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及实践路径探析
2019-03-22骆育芳
骆育芳
(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物联网、云计算把各式各类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的支持,世界也离不开我国的创新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其核心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这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理念是一致的。“共享”意味着人人为发展贡献力量,人人享受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力倡导“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共享”发展理念的由来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
“一带一路”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西汉时期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期班固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这条道路的开辟,方便了各国使者、商人和传教士的自由往来,在与西域进行贸易往来、相互学习文化和技术过程中,对带动汉朝和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就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指自秦汉以至明清时期,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岛,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此通道的开辟,也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唐朝时期,在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称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就是我国最早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叫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我国了解世界以及让世界知道中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和沿线国家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对带动我国和沿线国家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享”发展理念随处可见。“众生平等”思想中,强调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众生平等的思想来激励众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儒家“仁爱”思想中,倡导统治者要施行亲民爱民的仁政,要有仁爱胸怀,坚持仁爱之道,说明了坚持仁爱,从道德观念上论证了“共享”的合理性,说明了“共享”是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1]。
律法清严中的“共享”元素,注重持戒守律,注重规范治理,注重自我约束,注重品格的清正严肃。《道德经》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之所以有烦恼,就是由于人心中的“自我”,如果超越自我,人还会有那么多烦恼吗,就是说人的本性要不被外界所左右,才能达到修身养性、无欲无求,才能形成无私无我的高尚品质。
和谐大同中的“共享”意蕴,《管子》说:“蓄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2]体现着用道、徳来养民,以崇高的文明道德来教化引导,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中“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理念应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全世界各国“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精神,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是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不断充实、丰富和发扬光大,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中国经典人际伦理观推广至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进而在上合组织大家庭被逐步认同和接受的过程。
(三)“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是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和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其中蕴含着“共享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而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价值的彰显,集中体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城市统筹协调谋发展、集思广益惠民生,下大力气全面攻坚克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的决心。
“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对沿线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商、共建、合作、共赢”被许多国家所认可,在全面攻坚克难、精准扶贫上,下大力气,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人人参与改革发展的实践,人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在“共享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为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相适应,与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契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洞察各地发展现状的情况下对我国发展面临形势的新认识、新推断,“共享”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理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3]。共享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能有效增强发展动力。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应对崭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国际和对外开放的角度而言,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采取的开放型发展措施,积极推动我国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为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对国内而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主要涉及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等沿边地区,为进一步激活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释放创新发展新动力,优化国内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有机联系,使区域经济发展获得动态平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根植发展优势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没有“共享思维”就不能称之为共享,共享应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发展的始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提出的,联系世界东西经济发展,一条具有很大潜力的经济发展长廊,“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同样具有明显的“共享思维”,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共享”发展理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理念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突出表现,共享发展的主体就是人民。2016年初,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对共享发展的主要内涵进一步作出具体阐释,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4]。共享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必须要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准则,积极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分享发展成果的良好机制,实现全体人民能够公平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在处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时,达到人人公平正义、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达到发展和分配的良性互动,既注重效率,更注重公平。“一带一路”倡议下,共享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相吻合的,共享发展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核心要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富有深层次含义的理论体系,蕴含着国际和国内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6]。就国际层面,强调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都是主权独立、地位平等的国家,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各国应共同携手共商共建共享人类美好的共有家园;就国内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使命,需要各国人民都积极承担起参与者和受益者的职责,为共商、共建、共享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不断地把消除贫困作为共享发展的核心目标,让每一个国家的民众合理的要求和合法的权益得到满足,增加全球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共享发展”理念在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基础上,成为不断提高人民发展的向心力、国家发展的凝聚力的核心理念。“共享发展”理念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全社会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因素。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与我国各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与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不可分割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显著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时指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展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发展”[8]。首先,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结合各区域自身发展特性,寻找发展规律,在考察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谋发展出路,制定出各具特色的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模式,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区域良性互动,有效实现区域健康合理发展;其次,在推动区域全面协调发展中,必须发挥好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对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帮扶力度,实现各区域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最后,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各区域党的领导干部就要勇于创新、下大力气、攻坚克难,在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根据各地区自身发展的特点,谋发展出路,发挥好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二)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又一大发展难题,总书记还指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其实质就是,将效率和公平提升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中,初次分配、再分配不仅要注重效率,更加注重公平,健全约束激励制度,提倡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使劳动者劳有所获;最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均衡各地区的社会保障资源分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人民共享社会保障资源,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城乡居民都能均衡地享受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优惠,在生活上再无后顾之忧。
(三)促进精准扶贫实施
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深层次推进精准扶贫、尽快较少贫困人口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是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所在,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应该将国家政策和制度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根据当地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当地贫困人口进行摸底排查,找出致贫的根源,从源头抓起,秉持着不放弃、不遗漏的原则,确保将贫困人口做出详细的摸底排查;第二,重视贫困地区领导人的培养,根据地域特色,建设相关的特色产业,吸纳该地区贫困人口参与到特色产业的建设项目中,并同时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三,针对个别家庭,由于缺乏劳动力而导致的贫困问题,应具体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国家救济或帮扶的措施,实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个人的目标。促进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是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有效对策。
四、结语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核心理念,而“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我国总体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共享发展”理念是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集聚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所谋求的发展就是共享发展,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