指抵住弦根做弱音处理的方法和右手坚实有力的快速弹跳来模仿新疆热瓦普的音色。

《秦俑》中这一段的特点就是指甲声和肉声的对比,在左手旋律的衬托下右手有规律的相互交替变换音色,仿佛是千万军马开始备战,没有了开篇时的叫嚣,只剩大战前安静的等待。

《天鹅》中另一个新的技法,就是利用无名指在高把位和下把位滑弦,声音柔美而悠扬,体现除了天鹅的纯洁与美丽。

谱例5表达了《老童》这首乐曲的核心内容:“老顽童”的风貌,活泼可爱、不拘小节,运用快速分遮、弹分等技巧表达出老顽童的性格。

4 结语

刘德海对琵琶创作是那么的执着,他创作了包括《人生篇》五首作品在内的二十多首琵琶乐曲,正如刘德海自己说的:“我是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爬坡人,明知道没有终点,我还会就这样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的尽头,哪怕再多的苦涩与寂寞。”

人生篇的创作,不论是音乐素材、表现内容、作曲技法还是创作理念,都体现了刘德海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和审美观,充分体现了刘德海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精神,。

人生篇的创作技法在他的其他乐曲中也有很多的体现,特别是他的“反弹”思想。

人生篇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水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琵琶的发展,为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屹.刘德海《人生篇》琵琶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杨靖.刘德海的琵琶教学思想刍议[J].中国音乐,2007(1):119-125.

[3]董楠.海南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概述[J].中国音乐,2005(2):74-75.

[4]肖兴华.记琵琶演奏家刘德海[J].人民音乐,1982(10):15-17.

[5]李光华.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6]刘德海艺术文集龙音制作有限公司2001

[7]刘德海.刘德海琵琶作品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姜葛娣(1989-),女,河南洛阳,硕士研究生,琵琶演奏。

猜你喜欢

刘德海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举办 83位演奏者奏响《十面埋伏》
“不知江月待何从,但见长江送流水”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刘德海新编琵琶曲《十面埋伏》
刘德海琵琶曲《田园篇》的创作特点
论刘德海音乐创作中的宗教性
《溪山琴况》中“和”的思想在刘德海琵琶艺术中的体现
数学与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