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播音与主持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9-03-22杨丽君李晓磊吉林艺术学院
杨丽君 李晓磊 吉林艺术学院
一、传媒时代格局变更下的教学现状
播音主持作为广播媒体的基本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下阶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1.媒体技术的使用和实践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新媒体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批量的专业性人才,对于高校的播音主持人才就业方向以及培养理念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实践教学板块已经出现了严重倾斜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现象,无法像以前一样培养出优秀的综合型口语人才。2.目前的高校大部分存在缺乏具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经验的一线教师的现象,教师不能给学生最实际的指导,导致教学培训往往滞后于媒体职业的需求。
二、播音主持专业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
(一)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新闻意识
新闻信息时时刻刻遭受着各种媒体的影响,其发展现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并且有强烈的新闻意识,能够迅速判断出各类信息是否具有传播的价值,根据信息快速地分析出活动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新闻信息的本质,提高传播效率和影响力。网络时代的新闻信息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时效性,只有具备新闻敏感性的播音主持才能够迅速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具有传播意义的敏感性话题,以最快的手段传播,达到提高社会公信力的效果。
(二)提升专业技能水准
媒体环境的变迁无形中影响着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技能类型和水平。如今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嗓音、阅读能力和个人形象外,同时还要有敏捷的思维、一定的现场控制能力以及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展现不同的播音主持风格,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文化背景、专业知识、覆盖群体、播出效果、舆论引导等都需要合理把握,根据个人风格合理掌控节目的节奏。
三、构建播音主持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目前广播与主持类专业的教育已经滞后于网络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立刻进行优化,社会急需创新型、综合型、技术型的人才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接轨国际人才素质培养体系,施行前瞻性的实践教学目标;二是要顺势而为,接受各种传播媒介日益融合的大趋势,改进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传媒人才。
(二)构建原则
1.实用性:实践性教学体系之所以称呼为实践性,是因为它与社会各类现状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即锻炼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思维,增强学生对媒体职业生涯的认知,更快地适应社会。
2.开放性:从事广播主机工作将会接触庞大的社会知识体系,而一个播音主持专业型人才不具备广泛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不仅会影响从业人员自身的理解,更加会影响公众对新闻和信息的理解,所以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具有开放性。
3.层次性:按照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制定个性化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最终达到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效果,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
4.创新性:开设创新性实践课程,应建立能够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1.课堂上的实践活动
课堂实践是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的,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广播实践教学的第一步,主要通过语言,声音,沟通能力,主持,演讲,辩论和写作能力等能力,计划能力训练的实践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网络思维,合理的使用各种软件的施行实践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2.校园内的实践活动
校园活动实践主要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是学生走出校园,参与未来媒体实践的关键过渡阶段。通过校园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有一个新的理解广播和托管的性质和工作过程,改变传统观念的“语言技能培训”为目标,并将实践目标分成“程序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创建所有媒体项目。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以全面的专业技能加强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可以很好的锻炼专业技能的各个方面,学生通过不同的行业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加以锻炼,感受自身专业的特点,了解自身专业的内涵。通过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够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各类业务能力,特别是人格和职业道德等专业能力,这将是更直接和具体融入学生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创新”型的良性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