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制造大类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2019-03-22曹月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曹月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0)

所谓的“工匠精神”,也就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道技合一、敬业乐业等职业精神的代名词,为了适应我国新阶段的“中国制造”整体趋势,“工匠精神”正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所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可以通过资格认定、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国际交流、制度建设等多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渠道共同使用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一点点渗入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各个步骤环节当中。该文中,我们将对这一点进行深入探讨的分析。

1 “工匠精神”的历史内涵、意蕴与不同诠释

所谓的工匠,在我国古代也就是指各行各业从事于手工制造的工人群体,也被称为“手艺人”,钟表匠、皮匠、铁匠、木匠等都属于工匠的范畴;在我国古代,手工技术文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先进、发达的,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这一点在《天工开物》《考工记》当中都有记载。

1.1 “工匠精神”在我国的历史意蕴

1.1.1 坚持的革新鼎固、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

在我国古代与现在有一点是通用的,那就是工匠的能力从来不仅是“造物”,也包括用身边拥有的其他事物来制造出新的,也就是“创造”,例如说鲁班、庖丁、黄道婆等人都是我国历史中传说级别的工匠。也不仅仅限于东方,在西方也仍旧有着这种宝贵的价值追求,仅仅依靠拼搏的意志与纯粹的信念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创造出了若干改变了世界的发明,例如说托马斯·爱迪生、怀特兄弟、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关键词“推陈出新”“精雕细琢”正是“工匠精神”的需求。

1.1.2 无所畏惧的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职业风尚

工人作为社会当中较为辛苦体力、又不可缺少的职业群体,吃苦耐劳成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更何况吃苦耐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要坚持持之以恒,不能怕吃苦,永远对于刻苦钻研保持热情。

1.1.3 谦逊的授业解惑、尊师重道的诗道精神

在我国古代,尊师重道,“师徒相授”也同样是“工匠精神”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匠精神”最质朴真诚的表达。

1.2 “工匠精神”在当代的不同诠释

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间万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工匠精神”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似乎在追求利益的企业背后,“工匠精神”已经被遗忘了;然而随着我国人均素质的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一直在期待着“工匠精神”的回归。

1.2.1 对于团队真诚合作的精神

在当代,团队精神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应当是最重要的;尽管团队精神在古代为了生计的独来独往的“工匠精神”也较少体现,却在当下越发显得重要了起来。没有能再能像过去古代人一样依靠独门绝技行走于江湖,需要我们的部分学生收敛在家中张扬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团结合作,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已经越发成为适应时代发展、保证工匠团队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1.2.2 对于职业一丝不苟的态度

始终保持对于自身工作方面的完美追求,不怕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花费精力和时间(这正是工人所需要的),保证工作的细致与周全。

1.2.3 对于创新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与古代“工匠精神”并无不同,创新在当下仍旧是关键所在。

1.2.4 对于专业的敬业与专注

保持对自己工作的热情与热爱,对于该专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始终保持关注,严格以职业要求对自身进行要求。

1.2.5 对于产品品质千锤百炼的追求

对于自身的产品反复进行完善和改进,做到精益求精,同样是我国目前“工匠精神”所不可缺少的。

2 当下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

我国曾经的“工匠精神”至今仍在熠熠生辉,我们有鲁班、有黄道婆、也有李时珍,有无数巧夺天工的能人巧匠使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到如今,但却有更多我们职业相关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为什么那么多产品出现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发展前景不甚乐观?通过对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学生及企业调研,不难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两点。

2.1 产业化的教育

“工匠精神的缺失”,从整个国家近十几年教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来看,应该是不无关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大量扩招,学生自身素质的急速下降,致使整个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的思想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变和问题。

2.2 急功近利的风气

当学生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成员之一,倘若想要在本职上有大发展,“工匠精神” 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不断地对于知识进行钻研、对于技艺进行追求,能够兢兢业业、恪守本分,不惧困难和吃苦;然而,这些要求,却正是我们的学生所缺少的。当下大多数企业所追求的“见效快、周期短、投资少”心态本身就是病态而扭曲的,却直接导致我们的学生之间蔓延开了急功近利的风气,“想得太多,读书太少”。

3 对于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学生制定“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及方案

3.1 对高职智能造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施

在该校,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的节目,邀请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优秀毕业生定期举办工匠精神宣讲,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解读,积极开展以精业敬业为精髓的职业教育等为内容的专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习得“工匠精神”内涵,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2 日常行为管理中加强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日常管理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

采用多种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强日常行为管理,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在宿舍、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元素,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育全过程。

这一教育管理可以细化到学生行为管理、文明宿舍创建、戒烟行动、社会服务各环节,为将来走上职场而提前磨砺勤业、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主文明的良好素养,提高我们的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自觉和自信。

4 将工匠精神意识的培养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4.1 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于专业课程改革之中心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不同专业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明确人才培养的素养目标。最终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专业课程改革及课程考核评价当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将企业的管理方式融入课堂实训中,让学生感受贴近职业岗位的仿真实训环境,同样能够对于培养“工匠精神”起到有效作用。

4.2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育人,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

校企合作同样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效融入企业技术及企业化管理,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则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组织学生企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企业顶岗实习走进工厂、企业、车间,零距离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熏陶。

通过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形式,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模式,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企业规范管理及企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创造条件。

在该文中,我们通过对“工匠精神”的细致分析和介绍,提出了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制造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如何引入“工匠精神”,以期能够为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