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可能V了(个)假N”的语用义及其认知动因

2019-03-22郭家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构式形容词预期

郭家星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近两年,一个新的构式“我可能V了(个)假N”经常出现在网络和报刊媒体上,它源自于一个电竞圈玩家所说的“我可能喝了假酒”,这句话随后在网上迅速流行起来,并衍生出了各种类似的表达,如“网友:我可能看到了假老虎”(凤凰网)。本文将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即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中的有关理论概念整合而成的一种理论分析框架[1]”,探讨与“我可能V了(个)假N”这一构式相关的三个问题。

一、“我可能V了(个)假N”的结构特征及构式义

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构式是一个形—义结合体,有自身的语义和话语功能,且其大于构式组成部分意义和话语功能的总和[2,3]。这就是说,构式作为一个整体,其句法、语义或话语功能是无法从自身的构成成分中推测出来,也无法从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根据该定义,认为“我可能V了(个)假N”可以称之为一个构式,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构式义。

“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形式上类似及物构式,其中的变项为谓语动词V及宾语中的名词性短语N,量词“个”在某些表达中可能会被删去或替换,如“我可能喝了假酒”,“我可能招一批假高材生”(搜狐网)。

该构式最早是一位电竞玩家用“我可能喝了假酒”这样一句话,幽默地表达了他对自己喝酒后打游戏的表现未达到预期的不满,之后该表达迅速流行,人们将这一表达式中的动词和名词进行了替换,但这些衍生出的版本并未改变原本表达式的基本意义,都包含了事情结果偏离预期这样的意义,所以可以将“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的构式义概括为说话人(我)对已做之事未达到自己对该事预期的不满,例如: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出的感慨“为什么我越减越肥?我可能吃了假减肥药”,从前一句话可以看出,她服用减肥药的结果是越来越肥,所以她后一句话表达了对服用过的减肥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不满。

和其他的构式一样,“我可能V了(个)假N”对进入构式的动词也有语义限制。Goldberg认为,动词的意义通常可以看作一个由若干参与者组成的语义框架,动词通过其语义框架中参与者和构式中论元角色的融合从而出现在构式中。对于该构式而言,根据构式语法提出的语义一致和对应原则,能够出现在构式中的动词既要在其语义框架中凸显施事和受事这两个参与角色,又要能够使构式中已给出的施事“我”可以被识解为施事参与者的实例。除此之外,正如进入构式的名词受“假”的语义影响一样,进入该构式的动词也受其成分“了”的语义限制。在汉语中,当“了”出现在“V了O”构式中时,它是一个完成体助词,“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是对已经做过的事情结果的描述。因此进入该构式的动词只能是未尽完成义动词(mootfulfillment verb)或蕴含完成义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verb),如:打、看、跑等。

二、“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与其构成成分“假”的互动关系

由于该构式具有上述的构式义,认为“假”在“我可能V了(个)假N”中不能再被理解为非等级形容词,而具有了等级形容词(gradable adjectives)的特征。非等级形容词一般表示对事物的分类或区分,即对事物属性的定性,如黑白/彩色电视机。它们的语义满足条件即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也不会因语境变化而变化。一直以来,“真、假”这类形容词都被视为非等级形容词,它们可以用来给某一事物进行分类,其结果非真即假,非此即彼,无法用于比较即没有程度差异,并且对于它们的语义解读并不会因语境而变。

《剑桥在线词典》将等级形容词定义为:可以用于比较级和最高级或可以用“非常”“很”等词修饰的形容词[4]。等级性是等级形容词的定义性特征。当一个形容词具有等级性时,该词的语义在语义量级(semantic scale)中占据的是一段空间而并非一个点。由此可知,等级形容词具有程度差异,并且当判断“苹果大”这个命题的真值意义时,必须参照某一比较标准,若将一粒米作为这一标准,那么这一命题为真。而比较标准会因语境变化而有所不同,所以对这类形容词的语义解读也会因语境而变,以“聪明”为例,“小明考了一百分,他比不及格的同学聪明”这句话是合理的,但当语境变化后,它可能不再是语用合理的,如“小明考了一百分,它比牛顿聪明”。但是,这里的语境并不只是包括上下文这样的语言成分,还包括非语言成分,如说话人的身份、地位等。综上所述,认为以这些等级形容词的特征在构式的成分“假”中都有体现,比如下例:

