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中的城市形象构建
2019-03-22段琬璐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段琬璐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个城市的形象除了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文化与内涵以外,还能够形成一股十分强大的城市凝聚力与号召力,成为城市吸引外来人员与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自媒体微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或者拍摄城市微电影的方式,去宣传与构建富有当地文化特色与人文景观的城市形象,让更多的受众在观看微电影剧情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城市的外在形象,对城市有一个更加全面、细致的认识,体会到城市的风土人情。
一、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展现
微电影又被称为微影,是微型电影的一种,微电影是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播放平台进行传播的,影片的时间一般在30-60 分钟以内,适合各类人群在移动状态或者短暂的休息状态下观看,微电影往往都会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电影的色彩丰富、画面清晰,电影技术应用的十分娴熟,是现阶段比较受欢迎的电影模式之一[1]。
微电影通过唯美的镜头展现,丰富多彩的内部风光画面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人物对白,将城市的形象真实、立体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微电影中的城市形象展现,首先要注重电影场景的选取,先要考虑到电影镜头下排出来的画面视觉效果,然后在微电影拍摄结束后,做好后期的处理,将城市中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构建离不开电影场景的选择与制作,城市中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都会为微电影剧情的发展提供情感的支持,例如在微电影《南京1314》中,电影中出现的场景都是具有南京城市特色的重要场所,比如明城墙、紫金山、鸡鸣寺、1912 街区等,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场所将南京市内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充分的呈现出来,微电影剧情的发展与人物的刻画都围绕在这些知名的场所周围,巧妙的设计与场景的选取,一方面推动了微电影情节的走向,一方面对南京城市形象的构建提供了影视资料支持,对南京城市形象的展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由此可见,微电影中的城市形象更有助于城市特色呈现与相关文化的传播,这也是当代城市形象宣传中常以微电影作为载体的主要原因。
二、微电影中城市形象构建的几点建议
(一)微电影剧情融合城市特色
与传统的城市宣传片不同的是,微电影在展现城市形象时所采用的模式更加的讨巧,影片的剧情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会逐渐了解到城市形象的理念与价值,观众在观看城市微电影过程中,不但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会产生强烈的向往情绪,会对一个陌生的城市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希望去一探究竟。一部质量优良、效果良好的微电影,无论是在剧中情节的设定方面,还是在人物情歌刻画方面,都需要融合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在微电影的剧情中充分融入城市形象的理念,并与剧情的走向进行完美的衔接,以城市形象为剧情背景,衬托出微电影的剧情发展,微电影则通过剧情的演绎以及人物的情感交流为城市形象增添新的色彩[3]。
《相约山楂树》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宜昌城市风貌的中国城市微电影,剧情讲述的是男女主角通过网络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后,互生情愫,最后相约一起去寻找山楂树的爱情故事,该影片全片时长30 分钟,影片中将具有浓厚宜昌特色的地福天洞(三游洞)、山楂树文化园、土陶制作、景区风貌以及城市景观等充分融入其中,在剧情发展过程中直观且巧妙的将宜昌当地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展现出来,为观众呈现出宜昌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构建出一个既现代又古典的宜昌城市形象,让人们对宜昌的城市形象根深蒂固,牢牢的记在脑海之中[4]。
(二)实现影片镜头的差异化需求
我国城市形象的营销起步较晚,在城市形象的构建与意象传播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设计缺少创意、同质化问题严重等,其中比较明显的表现在于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出现大量的高楼大厦、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商业形象被大量的堆砌,而真正能够展现城市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城市元素则少之又少。当前我国盛行的城市微电影多数以青春爱情故事、励志奋斗史为主题,电影剧情的架构基本一致,城市形象在影片中多作为故事背景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当中,城市形象与影片情节显得格格不入,毫无契合度可言。另外,大多数微电影中都会出现相似度极高的高楼大厦、日常的生活场景等,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不高,而且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错觉,认为城市形象就是展现城市的基础设施,展现城市的现代化建筑,而忽略了城市形象背后的文化底蕴与风土人情,根本无法起到构建与传播城市形象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微电影在构建城市形象方面还显得比较稚嫩与生硬,无法达到人们对于城市形象的实际需求,所以,在微电影中构建城市形象,要实现影片镜头的差异化需求,从不同的视角与方面去展开故事情节,不要将镜头单独停留在情感故事上[5]。
《天边草原乌拉盖》是我国最早开始尝试用微电影的方式构建城市形成的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极具当地文化特色,剧情简洁、朴实,镜头画面差异化明显,使用了大篇幅来展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摔跤、舞蹈等,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播放了大量的草原、湖泊等景观,还对当地的服饰、文化、居住条件与饮食习惯等作出展现,影片城市特点突出,城市形象元素清晰、丰富,极具城市特色,很好的构建了城市的生动形象。
(三)注重传达城市精神风貌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统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传统的城市宣传片只是简单地将城市内部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以及城市标的建筑物展现出来,增加观众对于城市的基本了解,提升观众的视觉体验;而微电影则是需要以城市为故事情节的背景,将影片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展现出来,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构建更多的是以传达城市精神风貌为主,通过影片故事情节的演绎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来展现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将更多富有城市感性色彩与生活气息的方面演绎出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城市更深层次的形象内涵,为整个城市的形象打上浓重的人文气息烙印,从而将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精神风貌传递下去,让观众能够通过微电影的剧情走向去一步步的体会到城市文化的内涵[6]。
三、结论
总体上看,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微电影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想要在微电影中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就必须要不断在微电影中融合城市特色、实现微电影的镜头差异化需求、注重传递城市的精神风貌,丰富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将更多富有城市文化底蕴的形象元素穿插到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从而起到有效传递城市文化,构建城市形象的作用,推动城市形象的进一步展现。