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浅析

2019-03-22丹,潘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体系

姜 丹,潘 磊

(沈阳工业大学,沈阳 110870)

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体系。这说明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国家已经提出了制度性的指导方向和保障。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1]。在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前提下,高校研究生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评价直接关系到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如何构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是现实迫切的需要。

一、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样,是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全面正确地把握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因此,更需要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展变化的理论、价值理论等内容,对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指导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2]在此理论的指导下,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在遵循辅导员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能实现研究生辅导员的自身价值,又能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辅导员工作的总体要求,真正实现高校研究生辅导员体力、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即全面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相互转化过程中,也要遵循发展变化的规律,对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发展规律、认识评价也就不可能一成不变。相应的工作评价体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与时俱进,并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创新、发展和检验。

二、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实践价值

(一)明确辅导员职责要求,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有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职责”,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研究生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能够促使研究生辅导员明确工作职责要求,有了指导性的文件精神,形成自己责任与职责都明确清晰的工作格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提高辅导员个人素质,提升学工队伍整体水平

构建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一方面有利于辅导员自己对照考评结果查找问题,并加以改进[3]。评价指标的确立及权重的分配,对于辅导员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具有针对性,进而加强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评价体系的构建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地了解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方便,了解其现状、发展及问题,进而对整个队伍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和指导,有利于提升整个学生工作队伍水平。

(三)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面发展也即身心健康。构建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可以从多方面促进辅导员职责的发挥。辅导员自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可以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其工作能力强,积极进取,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其工作绩效好,说明通过辅导员的努力,学生在个人学业、班级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

合理的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素质、工作职责等实际情况,从而对辅导员工作起到保障的作用。评价体系构建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工作的特点遵循导向性、系统性、有效性的原则。[4]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评价的范围、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等多方面维度。以S大学为例,构建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

(一)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评价范围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做了规定,因此,评价体系也要从这些范围进行。

第一,工作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要恪守职业守则,如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等;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工作职责。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职责,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是评价体系最基本的要素。其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这些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指标都应该是评价体系的范畴。

第三,特色工作。为了评价更直观,除了其他的评价条件,S大学充分以人为本,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单设了特色工作一项,包括辅导员撰写论文、个人或者学生荣誉加分项,相当于辅导员工作绩效。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不能仅仅根据结果来确定其成绩,所以,评价体系中也要包含一些人性化的、直观的绩效。

(二)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主体

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学风建设,再到日常管理,所以,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高考核评价的可行性,应该选择与辅导员利益直接相关的考核主体。[5]不同层面的、跟辅导员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人群,S大学的评价主体包括领导、同事及学生三个层次。

第一,领导评价。领导分为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两种类型。各个层面的领导对辅导员工作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不同部门的领导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不同,因此能够有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第二,同事及自我评价。同事间相处时间较长,相对更为了解,但是主观性太强,因此,S大学没有将同学院同事间的互评或者不同学院同事间的评价划入评价体系。而是将跟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同事的评价作为一部分考量结果,这部分同事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辅导员工作情况。这部分也包括辅导员自我评价。

第三,学生评价。此学生一定为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学生的评价从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主体的评价更有权威性。从辅导员所带的全部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三)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内容

S大学辅导员评价体系是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其中,定性考核是分类指标,主要分为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三类分别评价,对被考核辅导员的考核表各项内容给出A、B、C、D四个等级,按照一定的比例折合成分数。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定量考核内容。

在评价辅导员工作绩效可供参考的定量考核指标中,结合不同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内容跟所占比例有所不同。目前形势下,各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中,具体内容大致从辅导员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划分[6]。但不同高校实际情况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S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量化评分标准中包括六个项目,分别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50%)、学生班级建设(15%)、学风建设(20%)、校园文化建设(7%)、党团组织建设(8%)和特色工作(加分项),共计27个指标,体现了辅导员工作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学风建设所占比例较重,各占50%和20%。日常管理工作考核包括安全教育、深入宿舍、晨练管理、工作记录、计划总结、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评奖评优工作、学生工作档案、会议制度、困难生工作、学生谈心谈话工作和家长沟通工作等指标,分别设定具体权重、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并说明备注具体情况;关于学风建设方面,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重点,就是要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这个项目包括辅导员工作深入课堂、评优工作、学籍处理和考试违纪情况四个指标,所占比重也较大。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反过来促进学风建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在特色工作这个评价项目中,通过论文加分和荣誉加分两项指标来合理化地评价辅导员工作,但是定量指标不能完全充分地体现辅导员工作成绩,所以,S大学正致力于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加一些人性化的评价指标,来促进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生辅导员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