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检视角下理科教辅质量提升策略

2019-03-22尤付梅

传播与版权 2019年2期
关键词:编校教辅理科

尤付梅

(南方出版社,海南 海口 570208)

理科,在教学上是对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学科的统称。[1]相较于文科教辅图书,理科教辅有其自身特点:符号字母多、公式定理多、图形表格多、存在运算程序及推理证明,这使得理科教辅的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差错率总是居高不下。图书质量与编辑息息相关,因此,深入剖析编校过程中理科书稿常见的差错类型,查找留错的根本原因,寻求纠错的有效途径,在当今对于编辑而言,仍然是非常必要的。[2]笔者自进入南方出版社工作以来,一直在质检部从事理科教辅图书的编校质量检查工作,在此以南方出版社2014—2018年理科教辅图书的质检清样为原始资料,总结理科教辅图书在质检中发现的最常见的差错类型,并针对编校质量提升问题,提出四点策略。

一、质检中发现的理科教辅常见差错类型

理科教辅因具有“教辅”和“理科”两重身份,因而在质检中发现,除了教辅常犯的“通病”之外,经常出现一些差错唯理科学科所特有,如符号字母错误、数字1与英文小写字母l混淆、量和单位不规范、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等等。

(一)字母差错

理科教辅中字母差错集中表现为正斜体不分和大小写不分两种情况。如南方出版社《中考必备·化学》一书在印前质检中发现,稿件中4处将Ar与Ar混淆。Ar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其中字母A大写斜体,字母r小写正体并且下标。而Ar是原子序数为18的氩元素的元素符号,其中字母A大写正体,字母r小写正体不需下标。二者形虽似但意义迥异,编辑一不留神就会“看 走眼”。

(二)配图差错

这类差错在质检中占非常大的比例,如南方出版社数学教辅《新课程学习指导》中出现差错的地方为:三视图。画物体的三视图要严格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要求来画,然而质检中却发现此稿件没有按照规定,只是画了一个类似的示意图蒙混过关。

(三)题目差错

质检中发现,除了众所周知的超纲、题目有歧义、题目答案错误外,理科题目也存在少量政治问题。一般来讲,理科稿件涉政治较少,但在小学数学“比例尺”一节中却有涉及。如某题目设置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测量两城市间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但地图中却漏掉了南海诸岛,造成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四)其他差错

一是版式差错,如图片覆盖了部分文字、化学式断开另行。二是测试卷中分数差错,有的不满100分,有的多于100。三是量和单位不规范,如物理中将质量说成重量,将压强单位的中文符号牛/米2错写作牛顿/平方米。四是复合单位不加括号,最易出错的有比热容单位J/(kg·℃),表格中也多有此问题,如:v/(m/s)。五是数学中20(2的0次幂)经常被错写为2°(2度)。

二、以质检视角提升理科教辅质量的四点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阮光页指出,“编辑”与“质检”既自成体系,又具有联系。[3]从《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来看,编辑属于“中期保障制度”范畴,而质检则归属于“后期保障制度”。一本书的从无到有可以看作一条流水线,编辑在上游生产内容,质检在下游抽检“货物”质量。根据质检发现的差错类型,用质检的视角,由下往上回过头看,理科教辅编校质量的提升,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突破。

(一)务必实行文理分家

东北大学出版社米戎提出,图书质检呼唤“杂家”,质检人员应该知识“杂”一点,什么都懂一点[4],那么从质检的视角回过头去看编辑人员,编辑人员该不该“杂”?“杂”到何种境界?非也。编辑人员应该去“杂”留“精”,在自己的学科“专”一些。在自己的领域里往下扎根,扎深扎牢。与素质教育中文理大综合[5]相反,编辑务必实行文理分家。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一名文科编辑来说,系统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对数字的敏感性,不是短时间通过突击学习就能具备的,这正如语文中的“语感”不是三两天就能获得的一样。因此,文理务必分家,理科稿件万不可由文科编辑来看。

