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勃兴原因浅析

2019-03-22

传播与版权 2019年2期
关键词:青春

安 琦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一、青春与青春电影

青春,不仅是一段人生经历,也是电影艺术表达的永恒主题。不同组织不同阶段对青春的界定不同,但大都将15岁到30岁的年龄区间划分为青年,在这个意义上,“青春”仅是一个时间概念。除此之外,青春还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依据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青春是一次新生,这个阶段的人作为个体在与其他个体和团体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了从自私到社会思考和自尊的转变,并产生一种对他人的强烈兴趣和一种对情感的需要。此时,人的情感在不断萌芽、发酵和遏制中趋于成熟,呈现出自己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会受到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青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成长阶段,围绕青春所发生的变动和故事就构成了青春电影的主要内容。

青春电影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学者初次提出。《写作艺术辞典》把青春电影描述为:细腻地描绘青少年的生活,并且带有一种抒情和浪漫色彩,主人公是未成年的少男少女,突出他们的理想、青春活力和年龄特点等[1]。笔者认为,青春电影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所有包含青春元素并以青春元素为主的电影。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以爱情、友情、梦想及成长为主要题材,用艺术的手法刻画青年人物,讲述青春故事的电影。调查显示,我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在21.5岁,有43.5%的观众将影片类型作为观影参考,43.2%的观众注重演员阵容,“90后”的年轻人正在成为我国电影观众的主力军[2]。

二、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及具体类型

2012年我国台湾导演九把刀执导的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上映[3],清新的画面、平实的台词成功将观众带回了那年青春。自此国内在怀旧中消费、伤痛中成长的青春电影热潮开始萌芽。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中国合伙人》陆续进入观众的视野。这三部情感诉求和风格内涵截然不同的影片,正式掀开了国产青春电影群雄逐鹿的序幕。

在我国,现阶段的青春电影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怀旧式伤痛青春,如《秘果》《后来的我们》《同桌的你》。这一类型的影片通过回忆或穿越的方式,再现主人公青年时期的家庭生活、爱情纠葛及友情岁月。影片通常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将错综复杂的细节转化为人物羁绊,在现实—回忆—现实的虚实变换中完成价值升华。影片结合不同阶段的时代特点,对人物形象进行扩展和延伸,昂扬中裹挟伤感、明亮中混杂黯淡,使得原本简单的故事更加丰满立体,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感动。二是梦幻式个性青春,以《小时代》系列为代表。主人公往往拥有玛丽苏式的人物设定,身边环绕着阳光美好的异性恋人及亲密无间的同性好友。这一类型的影片矛盾冲突更加激烈,波折跌宕的情节透露出主人公执着的思考与清醒的痛苦,堕胎、车祸、蹦迪等元素被更多地集中展现出来。创作者们综合运用视听语言构建出一座梦幻的青春城堡,满足着人们的猎奇心理。此时观众的身份更像是看客,从上帝视角体验不同角色的人生故事。此外,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在与其他元素的不断碰撞中交汇出了新的火花。《闪光少女》与民乐、西洋乐、二次元等元素相结合;《大鱼海棠》《昨日青空》则采用动画的表达方式,在丰富观众视听体验的同时也为青春提供了多重的审美解读。

三、国产青春电影勃兴的原因浅析

(一)碎片化信息中的情感认同

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转瞬即逝的、过渡的、碎片化的生活表征逐渐显现,成熟的货币经济带来了消费文化的扩张反应。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行动和机构所形成的网络把人们的一切方面都包围起来,使碎片化的信息成为现代传播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语境下,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出现了大量的碎片化表达,完整的青春故事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片段,再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手法重新排列组合进行叙述。如《秘果》分别从男主和女主的视角讲述两人的青春故事,创作者拾取不同的记忆碎片,将主要的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让于池子和段柏文的青春秘密逐渐地显现在观众面前;《后来的我们》《同桌的你》立足当下,用成年后的视角追忆过去,影片截取主人公青春成长的时间片段进行讲述,不断在现实和回忆中切换;《等一个人的咖啡》以“等待咖啡”为线索,讲述三段不同时空的青春爱情故事,笑点与泪点相得益彰。考试、背书、严师、益友等碎片化信息构成了电影的主要元素,展现着青春里不可或缺的奋斗时光。纵观这些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创作者们擅长抓住生活中的碎片,由碎片映射整体,各种不同类型的碎片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正如齐美尔所说,人们可以从表面的探测进入心理的深处,以至于生活的所有最平凡的外在性最后都与关于生活意义与方式的终极决断有关联[4]。在这个瞬间所探测到的一切,虽然涉及的是瞬间中人物的本体,但由此也带给人们深刻的情感认同。碎片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下,情感被不同程度放大或缩小,《快把我哥带走》里的兄妹情深,《乘风破浪》里的父爱如山,《听说》中的爱情懵懂,《少年班》里的友情无价……情感被定格在瞬间,浮光掠影中带给心灵新的震撼。