(1)我可能上了个假大学(百度贴吧)

(2)我可能上了个假大学(搜狐网)

这两个表达都被用来表达一个概括性意义,即对已经进入的大学未达到“我”对大学预期的不满。例(2)是一个帖子的标题,其内容是网友吐槽自己上大学后发现大学里的一些制度不合理,并不是想象中大学该有的情况。例(3)是一则新闻标题,内容是学生抱怨上大学不如想象的轻松自由,还需要努力学习。这两个例子中的形容词“假”不再能将大学定性为“不具有正规办学资格的大学”,而需要一个比较标准来确定其真值语义。这个标准就是说话人对大学的预期,并且这一标准会因语境而变。尽管上述表达一模一样,但是由于说话人各方面的不同,他们对上大学的预想情况也不尽相同,对两个表达中“假”字的语义解读存在环境变异性。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受到“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义的限制,形容词“假”会发生语义变化,即在构式中它的语义会因语境而变化,需要通过存在语境变异性比较标准——某人的预期——来确定其真值语义。而这些特征都是“假”作为非等级形容词所不具备的特征,所以认为“假”在该构式中可以看作等级形容词。

当“假”作为非等级形容词,它可修饰的名词也是有限的,有些名词在逻辑上不能用它来修饰,如假春节、假饭。但在“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中,进入变项N中的名词并不受此限制,这正是由于“假”在该构式中语义变化的结果。而当出现与“假”的搭配的名词是非常规情况时,又使它在构式中的等级形容词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比如:

(3)我可能看了假春晚为啥觉得台下比台上好看?(华商网)

例(3)是网站一则新闻的标题,该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吐槽春晚舞台上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布置和表演者的口误,并将这些截图与台下坐的几位帅气明星的截图对比,意在表达晚会似乎还不如明星好看,显然这里的“假春晚”并不是一个“假”的常规搭配,它被用来表明这次春晚与言者预期中的春晚不符,所以标题中用“我可能看了假春晚”表达对看过的春晚未达到“我”对春晚预期的不满。

汉学届学者聂志平、田祥胜发现“真”和“假”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具有程度之分[5]。罗琼鹏提出用程度(degree)来表达等级性,“假”引导的量级结构包含程度的下限,“假”的等级性词汇语义为对某一事物原型(下限)的偏离程度。根据这一说法,可以将人们对于实施某事结果的预期看做原型,只要实际结果与之相比出现偏差,那么无论进入构式的名词是否为“假”的常规搭配,都可以被它修饰,因为在该构式中“假”表达的是等级性词汇语义。

综上可知,“我可能V了(个)假N”的构式义与其组成成分“假”之间的关系:构式赋予了它等级性,它也由此使所有名词都能够进入构式。

三、“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的语用义及其动因

“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之所以能作为如今网络和媒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丰富的语用义。语用义即是言者在语境中通过运用语言所意欲表达的意义[6]。它与语境有着密切关联,而抽象构式义对构式合成所产生的约束力可视为一种语境效应。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式的语用义与该构式对其构成成分的语义限制密切相关。下面将分别对该构式的四个语用义及其动因进行讨论。

(一)幽默义

鉴于“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的形成背景源于一句带有幽默色彩的玩笑话“我可能喝了假酒”,它首先就具有了幽默的语用义。它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我可能喝了假酒”这句话的使用上。此表达常用于不同语境下以达到幽默搞笑的效果,尤其是在电竞圈,游戏玩家用来幽默地调侃自己玩游戏的水平。随着“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的形成,这一幽默语用义逐渐成为构式所承载的语用义,人们在用它所衍生的其他表达式时也体现了幽默意图,例如:

