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构建探讨

2019-03-22李欣楠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困难高校学生资助

李欣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众所周知,教育是整个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基本,因此,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引进新理念,完善自身教育工作,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员。当前在我国各高校中,存在有诸多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学校在对学生开展资助工作时,要结合当前学生个体需求,对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完善,以便能够培育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构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原则

(一)坚持将思想教育、心理帮助与经济资助相结合,有效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各高校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在构建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经济自主、心理帮助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行扩招政策以及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使得更多的高校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促使我国社会教育能够公平公正的发展[1]。早在十六大政府报告中便对高校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要将高校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高校不仅要保证每一位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读起书,还要确保贫困生的德智体美能够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时,不仅要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与心理帮扶,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二)坚持将思想教育、心理帮助与经济资助相结合,才能巩固助困工作的效果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高校如果一味的注重对贫困生进行物质救助,那么将会导致部分贫困生对物质资助产生“靠、等、要”的思想,认为接受高校的物质资助时理所当然的,长此以往会导致高校资助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因此,高校在构建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时,一定要将心理帮助、思想教育与经济资助相结合,使得高校贫困学生能够自强、自理、自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使学生能够努力进取,奋发成才。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构建策略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指导高校构建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其教育宗旨是要培养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与自我生存能力,以便能够使得学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结合科学发展观理念内容来看,其中蕴含有满足人的发展、人的需求等主体,这些理念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高校想要打破以往工作模式,就需要将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现实的人”来看,全面掌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多方面促使高校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2]。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充分结合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与现状,从理念上、机制上、内容上不断创新,以便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使学生自身能够不断完善、长久发展。

(二)建立多维的励志方式

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受资助学生的励志引导、价值观教育。学校在对学生开展资助工作时,一定要将资助工作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以便能够有效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有效落实资助工作,避免出现为了资助而资助的现象。资助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有效化解学生困难,为困难学生传送温暖,促使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由此可见,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与价值观,将单纯的以贫困为资助依据的方式改变为以贫困但是能力提升占据重要地位[3]。只有将价值观教育、励志教育与学生资助工作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鉴定自身信念,促使高校自主工作有效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身为一个长期工程,对于高校育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传统的以学生贫困为依据的资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发展、社会发展。针对此问题,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将经济资助、心理帮助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并且不能一味的以学生的贫困程度作为资助依据,以免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在资助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进步情况,建立多维的励志方式,为学生个体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困难高校学生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选择困难症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