(二)符号化叙事下的时空重构

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电影,从怀旧到励志再到伤痕,创作者们以多元化可视性的视角雕刻着范式青春。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主人公大多平凡善良、单纯向上,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成为青春年华里的焦点,传达着不尽相同的青春理念。在这样的景观中,界限被校服、社团、音乐等符号所替代,时空在嵌套式和跨层式的叙事方式中得到重构。某种程度上,符号化叙事下的时空重构赋予了国产青春电影新的内涵。

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标记,意义必须通过符号才可以表达[5]。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所使用的符号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分为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及语言符号三个大类。符号叙述达成了电影的时空结构,经过创作者的精心设计来表达某些独特的意义。在时间上,时序性、叙述时长、叙述时顿的调整和改变,影响着整部影片的质量。如电影《我的少女时代》采用外倒叙的手法,使用录音机这一实物符号作为连接现实和回忆的纽带,自然地从现实过渡到女主人公的高中时代。《七月与安生》将七月和安生的成长故事拆解重构,多线并行、多次反转,从3个主人公的视角将时间打乱,一次次提出问题、给出结局,再通过反转一步步揭开故事的真相,使得影片更加扣人心弦。此外,电影叙述有一种特有的时长——扩张,即叙述的时间比故事时间长,如《小时代》中大量的慢镜头及多机位摄像镜头的组接,延长了叙事时间,达到了“扩张”的效果。在空间上,画内被发现的空间和画外未展示的空间被电影画框区分开来。创作者通过影像模糊、光线变化、隐喻借喻等方式完成不同空间的跳接。如《后来的我们》用黑白画面展示见清和小晓再次相遇的空间状态——没有你的世界,没有色彩。《芳华》中刘峰战后返回文工团,导演运用两次摇镜头,将文工团的今朝与往昔进行了对比,烘托出了淡淡的哀伤。

(三)摆动性取向间的矛盾冲突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少年的青春期具有“暴风骤雨”的特征[6]。他将青少年的生活视为各种相互矛盾取向间的一种摆动。能量、兴奋、性冲动与冷漠、懒惰、厌恶伴随。欢乐愉快的心情时常被焦躁不安所占据。迷茫、孤独、忧郁不断蔓延。利己主义、虚荣和享受就像尊严和害羞一样是生命此阶段的特征。青年们不断地在诱惑面前抉择,好奇心、惰性、多愁善感成为他们摆动的原因。这样的青春特征在国产青春电影中得到了表现,一时间青春纯洁积极,彰显着青年勇于挑战的独特魅力。《我的少女时代》里,徐太宇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却被诬陷作弊,林真心在校庆大会中勇敢地为他打抱不平;《栀子花开》里,许诺为了帮助言溪完成梦想苦练芭蕾,最终完成了毕业晚会上的精彩表演。一时间青春又残酷颓败,映射出当代青年的自我分裂和茫然。《六弄咖啡馆》中,小绿和心蕊面临着爱情和生活的各种选择,最终还是败给了时间,输给了距离。《快把我哥带走》中哥哥时分总是“欺负”妹妹时秒,各种矛盾冲突累积发酵之后,妹妹许愿希望哥哥被带走。此时青春的纯真无邪让位于敏感冷漠,青年们在自我与他人之间摆动选择。随着故事的发展,时秒渐渐理解了哥哥的良苦用心,并且希望哥哥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影片最后,兄妹二人在火车站的相逢,不禁令人潸然泪下。《悲伤逆流成河》中,因受不了校园暴力而转学的唐小米,为了爱情选择用暴力伤害身边的人,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自私冲动、渴望爱情不仅是她摆动的原因也是这段悲剧的导火索。矛盾冲突在青年们摆动的取向间不断加剧,既表达着恣意青春的年少轻狂,又承载了成长路上的悲欢离合。

四、结语

可以说,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以其影像表意系统将“青春”的各个面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有春风拂面的温柔恬静,也有冬日冷风的凛冽刺骨。但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类型化、模式化等问题,青春电影评价的两极分化十分明显,通过营销策略制造出的话题热度往往超越电影本身,并产生了诸如“粉丝电影”“跨界导演”“营销策略”“偶像消费”等新型电影现象。不可否认,在快速发展革新的新时代下,青春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国产青春电影的内容如何创新、品质如何提升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青春
青春睡不着
被爱簇拥的青春
青春诗会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