这点说起来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教辅季节性明显,加工节奏快,现实中不少编辑部都是来一本稿件,不管文科理科全部人分着看,迅速完成。笔者曾经质检过一本初中物理稿件,差错率高达万分之五点多,其中不乏低级错误,后来追根溯源寻找原因,竟是一位中文系编辑担任责任编辑。稿件中除了答案差错外,还存在图与题目不对应、大小写不分、正斜体不分等问题,甚至责编连物理中大写字母P和小写字母p各自的含义都分不清。只因当时理科编辑不足,他被“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担任责编。由此可见,这种操作模式速度提上去了,质量却无法保证,在市场上是要栽大跟头的。教辅图书文理分家势在必行,这是保证教辅图书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严格执行编校制度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指出:图书出版单位实行选题论证制度、图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图书重版前审读制度、稿件及图书资料归档制度等管理制度,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然而十年过去,教辅图书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因自身特点出现了各种问题,有的赶时间,抢市场,跳过“三审”直接编辑加工;有的因编辑力量薄弱直接找在校老师或学生校对;有的随意减少校对次数,理科教辅需要演算题目,耗时耗力,部分编辑减少校次,变“三校一读”为“二校一读”,或省去“一读”[6]。笔者在一次质检中发现,一本初中物理稿件,有这样一道题目: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为_____km/s。

正确答案应是3×105,稿件中却错为3×108。反映给责任编辑,一层一层地查三校样,查二校样,查一校样,最后一直查到作者的原稿,发现原稿就是错的,这应是作者把km/s错看为m/s而造成的。遗憾的是,经过了初审、复审、终审、责任编辑以及校对人员这么多双眼睛的审查,这样的错误竟然没有被发现。分析原因,一是三审责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走走过场敷衍了事。二是编辑和校对人员太过依赖编写老师,认为老师已经验算过答案,所以只是对文字进行了编辑加工,而没有一一核算答案。这并不是个案,质检中发现的不合格教辅,究其根本原因,70%都是没有严格执行编校制度造成的。三审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与“三校一读”制度,是长期以来我国出版单位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基本工作制度,教辅不仅不能例外,更因身份特殊而应加强管理,落实编校制度到位到人。

(三)巧妙运用技巧方法

有人会问,教辅时间那么紧,又要遵循“三审三校”,如何保证教辅能按时付梓?这就要求我们在编校过程中巧妙运用一些技巧方法。

1. 纸质稿与电子稿相结合。与纸质稿相比,电子稿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一本老教授编写的初中物理稿件,通篇使用的是“比热”,根据《热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4—1993),“比热容”才是规范提法[7]。编辑花了一上午一行一行地把“比热”找出来,费时费力不说,还有遗漏。后来使用电子稿,统一查找,再统一替换,三分钟就解决问题,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2.多利用互联网和拍题软件。理科的题目计算量大,尤其高考压轴题,难度很大,有时冥思苦想一上午也毫无头绪。这时,可利用互联网上名师解答视频,还有很多拍题APP也非常方便,遇到难题拍个照,立马有思路点拨,省时省力。

3.“前后中”校对法。笔者在质检中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大部分稿件前10万字的质量总是不错,但后10万字,差错就明显增多。分析原因,每一个校次都是从前往后,校对人员工作到后半部分容易产生疲劳,精力不如开始时集中,再加上时间方面的压力,极易草草收尾,后半部分校对效果明显不如前半部分。对此,笔者提出了“前后中”校对法。所谓“前后中”校对法,就是一校时从前往后按顺序校对,二校时从后往前倒着校对,三校时则从中间开始校对,然后依次向前后进行。该校对方法优点明显,对提高图书质量大有裨益。笔者在本单位试验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

(四)熟练掌握教学要求

教辅图书与别的图书不同,它有不同科目、不同年级,还有各种版本。不同版本教材的课程设置不同,对知识点的要求也会略有不同,教辅编辑应熟练掌握对应版本的结构、内容和特点,准确把握教材里每个章节、每个课时的知识点和重难点[8]。比如,一本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时类教辅中,有一课时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其中却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

解方程:2x+8=16。

这道题目就属“超纲”,“方程”这一概念在后面的课时才学到,本课时学生还不知道“方程”为何物,处理的方法应是,将“解方程”改为“求未知数x”。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就是因为编辑不熟悉教材,对教材各年级的知识点不甚了解。这就要求教辅编辑们要做到对教材知识烂熟于胸,熟练掌握各版本教材的异同、各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手握“干货”,才有可能发现稿件中极细微的与教材不同步的情况。

三、结语

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有着社会、人为等方面诸多的主客观因素,因此,想快速、有效地解决图书质量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9]为了切实提高理科教辅图书的编校质量,出版单位和编辑人员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编校人员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理科学科的特点与规律,严格执行编校制度,始终把“质量至上”的理念放在首位,使图书质量逐渐得到提升[9]。

猜你喜欢

编校教辅理科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我待教辅如初恋
教辅虐我千百遍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