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视阈下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3-22何旭东阙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民办高校竞赛

何旭东,阙婷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过渡,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也顺势成为民办高校的核心任务和使命。 而学科竞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它是有效检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

该文着眼于民办高校在开展学科竞赛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依托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介绍在组织学科竞赛活动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构建五大学科竞赛新体系,探索学科竞赛运作的新模式。

1 民办高校学科竞赛发展现状

1.1 学科竞赛与常规教学相脱离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加大对学科竞赛工作的重视程度,从组织架构建设、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逐步完善学科竞赛体系,以推动学科竞赛的有序开展。但与学科竞赛活动比较成熟的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尚处于被动接受和探索阶段,且发展良莠不齐。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民办高校尚未从长远角度来考量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并未主动将学科竞赛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不要说将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了。

1.2 组织管理机制不够成熟

要组织好一个学科竞赛,不仅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还要建立合理、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协助机构,明确各管理机构的协调关系和责任分工来保障竞赛活动高效运行。 部分院校因为没有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管理混乱、分工及责任范围不明确,使得学科竞赛各个因素和主要环节脱节,不能很好地协调关系,最终导致竞赛活动无法高效运行。

1.3 学科竞赛条件需求和供给不平衡

学科竞赛有效开展需要资金、场地、设备等多方面支持。随着学科竞赛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已经加大了对学科竞赛工作的扶持力度,但是在“供”与“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民办高校,受资金和学校场地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经费、实验室供师生训练使用,师生在参赛后可能也会面临报销难的情况。 学科竞赛条件保障不到位,会对竞赛团队的积极性产生反作用,不利于学科竞赛的发展。

1.4 学科竞赛种类泛滥,质量参差不齐

学科竞赛是反映高校教学质量的标识之一,使得学科竞赛越来越受到高校所重视和认同。近年来,学科竞赛的类型、种类越来越多,大学生参赛人数也随之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科竞赛涌现,打着创新、科学、机器人等名头的奖项已全面泛滥,水平参差不齐。

1.5 学生层次偏低和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民办院校面临的相同困境就是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引入学科竞赛的知识,几乎没有做到根据竞赛的需要实施相应的教学改革。同时民办院校招生分数较低,生源质量相对薄弱,学生层次偏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意识也非常薄弱。 这就导致一种现象:虽然能够参与各类竞赛,但是无论从参赛人数、比赛强度、获奖难度和指导力度及产生的影响力来说都达不到预期,这只会导致越来越少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获得锻炼,由此产生恶性循环,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 构建五大新体系,探索学科竞赛运作新模式

2.1 制定“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职业训练等,培养创新精神,激发优势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构建个性化培养平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使得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实践联动功能。

2.2 构建“项目化、 矩阵式”学科竞赛组织运行管理机制

学科竞赛“项目化”是按照竞赛项目分类组建学科竞赛团队,强调以师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大化提高管理效能的教务处、二级学院和竞赛团队三方联动机制。

学科竞赛“矩阵式”管理实质是在管理过程中借鉴项目管理矩阵式管理模式[2],它是以学科竞赛团队作为基本单元,依托孵化平台和项目,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具有明确的工作使命。 其特点是组织结构稳定,且在实施过程中强化学科竞赛团队负责人横纵向管理职权,既能自主与上级保持联系,具有较强的组织独立性,同时在内部实现项目化运作,将项目目标分解成系列任务,组织团队和学生开展项目攻关。

这种“项目化”和“矩阵式”的有效联动,是实施学科竞赛良性循环的一种新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形成学科竞赛长效机制。

2.3 制定“目标任务导向”的学科竞赛保障激励机制

学科竞赛的有效地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 为激发学校师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条件保障及激励机制。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特点,出台学科竞赛相关管理制度,从组织结构、竞赛条件、经费投入、项目层次、激励政策上来保障学科竞赛的开展,形成以相关学科为依托,以政策制度为保障,以创新训练基地和创新实验室为平台,项目驱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部门协助、奖励发放的运行机制。

2.4 构建以“品牌赛事”为核心的竞赛体系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传统赛事为基础,以品牌赛事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色学科竞赛体系。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布局和应用型特点,筛选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 反映专业知识性和预期效益的一批项目作为学校的传统赛事,并在此基础上集中资源配置,打造出具有本校特色、权威性强,影响力大的品牌赛事。

在校级方面,要精心打造校级品牌科技文化,组织多层次科技文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营造创新气氛;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加强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的宣传,组织在重大学科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团队在院校内进行宣讲,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活动中[3]。

2.5 “外引内培”优化学科竞赛师资队伍

针对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年轻化这一共性问题,要“外引” 学术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或 “顾问”,在竞赛中发挥引领作用,还要不断培养和发展优秀的年轻教师加入指导教师队伍,使院校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引导作用。在制定参赛方案分工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指导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还要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严格要求其在巩固已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竞赛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习;进行模拟竞赛训练时,要师生共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要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鼓舞增强学生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3 结语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性院校,坚持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并积极努力搭建应用创新型实践平台。经过近5年探索实践,基于学科竞赛的项目化实践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学校已经打造出机器人、机械设计、三维数字化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等多个品牌赛事,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民办高校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敢拼才会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