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风电视直播连线中气象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2019-03-22杨战明

传播与版权 2019年2期
关键词:连线防灾减灾

杨战明

(福州市气象局,福建 福州 350001)

一、引言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传统媒体的龙头地位被极大削弱,但在台风灾害防灾减灾过程中,作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电视具有新媒体不可取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如果将信息制作传播过程比喻成接力赛跑,那么主持人就是接力赛跑关键的最后一棒的那个人。主持人身份特殊,占据着信息传播过程的最后一环,既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也是最后的把关者。在重大气象灾害报道中,主持人不只是信息传播的“播音机器”,更具备多重属性、多种角色定位。

二、台风过程直播连线的必要性

(一)政府防灾减灾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地震、洪水、寒潮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自然灾害存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福州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每年7~9月是台风活动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季节。台风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及时准确地发布台风消息和预警信息是应对气象灾害的重要环节。电视等传统媒体是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加强应急处置的有效途径,常规固定的《天气预报》节目无法跟进多变的天气形势、满足受众对信息知情的需求。

(二)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思路的转变,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直播连线报道日益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报道方式。2006年6月,天气预报直播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中诞生,节目突破了《天气预报》节目传统的单向播报模式,通过新闻主播与气象主持人之间的交流,用聊天问答等形式,为观众解读天气实况和天气走势,改变了天气信息时效滞后的劣势,增强了《天气预报》节目的实时性,开创了《天气预报》节目的新模式。具有形式灵活、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好等优势的电视直播连线被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每年气象部门和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

(三)光纤技术支撑

通过光纤铺设,将气象局演播室和电视台演播室进行光纤信号对接,进行演播室直播连线。光纤对接信号稳定,画面传输效果好,光纤连线动用人员少,成熟的光纤技术为直播连线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气象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一)防灾减灾的动员者

台风作为灾害性天气之一,与其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相比,具有较长的周期和可预测性。台风从胚胎、生成、登陆、消亡全过程都备受气象部门的监测和关注,因此台风作为一种可预判的重大灾害,政府机构、气象部门、普通民众各方可以提前对台风的动向及可能影响或登陆区域进行研判和处置。在台风过程的不同阶段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部署处置措施,就能将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因而台风来临前的动员工作尤为重要。当灾害性天气可能影响或即将影响时,人们对气象节目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作为公信力极高的电视媒体在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往往能发出最准确、最权威的声音。气象主持人将最新、权威的台风消息在直播连线中传达给受众,真实可信、信息量大、传播便捷、动员效果好,为政府部门及民众提供可预见性的研判与参考,能够集中有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做好台风来临前的防御准备。

(二)气象信息的解读者

台风虽然可预测、可预判,但从生成到消亡其路径走向、强度变化、登陆地点、影响程度都存在较大变数,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台风报道增加了难度。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受众对气象节目不再只满足于气象要素的简单传达,更期待从节目中获取实实在在的服务。因此,在直播连线中气象主持人不应只是信息的传递者,更应该是气象信息的解读者。气象主持人在解读气象信息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 尊重事实,客观严谨。气象预报员提供的预报结论是气象主持人直播连线信息的主要来源和依据,台风消息和预警信息的签发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审批程序,预报结论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直播连线中,语言传播具有不可逆性,气象主持人在灾害天气中不允许出现常识性错误或重点信息的误播,正如“台风报道的核心要义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1],这就要求气象主持人尊重客观事实,基于预报结论进行消化总结,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不应有偏误,更不能为了节目效果和表达需要人为缩小或放大气象信息。同时,直播连线中对还未得到证实或不确定的信息不予以传达和回复,应向气象预报员求证后再予以答复。

2. 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气象预报员提供的预报结论往往具有很强的书面化色彩,气象主持人在直播连线中想要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就要将书面化的“气象语言”翻译成大众化的“电视语言”。由于非常态化的电视直播节奏紧凑,气象主持人在直播连线环节时长较短,这就要求气象主持人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着重选取重要信息,如台风的位置、级别、预测路径、风雨影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等,都需要气象主持人基于实况和预报结论,用通俗化、口语化的语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到听得懂、记得住。

(三)舆论导向的引导者

1. 树立政治意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灾害性天气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电视直播连线是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的窗口,气象主持人是联通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台风灾害影响期间,各级部门按照指示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气象部门是台风消息的“发令枪”,气象主持人作为宣传窗口的把关者应高度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及时报道领导的指示、部署和各级部门应对台风的措施;正确报道应急预案的启动情况和预警信号的发布情况;客观报道台风过程中的风情、雨情、灾情及可能出现的灾害研判情况;及时报道在防台过程中出现的正面典型等。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全民防台抗台的情况,做到政务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发挥主流电视主流媒体权威性的优势,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营造灾害性天气过程中的良好舆论氛围。

2. 及时提醒,纠正认识偏误。在台风直播连线的过程中气象主持人时常会被问及“无法回答”的问题,例如,未来台风具体的登陆地点、登陆时间等。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进步,气象部门依托强大的科技支撑可以对台风的移动路径、风雨影响、登陆时间、登陆地点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报,但由于现有的科技条件还未能达到绝对精准的程度,且影响台风路径的因素较多,一些细小而又关键的气象因素都有可能使台风路径、登陆时间和地点、风雨影响与最终结果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导致气象主持人在播报时无法精准回答。台风作为一个大型灾害系统,是围绕其中心展开的一个大气环流,登陆地点仅是一个空间坐标,其影响范围不只局限于登陆地点。例如,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再次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时,福州受灾最严重。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在广东珠海沿海登陆,受灾最严重的是澳门而非珠海。另外,台风登陆后疏于防范也是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沿海地区常年受到台风袭击,从主观意识到实际处置措施都有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台风登陆后强度明显减弱并不意味着影响已经结束。相反,台风登陆减弱后仍还携带着充沛的水汽能量,深入内陆后会释放能量降下暴雨,往往在内陆地区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受灾程度甚至超过登陆地点和沿海地区。因此,气象主持人在直播连线过程中,应及时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台风影响的各个阶段,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的关注方向,采取充分的应对措施和善后机制,让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四)气象科普的宣传者

气象科普是对气象知识的科学普及传播,“构建现代气象科普宣传体系的目的是通过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和教育让公众获得更充分的防灾减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保障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与健康发展”[2]。提高公众自我救护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台风这一“可预见性的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受众对与之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比纸媒,如科普宣传册,电视丰富的视听性将枯燥、抽象的气象知识表现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接受。在台风这一重大灾害过程中,媒体和公众格外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气象主持人除了准确传达台风消息之外,还需在高关注度的直播连线中准确地普及与台风相关的气象知识,例如,台风的形成原因、等级划分、预警信号、台风防御措施等,融合可视性、实用性为一体,在气象科普知识的传播中,对台风进行全面直观的了解,客观认识台风所带来的利与弊,逐渐培养公众利用气象科学知识应对灾害的处置能力,为公众应对灾害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四、结语

电视直播连线形式灵活、传播便捷、互动性强、时效性强,在台风过程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应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守好信息传播最后一道关卡,集多种属性于一身,做到信息传递效果最优化,提高社会各界防台抗台的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最终实现气象灾害的有效预防,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连线防灾减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快乐连线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