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娜女王法》出台前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9-03-22文基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印刷术安娜印刷

文基梅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娜女王法》是西方文明的衍生物,构成了当时17、18 世纪的欧洲政治经济结构变迁的一部分。任何法律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往往是对其背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变迁,经济活动现状所作出的动态回应。

一、《安娜法》出台前出版印刷传媒产业的发展情况

1448年身为金匠的古登堡基本完成了金属活字铸造和印刷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借助资本的力量,很快走入实用阶段,文化印刷出版产业迅速的发展壮大,大量人才投入到新产业中,如1468年,原古登堡印刷厂在瑞士巴塞尔经营印刷;1465年,富斯特厂的两名技术工人在意大利罗马市郊建立意大利首家活字印刷厂;法国也在1458年便派人去德国学习印刷技术;1475年西班牙人开始使用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1475年荷兰建立印刷厂;1477年,英国最早的印刷厂建成。据资料显示在其后的五十年内就在欧洲出现了大约三万种读物,这些出版机构已印刷了600 万至1500 万册书籍,超过罗马帝国陷落以来书籍出版的总和。[1]16 世纪的出版数量更是惊人。新技术助推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出版业已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2]

可见,西方出版产业在古登堡印刷术之后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产业化,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生产系统,一个个印刷技术难题被突破,印刷工艺和设备大大改进,印刷成本降低,印刷效率提高。印刷术将智识和文化的创造力转变成一项协作事业,印刷工人、技师、商人、教师、抄写员、翻译者、艺术家和作家都把自己的技能、资源和智慧投入进去,这项有利可图的事业迅速传遍欧洲,印刷术带来的是一场产业革命,进而自下而上引发社会变革。

二、《安娜法》出台前的技术变革引发社会变革

产业领域的新变革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涉及思想领域的传媒产业。因印刷机触发了一场革命,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一文,在印刷术的助力下,宗教改革很快传遍欧洲,社会各阶层反响强烈,改革的结果是,其只专注于人们的精神信仰。欧洲的非世俗化改革并非革去教会,而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从此,时代变革的新教思想开始流行。印刷术逐渐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1989年,美国历史学家伊丽莎白·爱森斯坦出版了《印刷机引发变革: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一书中提出:印刷术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最重要的技术发明,对后世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本身就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登堡使用的字模由铅、锌等金属的合金组成,合金的特性使字模迅速成型,能够承受印刷时的压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印刷效果良好印刷效率高,对于规模化印刷大大降低了成本,书籍的大量增加对于教育的普及意义重大,最终对科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大量的书籍的出版无不得益于新的合金印刷技术的大力推广与普及。以法国为例,在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得以出版,这是一个有标志意义的文化事件,该著作迅速在社会得以传播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早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夕,大量包含着新思想的书籍充斥市场,可见,书籍出版不仅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群体,巨大的利润吸引众多的从业人员参与其中,书籍本身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可以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无不与这场印刷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安娜法》出台前欧洲新兴产业中新的阶层强势崛起

书籍快速大量发行走入寻常百姓家,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得受众的范围由少数特权阶层扩大到民间,而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使得印刷成为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又进一步刺激图书内容的丰富多样。如果说文艺复兴从思想上为新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那么新技术则创造了物质条件。出版业大举开拓新市场,书籍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出版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媒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前主要有僧侣和贵族专享的教育得到普及,方兴未艾的文艺复兴运动与新的传播媒介一起使人们重新审视自身作为人的价值,新兴的工业文明延展了人类的四肢,中世纪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重来没有如此自信,自诩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一个全新富有活力的资产阶级阶层应运而生。

古登堡印刷术发明之时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仅对古代罗马的哲学艺术典籍充满兴趣,更重要的是自11 世纪以来,欧洲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应运而生,冶金术的发展为活字印刷术提供了材料改进的可能,大批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备军。西方产权产业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较我国晚清出版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大,在西方基础教育得到比较好的普及,所以,民族语言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新的工商产业群体兴起,产业群体和消费群体逐渐形成,尽管二者并非泾渭分明。

四、欧洲新兴阶层的制度诉求推动立法活动

西方资产阶级在早期与权贵等关系错综复杂。早期出版商主要通过与王权的合作与妥协取得出版许可证,但后期又因为相关关系的变化采取新的方式。以印刷业为例,出版的内容不在以宫廷或教会为中心,例如最早将印刷术引入英国的威廉·卡克斯顿,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随着古登堡的印刷技术声名渐远,迅速嗅到了蕴藏其中的商机,于1471年前往科隆学习印刷技术。他组织翻译和印刷《特洛伊史回顾》、《杰森的历史》等当时王公贵族喜闻乐见的书籍,随后他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把自己的生意定位在市场的需求上,出版包括宗教、文学、科学等等在内的大量书籍。再如伽利略在狱中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就是出版商偷运出意大利,并在莱顿印刷出版的。这本《论两门新科学的对话》相比于伽利略经过授权出版的作品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上孰轻孰重,不言自明。[3]出版的内容是由需求和利润决定,市场主导一切,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新的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自由贸易法律制度作为约束和保障。1709年由英国议会颁布并在1710年生效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安娜女王法》,其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保护著作者和出版者权益的法律。

到《安娜法》出台的时候,欧洲出版产业已有200年的相关实践,在一个漫长的产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制度的诉求是不同的,欧洲出版业最初的作品内容主要是宗教及宗教相关作品及古罗马时期的文化典籍,不涉及作者问题,即使出版当代作者的作品也不存在作者权利的问题,就连马汀·路德对于自己的作品被大量印刷,也只能发发牢骚。而后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出版当代作家的作品才逐渐增多,但一般是通过合同协议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随着产业的繁荣,无序竞争盗版行为比比皆是,出版商为获取一纸特许经营权也是使劲浑身解数。随着新兴阶层的壮大,新兴阶层在政治层面希望获得自己的立法,为明确自身的权利,版商意识到必须联合著作者才能从根本上上维护权益,最终伦敦书商公会于1707年、1709年不断向议会提出权利请愿书。也就是说,《安娜法》是在新兴产业者的积极行动下最终出台的。总之,《安娜女王法》的出台是在西方文明纵向资源的沿革中,现实利益的协调妥协中寻求规则的有序建构,促进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传媒版权贸易全球化。

猜你喜欢

印刷术安娜印刷
神奇“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安娜的生日(下)
安娜的生日(上)
印刷术
德国的印刷术与禁书展
什么能让你快乐
神奇的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