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策略
2019-03-22张楚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
张楚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
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的新闻学专业面临了向整个传媒行业输送新鲜血液的任务。上世纪六十年代,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Andy Warhol)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 分钟。”这句话提前预言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又快速消亡的时代——消费时代,媒体时代。众声喧哗,留存短暂。既轻易又迅疾。
我国的新闻学专业诞生于1918年,关于新闻学学科建设和改革的呼声一直都在,目前我国新闻学专业体量很大,新闻学也是较为广泛的专业。面对很大的人才缺口,面对我国传媒业发展的繁荣景象,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今天,新闻教育增强实践性,也是时代的呼声。尤其是作为非重点院校,地方院校,民办院校如何创新培养模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闻学专业教学的要求
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直面现在市场的需求,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必然需要。新闻学对于学子的一大要求就是“活”,灵活地把握市场动向,灵活地利用新闻敏感,灵活地掌握融媒体时代所需的多项技能。新闻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新媒体时代行业所必需的技能要求。从世界上第一个新闻专业开设以来,我们就知道,这个专业与人们对实用与新鲜讯息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
(二)学生发展的要求
20 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开始有了“新闻无学”的争议。目前来看,“新闻无学”是少数派观点,但仍有一些观点认为,新闻学不像医学、法学、音乐、表演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壁垒,新闻学专业门槛较低,新闻学专业是否有意义存在成了一段时间的讨论议题。新闻学上手就能写,导致很多人以为没有专业要求,消息格式错漏百出,深度报道没有内容,新闻评论观点奇突遭人嘲笑。新闻学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可以在切身实践的情况下领略行业的艰辛与机遇,并且真正地成为一个规范、合格、有水平的新闻工作者。
二、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新闻学院课堂内实践操作训练主要是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开展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新闻采编、评论、解说、制作、编辑、排版的各个环节。课堂内实践操作是指将业内的新鲜空气代入课堂,开展数据新闻比赛、创新学分、新闻评论、深度报道评奖等方式。
三、当前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就
(一)实践教学方法渐渐成熟
在课程设置不断创新和以评促建的大环境下,大多数高校新闻学专业都积极学习将实践教学具象化的方法。实践教学非常受到学界推崇。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千篇一律,思维还是有所禁锢。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开始将实践教学进一步落实。例如,采取创新学分,增加固定的实践基地,以及扩大创新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等多种方法。
(二)部分高校建立了数据新闻实验中心
为了更紧密、更实际地联系业界,许多高校建立了与实践教学紧扣的设备中枢。“互联网之父”蒂姆·伯那斯·李(Tim Berners Lee)曾说过:“新闻的未来,是分析数据。”但目前新闻实践主要集中于行业内部,且在数据抓取技术和与新闻敏感的结合上相对落后,实践层级也比较粗浅。学界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积极开展了基础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和数据新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建设了网真电视演播厅,传播效果实验室等9 个实验中心,某种程度上说,本科教学评估也达到了“以评促建”的效果。
(三)建立了多种专业技能结合的实践基地
很多高校为了自身生源的实习和就业,积极寻求与媒体的合作,努力在媒体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甚至源源不断地将自己学校的生源输送到当地的媒体,这样的举措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并且达到了校企合作的良好效果。一些民办学院,树立了将传统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网络传播、人工智能相结合,紧扣业界现实,努力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的传统新闻学素养扎实的基础上,同时掌握作为融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应具备的技术积淀。这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并且使学生真正融入业界成为一种高度的可能。而一些著名高校,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则源源不断地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核心媒体输送自己的生源,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双方的观念偏差
很多传统的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机械地应付着上课和考试。因为,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大多数新闻专业学生,还是传统的文科学生的被动,没有培养新闻敏感,主动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的意识。其次,很多高校虽然修改了培养方案,试图将教学引向实践化方向,但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时仍然想法老套,将大部分课程设置为理论课,且教师往往毕业于新闻专业但常年在学界,不够了解业界,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脱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仅仅是设置了实践教学的制度,但是整套制度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仅仅是流于形式,使实践教学的后续和管理不够完善。
(三)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目前高校新闻学课堂存在一定的脱离实务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师多数属于硕博等高学历,一直在学界,鲜有业界经历。所以存在教学内容老套,教材编排过时,不了解业界最新动向、授课脱离实际等多种问题。近年来,慢慢有一些资深媒体人愿意到高校担任教师,国内一些重点大学譬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率先做了这样的尝试,但双师型教师在新闻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还是偏低。
五、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对策
(一)实践教学过程系统化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的系统化进程。让实践教学成为与授课教学紧密相连的一条产业链,开设新闻学专业的学校应当尽量培养稳定的实习基地,固定的媒体合作伙伴,并完善相关的实习保障制度。使学生的实习有序、稳定,长期、系统化。
(二)课堂教学实践化
实践性高的课堂教学不是一句空话,需要长久的积淀和系统地努力。我们要高度实践化的课堂,就是要现有的课堂活起来。我们的教师走出去,自己先呼吸到业界的新鲜空气。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倡导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学生生活在网络化时代,他们的很多建议与融媒体环境密切融合,更加符合受众接受习惯。
另一方面,课堂上应当将传统的新闻学理论与实践密切融合,我国的传统新闻学理论历经几代新闻人的革新,已经越来越趋向完善,但是我国的大众传播学理论大多翻译自西方理论家,将西方理论直接植入我国现状,难免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理论的本土化改造,也是课堂教学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让学生习惯人工智能与科技发达时代的媒体人的新闻敏感与新闻嗅觉,引入数据抓取技能培训和人工智能训练。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媒体的稳定合作,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同时完善相关的大学生实习社会保障规章,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