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视角解读
2019-03-22杨艳玲
□杨艳玲
地缘政治是根据地理条件、政治格局、地域形式等分析区域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的政治学说,也是处理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一带一路”是内容丰富的国家战略规划与合作发展倡议,也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宏大历史进程。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不是西方国家眼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过分渲染“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义并不符合其战略初衷,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给中国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地缘政治影响。所以,应当全面审视“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意义,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困境及突破路径。
一、“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一带一路”是以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为战略手段,以各国多元、自由、和谐发展为战略目标,以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为战略内容的国际倡议,也是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涉及60多个国家与40多亿人口的国际性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内蕴了和平共处、和谐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国际关系理念,包含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的战略诉求。地缘政治是凭借地理空间态势所进行的政治博弈和权力博弈。地缘政治理论认为,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地等地理因素对国家利益、国家战略等具有重要影响,体现了以地理空间态势进行权力博弈的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呈现出纵深发展的态势,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沟通、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社会变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深刻而广泛的国家竞争也将国际社会变成了巨大的“竞技场”。在这种时代语境下各国源于地理环境、地理资源等所产生的政治互动越来越激烈,国家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许多大国都提出了明确的地缘政治战略。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的地缘空间包括亚欧大陆的中心及边缘地带、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通道,这些地区是世界各国都非常敏感的经典地缘政治地带,美国就提出了针对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试图建立“中亚—阿富汗—南亚”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经济体系,以削弱中国、俄罗斯等国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在这种时代语境下“一带一路”倡议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浓重的地缘政治烙印。对崛起中的中国而言,只有突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束缚,建构适合中国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才能更好地落实全面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时代语境下“一带一路”倡议被赋予了优化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历史使命,成了中国进行陆权建设和海权建设的地缘政治大战略,也成为中国建设亚太利益共同体的地缘战略。所以,应当以地缘政治思维谋划“一带一路”建设,将地缘政治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文化、外交等层面,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优化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二、“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急剧提升,中国已无法通过“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式实现大国崛起,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国际关系网络和地缘政治格局,成为地缘政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虽然中国身处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之中,但是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地缘政治资源,美国、俄罗斯、印度等早已在中国周边谋取了地缘政治优势,并且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
(一)沿线国家存在战略猜疑。“一带一路”倡议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性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影响和改变现有地缘政治格局,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崭新地缘政治格局,这些引起了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国家的战略猜忌,这些国家担心中国控制本国政局和经济命脉,常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持有怀疑心理和抵触情绪。比如,许多沿线国家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存有疑虑,不愿让中国参与港口、铁路等大通道建设,中缅两国的铁路项目、“中—吉—乌”铁路项目、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等都是由于战略疑虑而被迫搁置的。再如,许多中亚国家都担心沦为中国的商品倾销地、资源和能源供应地等,对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持谨慎和排斥的态度。此外,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会改变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某些国家或地区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节点,这种地缘政治变化会引起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博弈,从而给“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的纷扰[1]。
(二)其他大国的战略排斥及对抗。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色彩,“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地缘政治格局,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必然会颠覆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是全球霸权,在亚太、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然会影响美国的战略利益,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针锋相对,“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触及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也必然会遭到美国的战略挤压和打击,而美国搅动南海局势、打造美日印同盟等就是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此外,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竞争者,日本、印度等不愿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必然会在战略上进行搅局,这必然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2]。
(三)沿线国家内部动荡不安。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丝路沿线国家与“世界动荡之弧”具有较高的空间吻合度,这些多为民族矛盾复杂、宗教冲突不断、政治动荡不安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缅甸、斯里兰卡等丝路沿线国家都面临着贫富分化严重、政局动荡不安、民族矛盾不断、武装冲突频繁、基础设施薄弱、经济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再如,在中亚、南亚等地区的恐怖主义肆意泛滥,中东、南亚、中亚、新疆等地区的“东突”组织已连为一体,“东突”组织与极端宗教势力相互勾结,频繁制造恐怖主义活动,已成为许多丝路沿线国家的社会“毒瘤”。“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会牵涉恐怖主义、民族主义、宗教冲突等地区矛盾冲突,使中国陷入“捅马蜂窝”的尴尬境遇[3]。
三、“一带一路”倡议地缘政治挑战的应对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是横跨亚非欧的国际性大战略,也是以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基本目的的合作倡议。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还肩负着优化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深化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命,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政治意义。所以,应当从地缘政治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建设,以和平共处、和谐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态度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建构。
(一)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地缘政治目标,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和战略猜疑,严重影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当坚持以邻为善、睦邻友好、安邻富邻的基本原则,优化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关系,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同时,应当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指导思想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和项目建设,消除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基建项目、能源开发、经济合作的担忧和焦虑,化解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战略猜忌。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充分了解沿线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等,根据沿线国家的现实状况推出切实可行的合作项目,以更好地争取丝路沿线国家的理解和支持[4]。
(二)积极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的地缘空间包括亚欧大陆的中心及边缘地带、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通道,是世界各国都非常敏感的经典地缘政治地带,“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触动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大国的“神经”,引起美、日、印等国的战略猜忌与挤压。所以,应从地缘政治视角审视“一带一路”建设,正视美、日、印等大国在沿线地区的战略利益,并以新型大国关系化解中国与其他大国的战略冲突。在新型大国关系建构中,应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战略重点,增进中美两国的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建立中美定期会晤机制、中美反恐合作机制、中美政治沟通机制等中美合作机制,增进中美两国的交往和互信,加强中美两国在反恐战争、朝核问题、国际犯罪、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减少中美两国在亚太地缘政治问题上的战略猜疑和战略误判,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此外,应当改善中国与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关系,与这些大国建立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5]。
(三)共同开展地缘政治安全治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冲突严重、民族矛盾尖锐、恐怖主义泛滥、地缘关系复杂、大国利益交织的地区,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组织等在这些地区肆意泛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资本输出、项目建设、派出人员等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恐怖主义、宗教冲突、国际犯罪等必将会严重侵犯中国的海外利益。所以,应当将地缘政治安全治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度安全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国际犯罪、宗教极端组织等,共同维护地缘政治安全。比如,可以与沿线国家开展反恐双边立法,建立反恐情报共享机制、反恐行动合作机制等,建构相互合作的反恐共同体,以更好地应对肆意泛滥的国际恐怖活动。同时,应充分尊重沿线国家的文化和宗教多元性,发挥宗教组织的正面功能与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人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必将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强化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战略优势,但“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必然会触动其他大国的地缘政治利益,甚至会产生不可预料的战略风险和政治挑战。为此,应从地缘政治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倡议,积极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