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产业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2019-03-22侯林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理论课学院院校

侯林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产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的文化载体

产业文化是产业员工在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凝练与筛选而逐步形成的产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其精神状态。现代产业主要包括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劳动者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环境。现代产业文化既有爱岗敬业、尊敬师长、团队合作、诚实守信、谦虚自省、奉献企业、遵纪守法、责任意识、注重质量等职业素质,也有现代产业科学的生产方式、合理的劳动组织和规范的管理流程等核心内容。

产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的文化载体,高职毕业生都将汇入产业大军,成为产业的一分子。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产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性人才,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立德树人”和“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而且他们要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生产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还需要大学生能够接收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规范,具备产业要求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意味着高职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认同并适应某种产业文化,具备产业文化素质。产业文化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社会道德、行为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切实有效的产业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大学生认知和践行职业行为准则、职业行为规范,了解优秀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收产业文化熏陶,认可产业文化规范,使高职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接收企业的工作文化、思维方式,在心理上、行为上、文化上都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因此,加强高职大学生产业文化教育,帮助高职大学生适应未来就业企业的文化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是校企文化层面融通的必然。

产业文化是某种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包括企业文化、行业文化、职业文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它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所讲授的内容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法律思维等内容,这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在产业文化中找到很多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案例资料。因为产业文化中蕴含大量的爱国主义、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尊敬守法、诚实守信、改革创新、团结友爱等因素,这些生动的、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产业故事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落细、落小、落实。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相同,该书理论性强、内容丰富,但是与高职院校联系不够紧密,高职大学生理论基础差,不喜欢理论教学,喜欢案例教学,而产业文化的内容符合这一需求。另外,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实行集体备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不同专业群学生上课时使用相同教学资料,教学内容尚未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故不能引起高职大学生的专业共鸣和感情认同。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现状,亟需大力推动产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业文化素养的现状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是关键。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专业限制和工作经历等原因,他们对于产业文化认识严重不足,这将直接影响到产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多是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历史、法学等人文相关学科,基本没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普遍状况,他们对信息产业文化、电子产业文化、机械产业文化、商业文化、食品文化等产业文化知识了解不多,甚至是完全不懂。另外,很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迈进教师岗位的,对企业、产业文化没有接触,没有亲身体验,很容易犯纸上谈兵的错误。因此,培育具有产业文化精神的技术人才,亟需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问题。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路径

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进企业,亲身体验产业文化。文化是要亲身感悟的,尤其是产业文化,是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理解和认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为没有从业经验,对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不同岗位的角色和责任缺少直接感受,对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不清楚,也就不可能对企业文化有切身感受和体验。所以,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定期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企业参观、调研,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员工深入交流,他们就能亲自感受和领悟产业文化,积累大量一手教学案例素材,才能更好地将这种认知和体验带到课堂上,融入和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学院和企业三方交流合作平台,了解产业文化动态。在学校的支持和统筹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学院和企业组成产业文化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本产业文化知识和最新文化动态,也可以邀请本校的专业课教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座谈会,通过三方共建,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产业文化知识,了解产业文化动态,只有将优秀的前沿的产业文化武装教师头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素质,才能用优秀的产业文化引导学生。

开展产业文化的专题研究,系统掌握产业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现有资源,联合不同专业学院教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依托这一载体,开展商业文化、信息产业文化、电子产业文化、机械产业文化、汽车产业文化、道路产业文化、食品产业文化、航运产业文化、农业产业文化、林业产业文化、牧业产业文化、艺术产业文化等专题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挖掘不同产业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资源。

营造校园产业文化氛围。校产文化融合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学院、汽车学院、电子学院、商学院、石油学院等不同专业学院应该积极开展学院文化建设,把本产业典型的人物、故事、企业精神等产业文化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张挂宣传牌,如石油学院张贴中国石化的企业精神是“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企业宗旨是“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诚信规范、合作共赢”。通过营造产业文化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收产业文化知识。

猜你喜欢

理论课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学院掠影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