(4)做纽约高中中文题, 我可能学了假汉语(深圳都市报)

例(4)是一则新闻的标题,它截取自一位网友的一句玩笑话。新闻的内容是,一网友在看了美国一所高中的中文试卷后,发现作为中国人,也很难给出答案,所以用例子中的表达来诙谐的调侃自己的汉语水平。而报纸以此作为标题,也利用了它的幽默意味,让读者看之一乐,达到了报纸刊登趣闻轻松搞笑的目的。

(二)创新义

一个表达式形式或意义的独特新颖是其能够广泛传播成为流行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来说,其创新度与两个搭配有关。一是构式中的构成成分“可能”和“假”的搭配。根据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2013),“可能”作为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或然性”之义[7]。因此,“可能”一词带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根据以上对形容词“假”的描述,该词本身作为非等级性形容词,具有确定性的特点。由此看来,“可能”和“假”这样两个特点对立的词是无法搭配组合的。但由于“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对其成分“假”的语义限制模糊了它的确定性,使这两个词出能够现在同一构式中,从而增加了构式的新颖度。二是构式中“假”和N的搭配。由于构式义的限制,使进入N的名词不受“假”的限制成为可能,而进入构式的名词与“假”的搭配越不符合常规,构式的创新度越高,构式的构式义和语用义越能够得到凸显。试比较:

(5)过完年东北虎胖成气球。网友:我可能看到了假老虎。(凤凰网)

(6)我可能长了个假脑子(豆瓣网)

例(5)中“假老虎”的搭配属于常规搭配,我们在其他表达式中能够见到这样的搭配,其创新度不高。但在例(6)中,“假脑子”则是偏离常规的搭配,它具有新意,因此也最能体现“我可能V了(个)假N”构式的创新义。

(三)概括义

“我可能V了(个)假N”多被网友或媒体来充当标题,它具有概括义是显而易见的。当说话人用该构式衍生出的表达式时,只是概括性的表达了自己对某事未达预期的不满,并未具体说明自己的预期是什么,该事在哪方面未达预期等详细信息,而这些内容只有通过说话人进一步的说明才能知晓。以例(6)来说,“我可能长了个假脑子”就是作为一则标题出现的,说话人用这样的表达来概括她在内容中具体所说的对自己脑子不满的地方:一记忆力不好,二是计算能力没达到自己的预期水平。又如下例:

(7)我可能复习了假书(微信表情)

这个表达是微信的表情图里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概况表达,它可以用来表达多个意思,如抱怨复习的书里没有预期中应该出现在试卷中的重点,或自嘲书里的内容比预期要难等,所以学生可以将这一表达用在多个语境中,例如回答“考的怎么样?”“复习的如何?”这类问题。

该构式的概括义与构式义对其成分“假”和进入构式的名词的制约有关。由于构式的语义制约,使“假”的语义解读必须依赖某一会随语境变化的标准,即说话人的预期,而这一标准又与进入构式的名词密切相关,因为说话人可以将与该名词所表达事物有关的任何方面的预期作为标准,换言之,只要该名词所表达事物在某一方面与说话人的预期有偏差,那么它就可以被“假”修饰。

(四)抱怨义

构式“我可能V了(个)假N”的抱怨义是从它使用之出就带有的语用义。尽管这一语用义并不会出现在每个表达式中,但它已经成为了主流,如下例:

(8)我可能过了假春天。冷空气来袭,烟台今天局部有大雪!(凤凰网)

例(8)作为一则新闻标题,描述的是烟台春天下雪这一反常的天气情况。人们通常对春天的感受就是阳光明媚,冰雪融化,但现实却与之相反,这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抱怨。所以该新闻在标题中用“我可能过了假春天”来幽默表达人们的心声,即对于这一异常天气情况的抱怨。

猜你喜欢

构式形容词预期
认识形容词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析师一致预期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